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养殖常见问题

2017-03-24

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常见的养殖问题也是有很多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特种野猪养殖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种野猪养殖常见问题

断奶过早

在养殖野猪时,为使其早配种及让仔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乳。但野猪乳腺不发达、泌乳量小、放乳时间短,如过早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个体小、体质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较差、易出现疾病。

饲料不合理

野猪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占70%,食量少,一天仅需喂两餐。而有些养殖户养野猪时全部喂全价饲料,使野猪长得太肥,导致不发情。虽然采取增加运动量、限饲等方法后可正常发情,但时间一般要推迟几个月,既耽误了时间,又浪费了饲料,增加了成本。

不注重防疫

许多养殖户不重视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规范、不科学。科学的免疫应该是根据当地的疫情而制订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序。

另外,一些养殖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养殖场随意让闲人参观,且极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根本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一般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并在养殖场门口、生产区门口与猪舍门口设立三重消毒池,人员进出都必需消毒和换工作服。

不注重猪舍卫生和环境消毒

猪的排泄物较多,容易造成细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猪舍卫生,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绝疾病的传染。但目前大部分的养殖场卫生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多,据报道一只苍蝇即可携带600万个细菌,极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影响养殖效益。

不注重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

野猪虽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猪强,但仍有许多基本知识必需掌握。目前一些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经过正规场家的专业培训,导致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另外,在养殖时又不注重技术学习,不能及时观察野猪的精神状态、饲料量、饮水量、活动情况、大小便的变化,使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因技术、管理的差异,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及经济效益也相差许多。

不注重猪种质量

一些引种户因贪图方便与便宜,或被一些不法场家蒙骗,引进一些含纯种野猪血缘仅50%左右的特种野猪,其外观、品质已与家猪相差无几,其抗病力、耐粗饲、瘦肉率、营养成份等方面都较差、

特种野猪提纯复壮方法

首先,引进野猪血统占50%的一代杂交公母种猪,养大后(达45公斤~50公斤体重)进行配种,经114天孕期,产下的仔猪其野猪血统仍然是50%,这叫"扩繁"。依此繁殖下去,尽管避免了近亲交配,但由于它的上祖毕竟是以家猪作母本的(如美系、台系杜洛克等),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会出现返祖现象,扩繁时间长了,野猪基因(血统)也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可避免退化,提高特种野猪的纯度。

1、引种有50%野猪血统的母仔猪或青年母猪和有75%野猪血统的公仔猪或青年公猪,养大后在第二个发情期进行配种繁殖,产下的仔猪野猪血统可达到62.5%。

2、让纯种野公猪与一代杂交母野猪进行配种繁殖,培育野猪血统占75%的特种野猪。培育纯种野公猪应注意从小开始,一般选择体重5公斤~25公斤的纯野公猪进行驯化饲养。否则,体重太大,野性难以驯服,可塑性差,饲养人员不易接近,也不便于配种操作。

3、让纯种公猪与野猪血统占62.5%的特种野母猪进行配种繁殖,培育野猪血统占81.2%的特种野猪。

4、让纯种野公猪与野猪血统占75%的特种野母猪进行配种繁殖,培育野猪血统占87.5%的特种野猪。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进行提纯复壮产下的后代仔猪再横向交配繁殖,壮大种群,可大大提高特种野猪的品质和纯度,防止退化,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人类提供新的食物来源。

种野猪选择方法

种猪过肥

野猪原是野生动物,以树叶、野草为主食,人工饲养下也保留了这一特性,饲料中60%~70%以青草、青菜等青绿饲料为主。而一些农户用养家猪的经验,以全价饲料来饲喂野猪,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由于后备种猪的前期生长没有限饲,加上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过高,致使公野猪过肥,体重过大,造成公猪爬跨困难或者母猪经不住公猪的爬跨,导致配种困难或不能正常配种。此时,应对野公猪进行限制饲养,以青绿饲料为主食,同时加强运动。

营养不足

种公猪需要较多的粗蛋白质及维生素,如日粮中不足,会影响种公猪的体质和精液品质,造成精液少而稀,精子发育不完全与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如缺少钙、锰、锌和硒等矿物质,也会引起性腺退化、性欲迟钝。所以应均衡供应种公猪所需的营养物质,富含粗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豆粕、小虾、蚕蛹等应常年供应,有丰富维生素的青绿多汁饲料也应多喂,在北方冬季青绿多汁饲料不足或公野猪交配后,可补充维生素添加剂。如缺矿物质,平时饲养时可多喂各种含钙较多的青绿多汁饲料与干草粉,含磷较多的糠麸和补充适量的骨粉、石粉或贝壳粉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