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硕精美书法作品

2017-05-27

江硕作品遍布大江南北,乃至日本、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江硕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尊敬和赞许。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江硕精美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江硕精美书法作品欣赏

江硕精美书法作品图片1

江硕精美书法作品图片2

江硕精美书法作品图片3

江硕精美书法作品图片4

江硕个人简介

江硕,杏竹斋主,字兰陵,号黄山墨翁,祖籍歙县,现居住在黄山市黟县。他1940年11月出生并成长在秀美的新安江畔,35岁时因库区建设由国家安排移居黟县定居。江硕五岁进私塾就执毛笔写字,1958年毕业于中等师范后,一直从业于教育工作,所以在他人生的各个时期均与毛笔结下深缘。

江硕年少时工作生活在皖南山区,当时交通不便,的确难以找到贤师良友的辅导和指点,他完全靠着自己闭门造车的悟性和铁杵成针的毅力,苦苦钻研古名人书帖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他坚持以古人的书体做楷模,先后习写过欧阳询、柳公权、董其昌、王羲之、孙过庭等人的法帖,特别多的临写过王羲之的《十七帖》、《草诀歌》,孙过庭的《书谱》,释怀素的《自叙帖》,从他们的贴中汲取营养。近十余年又研习了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从而使写作有了一大步的提升。江硕视“草书艺术为最高学养”为座右铭,用大量时间去研究古名人书法,不断地向名家学习,使自己书法“精气神”有了质的飞跃。

江硕现为安徽省书协会员,黄山市书协理事,原黟县书法协会秘书长。十多年来,受邀到全国各大城市为政府领导、企事业家、书法爱好者搞创作,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2001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一行数人,在安徽黄山视察期间,看到一幅江硕的书法四条屏,连声称赞:“写得好,写得好,这是草书”,曾庆红和其他领导人看后同样称赞不已,江总书记收藏了这幅作品,并嘱咐致谢;此后吴桂贤、董建华、国家旅游局领导先后收藏了江硕的书法作品,多年来江硕的作品也常被地方作为馈赠礼品送往客人;近些年,著名书法家江硕有十多个网站报导播放其活动情况,天山网、城市名人网、长城网、书画展览馆网、央视网(华人频道)等都有专题报道和主页宣传,优酷、土豆等网站有大量视频展现,多家报纸(包括人民日报)都登有其肖像、简介及作品;江硕作品遍布大江南北,乃至日本、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江硕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尊敬和赞许。

书法中的著名章草字帖是什么章

章草是我国有两千年历史的古书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不少专家、学者,留下了相当多的论述和著作。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原因有二:第一,章草本身,如结构音训,以至译文等,有许多至今还有不同意见。第二,就是章草的书法及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等一般性的问题,不仅各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章草的起源,一般的说法是:一、唐张怀瓘《书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二、刘宋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隋,渐以行之”。三、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称草,犹古隶之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按即章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以其施于章奏,故曰章草。

上面几种说法,有的是对的,有的则可以商议。如章草发生在西汉后期,即元帝前后。到东汉早中期,即章帝前后达到高潮。从它的时代来说,问题不大。再如章草的名称,历来有“可以用于章奏”和“得到章帝的承认”两种说法。虽然都有道理,但在古代,皇帝就是一切。所以因章帝而得名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些。又如“章草是草书中之有波磔的,”不失为重要特征之一。不过从章草的全貌来看,还不够全面。章草既然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种字体,它之不同于隶书或草书,是多方面的。

我一向反对仓颉制定文字的传说,也同样不信史游一个人既创造章草,又编定《急就章》。因此对章草的起源,照我的看法,从篆书转变为隶书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晋书卫恒传》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左传隐公五年》:隶,“早隶之事。”注:“早隶,古之贱役。”即胥吏之类。所以隶书是书吏们贪签简捷所写的俗体。汉人取其书写方便,经加工整理,定为全国通用之书体。名之日隶者,因为它原来是早隶之书也。

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永无止境的进步,其动力就在于有永远不会满足现状的思想。汉代以笔杆子为工具,或与书写有一定关系的劳动人民,他们对转篆为隶欢呼了一阵,声音刚停下来,又在动脑筋,于隶书的基础上,谋更进一步的窍门;终于找出了“草体化”这条新路子。从此以后,埋头苦干了几十年,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不仅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所向无敌。甚至把这只手伸到了官府,以至王宫的大门口。到西汉后期,大有“大水冲垮龙王庙”的势头。对这一点虽然历史古藉没有说过,但从居延遗址等处出土的成千上万的汉代及魏晋木简中,不难找出这样的事实。

文字、书法在古代,毕竟是上层社会所占有的“法宝”之一。在受到这股风潮冲击时,当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包括帝王在内的上层分子,鉴于周代晚期“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混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他们以后所做的一切,归纳出来当时决定了三个原则:第一,认识到这个“草体化”的潮流,来势凶猛,已经到了无法抵挡或镇压得下去的地步。所以只能逆来顺受,有条件的接受下来。第二,以隶书作为汉王朝的通用书体,是“刘氏先王”定下来的制度,所以决不能废除。在接纳草体时,必须保留隶书的特点。第三,在改的中间要注意规范化,要整理出一部标准的字书,用以推行新的书体。这就是传世的《急就章》。所以章草的形成,是集中了当时上层分子的智慧结晶。以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日臻完善。到汉章帝批准其用于章奏时,则达到了高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