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防护措施
据说世界上每年发生的地震中有百分之二十发生在日本。正是这种地震多发的特点,日本人在应对地震方面,特别是地震前的准备以及地震后的逃生颇有心得。那么你知道日本地震防护措施有哪些吗?以下就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日本地震防护措施,希望对你有用。
日本地震防护措施:社会教育
日本儿童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吩咐所有家长为孩子准备一顶棉帽子(在日本叫防灾头巾),其用意当然是一旦发生地震,学校就会让孩子们立即戴上这些帽子,保护自己。而在平时,这些帽子就套在座椅背上。学校每年实行一次地震演习,借助区里的地震体验车让学生“亲身经历”地震。
为了让地震的灾害减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防灾组织的建立、教师防灾研修、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习等防灾教育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学一般都把防灾教育列入学校年间教育计划中,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防灾教育课程。如在理科、社会等课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地震发生的机理、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过去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的特征等,在道德课、综合学习课、课外活动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讲解日常生活中防灾的注意事项、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以提高学生的放在技能。防灾演习是把学生平时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一项综合活动,日本各校分别针对地震发生在课上、课间、放学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进行各种实战训练,并请防灾教育专家或当地消防员来校指导,总结每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改进。
日本地震防护措施:完善的建筑物
为了抵御地震的破坏,日本的高层建筑普遍采用地基地震隔绝技术。这种技术,就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缓冲地震带来的晃动。其次,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比如在欧洲、中国经常被当作主要建筑材料的砖瓦,很难在日本的建筑物中找到其踪影。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证明砖结构房屋不抗震,从那以后,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另外,为了提高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这也就是本次强震引发的海啸过后,漂浮在海面的房屋很多都没有散架的原因。
频繁的地震灾害促使日本颁布并完善了多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法律。日本有关建筑物抗震法规多达63部。历次大地震后,都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改,可以说每一部法律都是日本抗震经验的一个总结。尤其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先后在1996年、2000年、2005年、2006年连续四次修改《建筑基准法》。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地方行政部门、消防署、警察局、广播电视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必须能继续维持其使用功能;商务楼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求能够经历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够超过100年。日本防震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不能倒。日本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现存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或是改建。
日本地震防护措施:政府部署
日本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了以防灾为首的由有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负责调查灾情和指挥救灾。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后也迅速采取行动,大概在地震发生几分钟后,防卫厅便会设立“灾害对策本部”。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飞机相继飞往灾区。1个小时后,防卫厅召开了“灾害对策会议”,决定迅速收集灾情。(日本防卫厅和自卫队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修改了内部规定,一直坚持“地震烈度5级以上出动飞机、派遣自卫队员”的应对机制。此外,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部队,随时准备前往灾区进行救助。目前,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架飞机正在待命,随时准备赶赴灾区。陆上自卫队的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会迅速驶抵达灾区。)此外,警察厅、防卫厅和消防厅等也有相应的应对机构。安装在日本各地高大建筑物上的高音喇叭不断地向日本国民播放着各种警报和通知。尽量提高除体制外一切的救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