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2016-11-14

摘要: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的日益增强,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应发展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金融学专业教育模式。本文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通过对金融专业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分析入手,对素质教育背景下金融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金融专业;教育模式

一、我国金融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我们必须转变思想,以市场经济观念为主导,实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重视金融人才素质教育能力与创新人才能力的大力培养。在培养金融人才上,我们应以能够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金融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变化,以“国际化、精英化、实践化、特色化”为指导思想,充分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层次、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将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具有熟练的外语水平,可以敏锐察觉到世界金融动态变化的能力,热爱祖国,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精湛,并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业务素养,适应金融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高品位、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二、我国金融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专才教育不符合市场发展要求

我国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中,专业知识的课程总量占绝大多数,本科教育过早地进入专业化学习阶段是当今高等教育的大忌。本科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科阶段应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适应能力。而过窄、过细、过专的金融专业设置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需投入相对不足。

(二)传统教学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一,传统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学习。传统的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宏观金融理论,对宏观金融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而微观金融理论问题在教学中很少涉及。第二,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变得被动而无趣。第三,传统的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统一的、固定课桌椅的大堂授课制,教师无法对每个学习小组或者每个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大大限制了师生互动教学的效果,更无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

(三)教师观念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应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无论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打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教师采取“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的仅仅是知识,培养的不是能力,评价学生好坏的指标是分数。在西方发达国家,教师大多属于理论型或科研型。相比之下,我国的教师则是经验型的。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金融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建议

(一)坚持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高等教育针对本科层次的专才教育,使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变窄,在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工作要求,更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的教育阶段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单单进行专才教育是无法长远发展的,因此在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上,应当坚持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这才是长远之计。素质教育改革应当基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平衡点与结合点,在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积极拓展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兼顾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层次、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

(二)坚持教学体系及教学方式的多重改革

1.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在金融学教学中,应当顺应金融理论微观化发展的趋势,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补充金融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重新打造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模式及课程建设,从而使金融学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金融学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创新与开拓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2.以实践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1)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奇见解。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给他们留下创造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找出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拓宽其思路。教师每周可在课堂上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开展教师评论与学生评论相结合的财经热点新闻大讨论活动,用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其知识面。

(2)实践式教学方法。通过微机实验室,模拟金融市场上利率、汇率变化、股市大盘的实时变动以及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让学生通过模拟系统更深入地理解金融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此外,学校还应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学生到金融部门实习提供机会和条件,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双语式教学方法。为实现金融人才的国际化,将英语教学与金融教学融合在一起进行双语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金融和英语的能力。现在多数高校已经开设金融学的双语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双语教学是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金融人才的国际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学空间的不断延伸、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使教师可以随时把国内外的声像资料调到课堂上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教室成为现代化的演播室,教师从单纯的授课者变成演播员,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学生的作业,答疑解惑。

(三)坚持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共同利用

1.积极推行“走出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建立企业、学校“双向互助”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学校从学科专业层面可以积极与银行、保险及证券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在此类机构进行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此外,可以聘请以上机构的技术骨干及金融业务专家作为学生的创业培训导师,邀请其为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指导及教学,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

2.大力实施“引进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要充分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多功能、多样化的金融实验室,把实验经济学、实验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的实证实验、金融MBA案例教学以及校内实习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践基地里,根据创业导师的指导与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锻炼,以便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坚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金融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如选送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培训。定期聘请金融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另外,学校应该加大金融专业模拟软件方面的经费投入,如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系统,保险模拟交易软件,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实时行情传送和模拟交易等,积极为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毛传为.金融人才面临的环境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06).

[2]朱敏杰.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金融人才需求[J].辽宁教育研究,2004(06).

[3]陈玉芝.金融学案例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4]曾康霖.金融人才培养及金融教学研究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刘良初.对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及反思[J].湖南教育,2002(07).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