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

2017-06-03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作品,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篇外国小说,翻译成中文时有好几个版本,因而就有了不同的标题。

(PPT显示:《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一片叶子》《两个病人》《绝处逢生的琼珊》, 你觉得哪个标题最好? 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这四个标题中去掉最差的一个,先把哪个去掉?

生:我先把《两个病人》去掉,这个标题没有韵味,没有诗意。

生:我想删去《绝处逢生的琼珊》,因为小说除了写琼珊活下来,还写了贝尔曼去世,而琼珊能够活下来,是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这个标题没有写出两者的联系点。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去掉了两个,非常有眼力,那我们看最后剩下的两个标题,如果再划去一个,哪个要划去?

生:《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常春”不仅指琼珊在经历了一场大病后奇迹般地活下来,告诉我们生命之树常青,而且贝尔曼挽救别人的精神也是永恒的,因此我保留这个标题。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要保留《最后一片叶子》,因为贝尔曼画上去的不是很多叶子,而是一片叶子,“叶子”指的就是常春藤叶,而“一片”还突出了数量。

师:看来最后剩下的两个标题各有千秋,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师:刚才我们是在做减法,现在我们再做加法。请填出横线上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语,可以是一个短语。请同学们根据小说的情节,将你的思考内容写在草稿纸上。

(PPT显示: 最后一片叶子是 的叶子)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挽救生命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体现贝尔曼爱心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顽强而又沧桑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给予人希望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艺术家通力合作的叶子。

生:最后一片叶子是凸显人类高尚灵魂的叶子。

师:可是,作者却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的杰作。请齐读小说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师:请问“杰作”是什么意思?

生:“杰作”就是杰出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的解释比《现代汉语词典》还要生动,让人想到一个成语——顾名思义。

(PPT显示:杰作: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现代汉语词典》)

杰作”一词在文中一共出现过五次,请同学们快速搜索,在文中圈出来。

(生寻找)

师:好,时间差不多了,请同学们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生:第30自然段,“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这个句子告诉我们:贝尔曼绘画“杰作”的雄心未曾泯灭,他心中的“杰作”是很有分量的。

生:第30自然段,“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喝酒过量”折射了他在事业上失意,“唠唠叨叨” 体现了他对未来仍有期待。

生:第31自然段,“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这个句子反映了贝尔曼要画的杰作只有一幅,而且不会轻易下笔。

生:第35自然段,“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只要“我”画一幅“杰作”,“我们”就可以离开这个“艺术区”,表现了贝尔曼乐于助人的品质。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贝尔曼“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他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生:我认为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杰作”,因为这片叶子能给琼珊以生命。

生:我觉得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杰作”,因为这片叶子给琼珊带来了“生”的希望和信念。

生:这最后一片叶子虽然很普通,但是却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的情意,符合贝尔曼心目中的“杰作”标准,那就是作品不在于表面的好坏,更在于产生的价值,这才是“杰作”,才是艺术。

师:经典!就本文而言,还有哪些人也成就了“杰作”?为什么?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承接性问题,实际上隐含着“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但是他一个人能画得起吗”这样一个转折性问题)

生:苏艾也成就了“杰作”,如果苏艾没有把琼珊的想法告诉贝尔曼,贝尔曼就不可能画最后一片叶子。

生:医生也成就了“杰作”,医生说琼珊活下去的希望只有一成,后面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一点上展开。

生:剩下的人物都成就了“杰作”。 (生笑)

生:是的,琼珊也成就了自己生命的“杰作”。

师:难道琼珊也成就了“杰作”?

上帝也成就了“杰作”。 (生笑)

师:何以见得?

生: 冥冥之中, 好像有一种外力在左右着 “杰作”。

师:在生命的流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必然,也会遭遇许多偶然。这位同学从偶然的角度提出了己的看法,难能可贵。

余:“肺炎先生”也促成了“杰作”。 (生笑)

师:为什么?

余:没有“肺炎先生”的光顾,后面所有的故事都难以展开。

师:我们追本溯源,找到了很多因素。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既有主体因素,也有背景因素。而且,有很多因素是老师没有想到的,后生可畏啊! 那么, 能不能深入文本,想一想作品是如何表现苏艾、医生、贝尔曼、琼珊的“杰作”的?

我们分一下工,第一大组思考苏艾,第二大组思考医生,第三大组思考贝尔曼,第四大组思考琼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一位同学将组内的意见汇总起来。 当然喽,朱鹏程同学思考上帝,余璐恒同学思考“肺炎先生”,时间5分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