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篇一
《 房地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作用 》
一、
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服务和管理的行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它房地产活动。在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中,房地产业属于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从区域经济来看,房地产业是一个区域差异巨大、级差收益明显的行业;从行业特征来看,房地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和高度关联性的行业。所以,一个区域经济的扩张离不开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供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域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我国现阶段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1.房地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业,可以改善人们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化发展。
2.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可以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属高关联产业,无论从开发建设过程所需的上游产品来看,还是从其建成后的服务对象和依托来看,都是关联度很高、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它涉及建筑、建材、能源、交通、冶金、化工、电子、通讯、轻纺等40多个国民经济的产业部门。因此,房地产投资支出的变化不仅引起同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且带来数倍国民收入的变化,即乘数效应。
3.可以扩大就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城市涌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同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就业政策,会造成突出的社会问题。由于房地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首先,房地产业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任何产业都将吸纳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其次,房地产系统本身范围广阔,如房地产咨询、转让、按揭、抵押、租赁等市场行业同样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第三,物业管理是房地产最重要的一方面,它是一种长期行为,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护房地产业的完整性能吸纳大?a href='//www.xx.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本鸵怠?/p>4.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减少资源浪费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走集约化城市道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建设规划只能超高容积率低密度方向发展,即通过提高容积率还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因而,房地产业必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其次,长期以来我们城市土地实行无偿划拨使用,土地供应失控,使用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第二产业占地比重过大,生活用地、工艺设施用地比例过小现象,城市无序发展,土地浪费严重。发展房地产,贯彻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有利于抑制土地无限制的需求,减少浪费,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二、促进房地产发展的建议分析
1.理性促进房地产业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期,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和企业营业性租、购房需求较大,因此短期内房地产投资增长势头较为旺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引导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领域出现的不合理不规范行为坚决抑制,对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适度增长,并合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改善住房供需结构
改善住房供需结构时,一是要保持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要逐步完善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与目前住房市场化的进程相比,住房保障体系还相对滞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时缺乏规范和明确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要稳定和控制住宅价格的过快上涨,改善供给结构。三是要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鼓励房屋出租和再出售,也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
三、结束语
总之,房地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对国民经济乃至城市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房地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性、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在促进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开发力度,推动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篇二
《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 》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继续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在各种动力的推动下猛烈发展。近来,科学技术、人才资源、教育化、产业化等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文化教育;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基本上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经济总量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却日渐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所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二)人口数量与人才数量。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三)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教育虽然不能直接提供产品,但能提高生产产品的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和思想素质,从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尤其在当代,如果说科学技术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那么,教育则是推动这个火车头的动力源。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资源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资源包含着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丰富的优质的资源,能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从而也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反之,资源短缺,开发利用难度大,而且质量差,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人才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资源是增加社会物质价值、文化价值,促进社会和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益的核心资源。人才资源作为科技进步的首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形成区域发展优势的必要条件。必须利用区域内的人才资源或吸引区域外的人才资源,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提高单位人才资源的综合产出。
(三)科学技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大,并渐趋于主导作用,科技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贯穿于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始终,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在更大的程度上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依靠提高对现有有限的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城市圈经济发展模式
城市圈发展模式以发达城市为中心,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参与经济活动,以促进整个区域共同的繁荣与发展。发达城市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它区域的经济活动,同时,其优势资源(基础设施、科技、资本、人力资源等)也为其周围区域带来利好。城市圈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区域内发达城市密集,城市间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并且有较强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地区经济最重要最活跃的区域。 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心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增长、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其短处在于:城市圈的界定与划分,往往掺杂了过多的行政干预,由于现在行政区划的约束,大城市与周边地区很难因需求导向而自主自发地形成城市圈,城市圈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推动,造成效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通过构造资源互补的区域之间的相互依托结构,利用其中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增长势头,以支撑起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大宏观调控和统筹安排,推动相对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地区在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协调发展。该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统筹,政府对市场这一双“无形的手”无法单独解决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统筹安排;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这双“有形的手”为主导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主流的手段和工具,市场是第一位的,只是市场难以解决或者解决不了的,才能与政府一起或者交由政府解决。
综上所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对各地区的重点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政府的干预,兼顾公平与效率,尽量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它充分吸收目前已采用的各种模式的长处,分层次进行了城市带、经济区、产业群等多种形式搭配的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规划。其劣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行政干预,政府的力量难以控制,过多的干预会降低效率,而过少的干预则难以全面协调;另一方面是缘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没有明确的“增长极”,容易造成生产力的重复布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王梦奎,中国地区传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朱启贵,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3]肖安同民等,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有关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推荐:
1.区域经济学论文范文
2.关于区域经济的论文
3.区域经济学论文
4.区域经济毕业论文
5.区域经济的论文
6.现代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