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1、切勿让孩子搞“特殊”
独生子女只不过是家庭中的一名普遍成员。即便如今很多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然而实践证明,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娇纵、百依百顺,会导致孩子的个性心理扭曲发展,于是他们的身份从小成员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小霸王。这无疑是不好的,所以,在家里家长要教会孩子尊老爱幼,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与位置。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还要教孩子与别人分享。让孩子学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2、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很重要
家长在评价孩子时一定要做到前后一致,口径一致,在孩子面前不要有分歧,对孩子及时表扬或批评,应以鼓励、激励、引导教育为主,千万不可前后不一,简单粗暴。
3、为孩子创造在集体中成长的机会
家长应主动帮孩子找朋友,主动送孩子去幼儿园接受教育。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相处,从而得到锻炼,而且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在集体中孩子学会了交往、互助、友爱、礼让、关心 、合作、分享等良好习惯与个性品质。如果孩子一个人被关在家里,这些东西是根本学不到的。
4、严格要求孩子全面发展,特别要注意思想品德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心理、智能,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应进行严格要求。身体方面要经得起风雨寒暑,不能养成有点小病就大惊小怪的坏习惯。心理方面,要培养孩子不嫉妒,自尊自爱、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要重视孩子的智能发展,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动脑思考等,让他们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在思想品质方面更要严格把关,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公民。
5、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品质
以前孩子多的时候是照顾不到,现在对孩子却是照顾得过于周到。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甚至手都懒得伸,口都不愿张。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要从小给孩子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并付诸于行动,让他们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以便在劳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与生活能力。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
学校教给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而家庭从小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影响。
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许诺后我们都要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我们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二、关注孩子的倾诉,因为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无条件的信任。
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愿意听子女谈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长。在教育子女时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切忌使用“笨蛋”、“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要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孩子健康人格。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
三、培养和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消除家长由于急功近利对子女造成的恐惧,认可和鼓励孩子通过制定学习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家庭作息时间表,实现自我控制,达到自定目标从而激发孩子自动自发学习的态度和意愿。有时间表的指引,孩子显得更加自觉。定时地弹琴、休息、锻炼、学习。
四、正确认识电脑、电视的作用: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孩子都有玩的天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控和约束,孩子的生活空间成了无形的牢笼,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学电脑、玩QQ起码要会打字,一些操作技巧,这对孩子没有坏处,而且如果用电脑是用来查资料,玩QQ是用来沟通信息,方便联系,这些都是好事。看电视如果看的是《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或者新闻,这也是好事。
可怕的是电脑游戏或电视的动画片,一旦上瘾、着迷,就控制人的大脑神经,让人兴奋,不可救药。因此得限制孩子的这些行为或玩的时间。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到了学习的时间,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给学习让道。
五、恩威兼施:家长要及时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对孩子应恩威兼施,一味地严格要求,是苛求,一味地宽容是溺爱。宽松有度对孩子成长是非常必要的。过分的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愧,而不批评又会使他没有责任感,无法达到让他改正错误的愿望,所以,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关键就是掌握好这个度。
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六、鼓励孩子涌跃参加各种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领教,向它们探讨。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尊敬老人的带头人。孩子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因此,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他们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还可利用英雄模范人物、现实生活及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练习是强化记忆痕迹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保持下来。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训练,日积月累,孩子的良好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第三,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
第四,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错误。尤其不放过“第一次”,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过错,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最后,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
有些孩子不是对老人敬而远之,就是漠不关心,这往往是交往甚少、感情不深的缘故。在交往中,常常要在父母的提醒下,才随之行事,非常被动,如给老人搬凳子,说“再见”等。
为此,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不能因兴趣迥异,居高临下。对孩子只有“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教导,努力做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