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2017-03-21

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欢迎阅读!

分享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1:

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人生照样可以很成功!

他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只考上了一所高职学校,在毕业这年又恰逢金融危机,然而他非但没有为找工作发愁,相反,他被学院副院长称为“学校的英雄”!因为他月入三四万,每年营业额过200万,流动资金有十几万,成为网上商城“三皇冠”卖家。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学院共有1200多名学生在网上开店,“钻级”卖家达400多位。

在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有人说他一个高职学生今年可以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

创业初期艰难

杨甫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开船的,母亲在家务农。1997年金融危机,父亲开船亏本,欠了一屁股的外债。父母辛苦打拼还债,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就是为了让儿子能考上个好大学,找到个体面的工作,改变贫困的命运。

然而,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杨甫刚,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差生。在人们眼里,他劣迹斑斑:上课睡觉、与同学打闹、和老师吵架、谈恋爱、与狐朋狗友在外面玩、夜不归宿。每当父母骂他不争气,他就反驳:“你们还骂我,那我还想问,怎么我们家里这么穷,别人家就那么有钱?”每当这时,父母只能暗自垂泪。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渐渐理解父母的苦心,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落下了太多的课程,高考中杨甫刚名落孙山。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又复读了一年,由于底子实在太差,虽然经过一番努力学习,杨甫刚还是没能达到本科院校需要的成绩,最终只考入了一家高职院校——义乌工商学院。下岗的父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期待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而杨甫刚则认为父亲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杨甫刚想实现一个不一样的梦想,“就算我拼了命考过英语六级,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年年拿一等奖学金,出了校门,我能和本科、名校的学生争当精英吗?”

大一开学没多久,杨甫刚开始在校内捡矿泉水瓶、易拉罐卖钱。但刚开始干不久,他就遭到学校门卫的强烈不满:“大学生捡垃圾,还读什么大学?”

被说成是“捡垃圾的”让杨甫刚大受打击,之后,他又找了一条稍“高端”的路线,到学生宿舍推销义乌名牌——梦娜袜子。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勤奋,就能把梦娜袜子从学校一步步销往全国。遭到了很多同学的白眼甚至闭门羹之后,杨甫刚懵懵懂懂地明白,做生意不能蛮干,上门推销并不是一条好路子。

2007年4月,在朋友的推荐下,杨甫刚开始转战淘宝,而他所拥有的创业成本只是1辆自行车与500块生活费。在淘宝网申请了账号后,他拿出了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又向同学借了1000元钱,凭着这1500元钱,来到商贸城进货。开始经营自己的网上店铺。

杨甫刚先是找到了同学的妈妈,在她那里进了五六百元的健身球、瑜伽垫。还有一个供货商是在网上认识的,是义乌人,比他大一岁,他告诉那个供货商人自己是学生,没有钱。那个供货商倒也直爽,告诉他说去拿货就好了。

回到寝室,他将所进的货定好了价格,发到网上。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网上的人也不怎么相信他,而且网络店铺这么多,问津者寥寥。

开张的第二天晚上,杨甫刚发现已有一名上海客户下了订单。客户选购一件产品,如果发货,除掉运费,他只能赚0.5元。但杨甫刚没有放弃,为赚这0.5元,他舍不得坐公交车,而是步行送货,因为坐公交车要花去1.5元,那这趟生意就亏本了。为赚这0.5元,口渴时他连纯净水也舍不得买。也许太渴望成功,所以他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客户无论大小,但服务和信誉不能打折。在实现了零的突破后,杨甫刚更加注重把握营销方向、价格定位、产品质量。

“你是学校的英雄!”

网上商城就是个大型的虚拟市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商机。杨甫刚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泡在这个市场里,看看人家的店铺都在卖什么。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网络销售排行第一的是化妆品,于是,他决定再次转方向卖化妆品。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杨甫刚其实对化妆品一窍不通,但他天天泡相关的论坛、在网上寻找资料,硬是把自己“泡”成了化妆品专家。

他的判断是对的。从事化妆品销售之后,他的业务量稳步上升,最终稳定在每天100多笔订单、每月20多万元的销售额。

网络销售,店铺所获得的好评非常重要,而要想获得更多的好评,除了提供质优价廉的物品外,心平气和的服务态度以及一些小的营销策略都非常重要。杨甫刚总结道:千万不能带着一八市就要大赚一笔的想法投身电子商务。“客户就是我的上帝,他们不管要买多少东西、最后决定买不买,只要找到了我,我都会和他们好好聊聊,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产品。有的时候我还会在发货的时候放点小礼品送给买家,这样买家会对你很有好感,还会带来不少新顾客呢!”

依托义乌的化妆品产业集群,杨甫刚能以很便宜的价格进货,在淘宝上生意节节攀升。2007年10月,就在杨甫刚淘宝店开业5个月后,狭窄的学生宿舍已经堆满了货,到处都落不下脚,一方面杨甫刚为生意的兴旺感到开心,另一方面,他又忐忑不安,网店规模做大了,就要出去租房住,但是这在校规里是要被开除的。但是为了事业的发展,他还是偷偷在校外租了一套70多平米的房子,搬了出去。

一位好心的辅导员帮他隐瞒了消息,没有向上报。而这时副院长贾少华渐渐也注意到大量的学生在淘宝上创业,这令他很惊讶,因为这些孩子们每月挣几千元,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生意做得好的还能给家里寄钱。

贾少华曾经去宿舍看望学生,一个刚想点烟的老师被学生礼貌地劝止了,因为宿舍里到处都是货,抽烟容易引发火灾。在他看来,创业学生的变化不仅仅是戒烟、讲礼貌,还包括戒电游、戒懒惰,变得有毅力、有诚信、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而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做了淘宝之后。他得出结论:“创业学生的精神面貌比不创业的学生要好,创业是最好的学习!”

八个月后,做到五颗钻(网店的信誉评级标准,越多越好)级别时,杨甫刚突然受到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的隆重接待。他被带到院长办公室,一问一答地坐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还收到一本书和名片作为礼物。“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贾少华院长笑眯眯地望着他说:“杨甫刚,你是学校的英雄!”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和称赞一个

成绩平平的学生,这超出了很多老师的预料。

大学生创业的“带头大哥”

更大的变化接踵而来。贾少华开始在各种公开场合提倡学生创业。“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杨甫刚的成功经历,贾少华认为:这一低门槛、低投入、低风险、回报快的创业模式易于操作和推广,加之学校就处在义乌这一全球小商品批零中心,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贾少华于是拍板,在全校举办“明日网商”淘宝网店大赛。2008年4月的这场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在义乌这个“60%的家庭都拥有营业执照”的城市里,义乌工商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

校园的几乎每一处角落都张贴出大赛的海报,班主任到各自班上做宣传。学生只要有一个网店即可报名,半年后,评委将根据参赛者网店的信誉等级及交易额评奖。

报名学生竟达1200多名,这占了全校总人数的15%。学校为矢志创业的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基地工作室,配备办公桌、宽带及仓库区,甚至允许学生可以不上大部分课,“只要期末考试参加并通过就行”。甚至,学校亲自出面,免费提供场地引进物流公司进驻,要求只有一条,降低学生发货的物流费用。

创业学院的门槛不低——实体创业的同学月收入达8000元,淘宝创业的同学达四颗钻以上。学院专门另设课程,学生可自行选修,以替代原专业的课程;网店升级到更高业绩,还可抵一定学分。订立这一新规时,副院长贾少华的依据还是杨甫刚,“杨甫刚当年考市场营销才三十几分,可谁敢说他不懂市场营销?”

最低的运营成本、最充裕的时间,加上最青春无敌的精力,这些全天黏在电脑前的超级学生们拥有着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与一座分布着近郊、市中心和CBD的城市类似,创业学生根据各自的业绩被划分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刚起步的学生在宿舍开店,达到钻级的可进入创业基地,级别更高的可住在校外。

朴素的商业技巧被纯熟地运用。学生们学会了统一进货,一来可压低进货价格,二来利于资金周转。“这相当于一个拥有数家分店的公司一样,我们同担风险与利润。”张军说。

他们已经可以老练地“忽悠”供货商,“斜对面那家答应给我1.8折,你这还敢喊两折?”

绝大多数人直到22点20分才离开工作室——宿舍十分钟后关门熄灯。更敬业者动辄要熬至凌晨两三点后才满足地睡去。

在这次轰轰烈烈的大赛中,最终杨甫刚获得了最高大奖2万元,但他把奖金又回赠给了学校,设立创业基金,激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创业。对于他来说钱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他的目标是做到两顶金冠。

截至目前,杨甫刚的网上成交量已有4万多单,网店的信誉度已获得三个“皇冠”,经营商品500多种,每天发货快递达100多个,利润达到四万元!他雇了八个人帮忙,其中还有一名来自武汉大学的男生。这名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为同学创造就业机会。面对社会上一些大专生对学历歧视的哭诉,杨甫刚深感无奈,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机会,既然没有好的工作等着自己,那自己可以创造机会,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人生照样可以很成功!

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称:“今年就业形势尤其困难,一个杨甫刚就可以顶40个本科生,明年还会顶80个本科生”。

现在杨甫刚已成为义乌工商学院名副其实的创业明星,同学见面之后会戏称其为“杨总”。这个名副其实的学生“小老板”雄心万丈,他想在五年内掘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0万元,然后转向实业。

分享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2: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困扰着许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当许多大学生在尚未毕业就忙于找工作时,而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吴少武就已经当了老板。他对外称,自己是边学习边实践的一个创业者。事实确实也是这样,吴少武刚毕业没多久就被保送到华工创业教育学院战略管理研究生。

吴少武是如何刚毕业就当上了老板的呢?

其实,吴少武并不是大四毕业时才开始创业的,而是从进入大学校门起,就开始琢磨着自己应该如何创业。在大一到大二的这段时间里,吴少武除完成自身的学业外,就在外面做家教,还干一些兼职,开过复印小店等。虽然忙得不亦乐乎,但到头来却并无多少收获。大三后,吴少武又开始在学业上努力了,甚至很投入地参与一些学术竞赛。由于在学业和学术比赛中成绩突出,获得过不少省级比赛冠军,吴少武让自己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

当上学生会主席,吴少武不论是做学业还是做课题包括做社会调查,都非常认真,而且强调要保持最佳的团队精神。大二的下学期,吴少武为参加一个挑战赛,接到一个“恋爱经济学调查”的课题。他让调查组成员在同学们中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然后,他又让成员非常认真负责地去催问同学们填写调查表,并动员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调查问卷活动中来。课题做完后,在进行答辩时,他要求课题组成员一律西装革履,非常认真地投入到答辩中去。吴少武没有想到,就是自己的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让自己日后获得了一个创业的极佳机遇。那次答辩中,学校邀请了校外的一些专家和企业界的人士参与。其中就有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老总韦俊荣。他看到吴少武在课题中能把大学生恋爱中潜在的消费导向和消费习惯调查分析得那么细致而准确,足见其干事认真负责的精神,觉得应该是一个能干一番事业的人。尔后,韦总特意请吴少武的团队到他们公司做咨询,并为公司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经过多次交往,吴少武便和韦俊荣老总结下了忘年之交。

到大三实习时,吴少武去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吴少武仍然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自己的实习工作。他复印了上千份有关资料,撰写了200多份行政函,受到了实习会计师事务所的好评,他自己也得到了7000多元钱的实习工资。在实习结束后,吴少武得到了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的offer。能拿到一张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这是许多同学梦寐以求的事,而吴少武却很坦然,他把这份offer弃之一边,未予接受。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来。

吴少武作出自己创业的选择,不光是要有勇气,更需要的是有底气。大三下学期时,广州好来运速递服务有限公司的韦总给吴少武打了个电话,问吴少武有没有兴趣在学校代理一下毕业生的包裹业务。吴少武接到电话后,一口允诺了下来,他预感到自己的事业或许就将由此开始。

承接了高校毕业生的包裹业务后,吴少武马上组织了学生团队,在学校内开展宣传,并向特定的目标客户进行上门服务。另外,吴少武还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与广州的其他高校毕业班的班长进行直接联系,上门承接包裹业务。由于服务到位,能保证业务质量,加之充分利用了较好的人脉资源,因而吴少武的业务迅速得到发展,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做了10万元的营业额。

好来运的韦俊荣老总对吴少武如此高效率的运作感到吃惊,更坚定地相信他是一个做事有激情,有头脑,能干大事的人。于是,韦总投资全力支持吴少武创办自己的公司。大四时,在韦总的支持下,吴少武创立了广州新陆程物流有限公司。公司的团队里,只有两位是在物流行业做过,有物流工作经验,其余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以华南地区的中短途高速公路运输为主。没多久,吴少武接到了广汽丰田公司配件供应商的大单,专门负责把汽车零配件从公司的仓库运送到广东西部沿途各大4S汽车销售店里。由于吴少武公司物流业务服务水平较高,在运输汽车零配件上做到了零破碎、零延误、零事故,为公司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公司一个月的营业收入达到了60余万元。

大四毕业后,当别人都在四处找工作的时候,吴少武已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总了。虽然创业成功了,但是吴少武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不仅头脑灵活会赚钱,而且学业成绩也很优秀,被保送读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研究生。这个创业教育学院是依托工商管理学院成立的,除需要学完专业课程外,还要修满一定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实训课程学分。更吸引人的是学院给学生提供校内外一对一的导师指导,且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预孵化,甚至进行产业化。学院已募集有创业培育基金、创业投资基金120万元和5000万元。吴少武已成为学院第一批选拔的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创业潜力者,学校和学院将从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创业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创业的梦想能够得以实现,并促进学生的创业企业走得更远更稳。

吴少武创业模式的成功,给许多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创业样本,也给创业教育带来了较好的启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