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

2017-06-13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中国道路的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理想。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理想信念,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多种教育路径,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和中国道路的认同,进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 教育路径

The educative research method of “ China Dream”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Lou Yuhua(Shao Xing University,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Zhejiang, Shaoxing, 312000)

Abstract: The “ China Dream”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iding ideolog and governing idea for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nd it is also the greatest ideal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 modern tim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and nation.Meanwhile it is the vital strength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It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firm the social ideals and beliefs, grasp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ccurately and establish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and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rough the educationof the ideal “China Dream”. Besides, the 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by the ideal “China Dream” by varie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their cognitive recognition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hina’s roads, so that it will stimulate their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hina Dream”, the educative methods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

(一)“中国梦”的发展历程

“中国梦”的说法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在每一个时期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自鸦片战争起,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破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美梦后,先后出现了农民阶级的天国梦、洋务派自强求富梦、维新派的改良梦、革命派的共和梦,但这些梦最终都未能实现。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才真正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1]

1.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实现“中国梦”,就要实现国家富强。而实现国家富强,首先是实现祖国统一。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统一大家庭,中华民族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不会有真正的民族复兴。[2]近代以来中国的屈辱史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2.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坚持和平发展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坚持中国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走中国道路,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当前的时代主题依旧是和平与发展,“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和谐世界。

3.实现“中国梦”对各种不同的文明应兼容并蓄

“中国梦”的实现,并不是在损害其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它是在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容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并不冲突,他的实现,能够使世界各国人民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1.理论性

“中国梦”是在科学理论下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其中“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3]

2.实践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其中,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中国梦”进一步回答了这一现实课题,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现了实践性的时代特征。

3.民族性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方向,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正在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迈进。

4.时代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梦”则是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连的,具有时代性。面对时代潮流,面对人民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

二、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状况

在“中国梦”理念指引下,全国各高校掀起了学习“中国梦”的热潮。作者设计了《大学生“中国梦”问卷调查表》,对绍兴文理学院500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知不足,在对“中国梦”的认知与认同方面,也呈现不均衡的特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高校所认知,但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对“中国梦”的基本态度

通过调研发现,在对“中国梦”的基本态度方面,92.5%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提出持肯定态度,但也有7.3%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和自己无关,甚至还有0.2%学生认为“中国梦”是空想。

(二)对“中国梦”的认知程度

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知晓程度较高,达95%以上,但34.5%大学生只是听说过“中国梦”,但对其内涵并不是很能表达清楚,甚至还有1%大学生不知道“中国梦”。

(三)对“中国梦”的认同程度

通过调研发现,在对“中国梦”的认同程度方面,86%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梦”可以实现,只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也0.6%的大学生认为未必能实现或者认为“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和自己无关。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国梦”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是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所在。[5]

(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都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即“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到那时,正是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

“中国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中国梦”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正如刘云山指出,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就是把它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让它进入大学生的头脑。[6]只有通过“中国梦”教育加强大学生“中国梦”的认同,才能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有利于大学生准确把握基本国情

习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7]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准确把握了基本国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就不能忽略这一基本国情。“中国梦”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对当前我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

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过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的认识。只有了解和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才能使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三)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中央16号文件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8] 正是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需要通过“中国梦”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贡献力量。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不可能置身事外。

(四)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全面进步

大学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才能,更要德才兼备。通过“中国梦”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严谨的学风,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制度和政治稳定,促使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教育路径

(一)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相结合

1.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全面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高校要邀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资深的领导、专家学者结合最新形势和本校学生实际,密切关注理论热点问题,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宣讲我国发展历史、巨大成就、宝贵经验和未来方向,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9];要组建“中国梦”宣讲团、“中国梦?我的梦”微型党课巡讲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不断了解“中国梦”,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中国梦的发展历程、科学内涵以及实现举措。

2.依托课堂教学,加强对“中国梦”的认知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全人类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三者利益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对“中国梦”有所认知,就要依托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中渗透“中国梦”教育,内容上把握“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深刻内涵,据理力争详细讲授“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充分研讨当代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中的主体作用等;二是营造校园文化,突出“中国梦”主题,在耳濡目染中理解“中国梦”;三是把“中国梦”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能深刻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特征,初步构建起对“中国梦”的信仰,使他们能找到理想追求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榜样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相结合

“中国梦”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教育,听多了需要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典型和真实故事,因此在“中国梦”教育过程中,采用榜样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相结合,能过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向榜样学习,将榜样的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

在进行榜样教育时,要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榜样,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模范,大力弘扬身边的凡人善举,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影响、感染大学生,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选取的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优秀大学生的好榜样等。但榜样人物一定要让大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学,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学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引导学生坚信“中国梦”,积极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宣传时采取灵活的方法,一方面在校内培育树立身边典型,学生励志学习的典型,老师辛勤教学的典型,传播立德树人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听励志成长故事,听专题报告,把“中国梦”进一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榜样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三)社会实践中渗透“中国梦”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10] 高校要精心设计实践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把理论付诸实践,感性转化为理性,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高校周边社区互动开展主题活动,联动开展教育,让学生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社会,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将扎实的学问和厚实的见识结合在一起,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地方社会结合在一起。[11]只有积极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中国梦,把对中国梦的认识由理论变成行动,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四)加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教学水平,提高“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梦”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注入式教学,而是将“中国梦”内化为人们固有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做一名创新型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因材施教,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需要起到表率作用,要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学习,认真领悟“中国梦”的内涵,强化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中国梦”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一版.

[2] 刘昀献.“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的当代使命[J].决策与信息,2013(1):74-76.

[3] 本刊编写组.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 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综述 [J]. 职业技术,2014(3):5-73.

[4]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

[5]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6] 刘云山.中国梦要进学生头脑[N].京华时报,2013(4).

[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

[9] 秦记洪.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 2013((6).:183-185.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11] 王蕴蕴.加强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73-7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议中国梦教育的参考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