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

2017-03-07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做好金融工作 ,首先应了解和掌握金融企业会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一

《 仓储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

摘要: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决定了浙江未来经济发展前景,金融危机后,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融资难问题最为突出。仓储金融作为仓储和金融交叉的金融创新,辅助商业银行开展动产担保贷款,在浙江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通过对担保动产的优先选择实现银行“绿色信贷”,形成浙江产业集群与仓储金融良性互动机制,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从而转变浙江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仓储金融,中小企业转型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中小企业现状

(一)浙江中小企业特点

首先起步早。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省创业主体是洗脚上岸的农民,浙江人具有浓厚的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浙江大地涌起了争相创造财富的经济大潮,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化,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比如温州模式、义乌模式引起全球关注;其次数量众多。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总数已达26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98%;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16571.6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96.4%;工业中小企业上交税金1543.4亿元,占全省工业税收总量的85%;中小企业完成外贸出口7008亿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81.9%;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412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5.1%,浙江已经成为全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1]。大企业可以强国,小企业可以富民,可见发达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浙江从工业小省向工业大省的跨越。最后层次低。浙江这块资源稀缺的省份,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浙江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具有“低、小、散”的特征,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出口的产品一直以低档产品为主,主要靠赚取不多的加工费,浙江模式所依赖的是“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为主”模式,企业总体层次不高。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中小企业影响

1.国际因素。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美国经济急速衰退,并迅速向全球蔓延,这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且以美国为重要市场的一般贸易出口大省的浙江出口贸易行业影响巨大,导致浙江企业出口迅速下滑,2009年浙江进出口总额为187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进口547亿美元,下降3.7%,出口1330亿美元,下降13.8%。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多发和升级,2008年在全国遭遇来自美国、欧盟等19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90起案件中,有81起发生在浙江,约占全国九成,直接涉案金额15亿元,约占总金额1/4,以后贸易保护会愈来愈多,浙江的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2]。

2.国内因素。一是2007年国家信贷政策从紧,银根收紧,银行惜贷,浙江中小企业资金链绷紧提高了融资难度,转向民间借贷更是提高了融资成本。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浙江一般中小企业利润率在5%-10%,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20%多,导致浙江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利润被人民币升值侵吞掉。三是节能减排,2006年以来,围绕建设生态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浙江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节能减排虽然有利于经济优化和良性发展,但是提高了企业减污成本,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关停或转型。四是新的《劳动法》实施后提高了劳动密集型浙江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2010年4月1日起,浙江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1100元、980元、900元、800元四档,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最高。五是资源价格比如煤炭、石油等快速上升,原材料价格也处于上升通道,提高了中小企业生产成本。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中小企业出路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外向度极高的浙江中小企业经济遭受巨大创伤,历史经验表明,每当世界经历一次大的危机后,都会催生新的技术革命,推动新兴产业的成熟和发展,浙江省政府提出把金融危机作为“倒逼”发展模式转变的难得机遇,利用“危机修正”效应,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使中小企业认识到未来发展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具体体现在:第一,部分“两高一低”的产业、缺乏创新、过分依赖单一市场、定价能力不足的企业最终被淘汰是必然的。第二,部分创新型中小企业把握住低碳经济商机,发展前景良好,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个亮点,这些创新型中小企业必将成为明天我省的大企业。第三,我国结束人口红利,高成本时代已经到来,并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中小企业关键问题在于在高成本时代如何实现生存和发展,只有鼓励、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融入科学发展轨道,浙江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十二五”发展中占据先机。[3]2010年1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指导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为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后危机时代,浙江应推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方向发展的思路,保证中小企业的发展继续领先领跑全国,真正实现从“中小企业大省”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强省”,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强省”跨越。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会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国际产业转移方向、科研技术、产业群的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家族企业等,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明显,数据显示,浙江超过90%的经济主体都面临融资需求,浙江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率先试点全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到2009年底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05家,推出《浙江省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以股权质押的方式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保险服务等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仓储金融在支持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更有独创新、便捷性和可复制性。

二、仓储金融在浙江的发展

(一)仓储金融的起源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开始尝试提供物资融资业务,物流金融开始萌芽,物流金融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且价格波动小的物流产品作抵押为授信条件,并借助物流公司的信息管理系统,向中小企业提供抵(质)押融资、公共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担保、拍卖变现等综合性物流金融服务。仓储金融是物流金融最重要组成部分,仓储金融是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动产抵质押贷款及其相关增值金融服务的总称,融资业务以仓储物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为主。国外早在19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仓储行业的形成,使得仓储金融获得了较快发展并初具规模。1916年美国颁布了《美国仓库储藏法案》标志着仓单质押业务开始在美国规范化运作,增强了存货的流通性,极大的改善了仓储金融的发展环境,促进了仓储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最近20多年来,西方国家鼓励金融创新,允许混业经营,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发达的信息技术、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融资对象由原来农户扩展到批发零售型的流通型企业,并进而扩展到供应商和生产性的企业,链条上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形成了特有的针对中小企业的全方位的融资体系,仓储金融业务也加入了信息化和全程化等现代元素,在国外物流金融创新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仓储金融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物流仓储企业没有有效参与,我国商业银行对质押仓储物资的价值、品质、销售状况等缺乏足够信息,对质押仓储物资的运营控制缺少专业的经验和技能,于是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银行对仓储金融业务较为谨慎,同时由于银行缺乏竞争意识,仓储金融市场处于空白。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小企业飞速发展,银行积极寻求突破,沿海的一些银行和大型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借鉴西方的经验积极地进行了仓储金融创新[4]。中储是我国仓储金融业务的领路人,其在1999年就与银行合作开展了我国第一单现代的仓储金融业务——质押监管业务,据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网站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储公司已与20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动产监管客户超过1200多家,监管物品种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及制品类、棉麻类、化工轻工材料及制品类等十六大类,融资规模超过400亿。物流产业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中唯一的服务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物流金融在中国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估计每年有4000亿至5000亿贷款业务与动产质押有关。由于我国独特的行业环境、法律环境和流通模式等决定了仓储金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未来必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三)浙江省仓储金融发展状况

目前浙江发展仓储金融业务“天时、地利、人和”,主要原因有,第一,浙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浙江努力构建中小企业发展的良性机制,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这为仓储金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二,经过“信用浙江”建设,浙江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总体信用环境和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第三,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的实施,明确了动产物权抵质押关系,为动产抵质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第四,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作为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措施,可见动产质押的实施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第五,浙江的仓储金融市场初具规模,参与主体既有大型物流企业,比如中储、中远,也有专业化的金融仓储公司,比如浙江涌金仓储和浙江和金仓储,国内首家专业性金融仓储公司——浙江涌金自2008年成立以来,截止2009年底做了80多个项目18亿元授信,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09年度金融创新奖,荣获2009年度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先进企业称号。专业性的金融仓储公司,是物流企业的精细化发展,专注于提供仓储金融服务,为我省开展专业性的仓储金融业务注入生机和活力。第六,浙江省银行种类齐全、数量多、分布广泛,大都成立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部门,开拓中小企业市场,试水仓储金融业务,比如截至2009年12月末,杭州银行以存货作为担保方式,融资总额超过20亿,客户100余家,与多家专业金融仓储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2010年3月26日,首届“中国金融仓储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标志着仓储金融在浙江已经引起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实务界也在稳步推进,浙江省仓储金融创新完全可以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理论和实践也可以给其他地区很好的借鉴。

三、仓储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难题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起步晚、底子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取得银行信用贷款,况且我国商业银行担保信贷在信贷总量中占比80%以上,接受的信贷担保物中70%左右是土地和建筑等不动产。广大中小企业资产70%以上表现为库存、在制品、途中产品、原料等流动资产,难以提供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做抵押品,从而无法取得不动产贷款。除信用贷款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之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融资渠道,这就使其陷于艰难的融资困境。仓储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手段,运作机制是中小企业利用自有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资源向银行申请仓储融资,金融仓储企业为银行提供动产抵质押品的仓储保管、监管、咨询等服务,代理银行行使抵质押物的占有权,实现对抵质押物的有效控制,让中小企业动产变为可经营周转的资金,优化企业资源,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当企业还不上贷款时,由金融仓储企业通过专业化的渠道变现货物,增加银行资金的安全性。中小企业利用自身动产抵质押贷款,可以降低企业过度膨胀的融资意识,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诚信和自律意识。企业贷款有抵质押物时,风险较无抵押物小,贷款的利率也低,在获得正规贷款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金融仓储的加入,大大节省了对中小企业融资时的审批手续和信用担保程序等,减少其中琐碎环节,有效缩短贷款时间。

据浙江日报报道,2009年1至7月,浙江省共新增小企业贷款约1100余亿元,同比增长19%,小企业贷款总量、增量和贷款的小企业户数均居全国第一,可见浙江省中小企业贷款在2009年受到大力支持。2010年预计我国银行新增贷款7.5万亿,银监会要求各银行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确保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要确保不低于上年,在此背景下,浙江省银行目前有超百种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如何控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问题是重中之重,就中小企业现有资源而言,银行给予中小企业仓储融资风险是相对比较低的。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统计显示,这些年我国企业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应收账款等价值每年累计都达16万亿元以上,其中常备存货的价值近6万亿元,目前通过这些动产质押取得的银行贷款规模非常小。西方发达国家的短期贷款中30%为动产抵押贷款,按照我国2009年短期贷款24%的占比推算,类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动产担保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可以到7.2%,依据2010年贷款7.5万亿测算,我国2010年动产抵押贷款可以达到0.54万亿,占常备存货比例为9%,可以看出有非常充足的常备存货做抵押。童天水(2009)测算浙江省动产抵质押贷款余额约为130亿元左右,占全省贷款余额的比重不到0.5%,离笔者测算出的7.2%的比例还很远,特别是目前浙江银行业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短期贷款占比肯定会大于24%,所以浙江省动产抵质押贷款市场十分庞大。综合而言,浙江中小企业而言,广泛参与仓储金融业务,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有效调整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对于浙江金融业而言,可以增加浙江金融总量,推进浙江金融强省战略。

(二)助力浙江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

当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可以说是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一行三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银监会先后出台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刘明康(2009)指出我国各银行积极行动,创新服务机制,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减少高能耗、高排放企业信贷。在信贷支持我省企业由以往的“高能耗、高排放”向“低能耗、高附加值”调整时,银行面临两难抉择,传统的“高碳”企业是银行利润重要来源,但是难以为继,新的“低碳”企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还处于发展初期,持续巨大投入与其有效产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银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投放新增贷款的风险识别和信贷决策难度。

浙江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借助仓储金融业务,通过对仓储金融中融资行业的选择、中小企业的选择、质押动产的选择可以使银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避免向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发放贷款,助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支持生态浙江建设。“动产易动”会造成质押物的流失或贬值,不同的存货,在价值高低、畅销与滞销、形态品质变化等方面千差万别,选择何种动产是关键。刘萍(2009)认为抵质押存货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价值高、体积小;二是不容易霉变损坏,不具有保质期;三是市价变动小,不是季节性销售商品,不是更新换代快的商品;四是必须要适销对路,不是滞销积压商品;五是容易脱手变现等。从实践来看,目前质押的动产主要有质地稳健、市场价格波动小、变现能力强的工业原料、农产品和大量消费品,仓储金融常用动产涉及黑色和有色金属、造纸、化纺、食品、建材、电子机械、交通、农产品、石油、能源等十余个行业,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仓储金融尚处于开拓市场时期,未体现出仓储金融对低碳行业的支持。随着银行对低碳行业贷款比例不断增加,通过仓储金融业务,在选择抵质押产品时完全可以体现绿色信贷,向低碳行业倾斜,优先将太阳能、风能、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工程、信息网络、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的企业发放动产抵押贷款。对于传统的高碳行业,比如石化、煤炭、钢铁、水泥、冶金等急需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类正在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更应该通过仓储金融业务给予支持,支持这类企业转型升级。对于目前尚未准备转型升级的高能耗制造企业,暂时不允许通过仓储金融获得贷款,这些企业在融资压力下,必然要寻求突破,进行转型升级。对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落后生产能力类型的企业,且无志于转型升级的,坚决不能通过仓储融资,实在无望的就破产。通过以上有选择的开展仓储金融业务,在浙江形成一批高科技企业,支持大部分企业转型,坚决淘汰一小部分落后企业,在浙江率先推进金融仓储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小企业践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型。

(三)仓储金融与浙江产业集群良性互动

块状经济曾经是支撑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但是支撑浙江块状经济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转型升级缓慢。2009年浙江省政府决定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其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互补性[5],依据各区域经济特点,浙江首批选择了杭州装备制造业、宁波服装、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等20个现代产业集群示范点。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浙江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战略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仓储金融作为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口、降低信用风险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充分发挥仓储金融与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

首先,产业集群内每个企业既要在经济活动中保留关键环节、提升核心竞争力,又要与自己的生产活动相互关联的其它企业建立稳定密切的联系,通过产业集群的价值链联系和企业间技术传递的整合,实现企业间关系的高度合作与协同,在现代产业集群内开展仓储金融业务,克服中小企业地理分布缺陷,方便对动产实行集中监管,进一步开展动产质押贷款,通过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物资流通,真正将动产转动起来,减少了中小企业动产运输成本,有利于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其次,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围绕同一产品系列或上下游系列发展,一方面关于抵质押品的价格、属性比较透明,减少了抵质押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抵质押物流动性较强的流通市场,一旦借款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时,金融仓储企业可以很方便地把抵押物变现,并且还可免去很多中间交易环节,节省交易成本,有效降低银行开展仓储金融业务的风险。再次,产业集群内仓储融资极易形成规模效应,会降低中小企业仓储成本和融资成本,吸引金融机构扩展产业集群企业信贷业务,提高集群内金融服务水平,通过金融的支持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能力和生产效率。最后,通过金融仓储企业完善的信息平台,构筑集群内产品价格、数量等方面最新的信息,发挥金融仓储企业中介作用,为集群内企业开展业务决策、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详细的业务记录有利于银行了解抵押动产的系统性风险,也可以为浙江省掌握各个产业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以及出现的问题,了解各产业集群发展的动态信息,便于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四、仓储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仓储金融市场

仓储金融是仓储和金融的交叉结合,是一种金融创新,在浙江还是一个新生金融服务,市场认同度、市场接受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运行模式、运行规律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检验。浙江商业银行应切实转变传统信贷观念,关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始终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业务增长点和履行社会责任所在,中小企业应正视融资困难,合理看待存货被抵押现象,提高参与仓储金融业务的热情,金融仓储企业提高自身资本实力,强化风险管理,创新服务增值产品,三方共同培育和发展仓储金融市场。政府部门加大仓储金融研究广度和深度,将发展仓储金融市场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在浙江形成金融仓储产业化发展。

(二)始终如一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在浙江中小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浙江省一直十分注意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浙江省积极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目前信贷市场特征和我省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浙江省应该始终如一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比如要求各金融机构增加社会责任感,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现债券,给予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支持等。更重要的是注重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贷款能力,将中小企业较多的动产转动起来,尝试扩大抵质押品的覆盖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大宗原材料(如钢铁、木材)、在建船舶、仓单、金融租赁物等作为抵质押物向银行贷款。

(三)将转型升级作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能源及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作为浙江经济的主体,有责任义不容辞地开展节能减排,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并在转型升级中抓住机遇,壮大自身实力。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灵活性大,能够容纳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技术和生产力,船小好掉头,与大企业相比有实施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中小企业应该将转型升级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增加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增加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浙江企业由世界加工厂走向世界名牌。

(四)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产品

当前,浙江省正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的关键时候,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支持产业调整振兴,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创新。目前,我省商业银行尚未真正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产品,即使对一些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也是由政府增信,局部孕藏较大风险,比如风电设备和多晶硅已有盲目生产迹象。目前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产品,可以先从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做起,慢慢扩展到其他行业,在探索中小企业绿色信贷时,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可以结合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积极开展仓储金融业务,选择可以用来担保的体现绿色经济的动产,真正实现对中小企业的绿色信贷。

(五)支持产业集群深化与转型升级

浙江省年工业产值70%以上来自产业集群,应继续深化产业集群,把突出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对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建设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产业链构成及不断延伸过程中,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相互压价、低价竞争必然越演越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结合浙江产业集群特点,目前应着眼于提升产业集群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在产业集群区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从全球价值链来看,结合浙江资源禀赋和贸易的特点,必须在努力开拓国内高端市场的同时,注重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中高端市场,通过转型升级,改变过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被支配地位。在现代产业集群内深入开展仓储金融业务,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实现产业集群和仓储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浙江金融总量,支持浙江经济转型升级。

(六)尽快建立仓储金融技术支撑的信息平台

先进、完善的金融仓储业务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是实施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前提和保障。通过仓储金融技术支撑的信息技术平台,将仓储金融业务流程实现全面电子化,合作各方能够及时得到充分信息,有效减少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风险,通过对动产与资金流的全程监控,强化授信的安全性,提高仓储金融运作效率,为仓储业和金融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技术保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在政府部门主导下,金融仓储企业重点参与,结合现有的浙江企业信用网、浙江中小企业网、中小企业网页、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门户等现有信息平台,建立银行、仓储企业和中小企业联网的信息网络,收集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相关行业、中小企业、担保品市场走势的信息,并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开拓仓储金融服务的增值空间,使得网络时代仓储金融更好的为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服务、为浙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服务。

参考文献:

1.童天水论仓储金融业务发展方略【J】浙江金融,2009(3)

2.李毅学屠惠远汪寿阳冯耕中中国仓储金融服务分析与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2)

3.陶永城金融仓储的经济效应及其发展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0(3)

4.姚星垣国外金融仓储的理论与实践【J】浙江金融,2010(3)

5.周民良促进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浙江经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

6.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小支行课题组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南方金融,2008(8)

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二

《 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 》

[摘要]金融危机时,我国许多企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有些甚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生存和盈利目标的实现。从这次经验教训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企业对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以及化解。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风险的概念、种类,其次也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 防范 化解

近年来,在企业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金融系统频繁的发生各类案件,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上。在企业金融会计的业务工作中,金融会计风险是风险在其业务领域的一种表现。由于每个企业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金融会计风险也相应地分为表内会计处理风险、表外会计处理风险两种形式。因此,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内,体现出不同的风险表现形式,也需要有不同的防范与化解办法,只有加强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涵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概念

我们通常所谓的风险,一般指的是具备一定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与变动程度。而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说,其风险主要涉及到预期的报酬可能无法按时兑现。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在企业金融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以及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金融会计业务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方面的风险,也就可能造成资金、财产、信誉等方面损失等等。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内容

1.会计核算风险

及时对银行业务进行真实、完整地核算是银行会计的主要基础性工作。而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会计核算的许多环节失控带来的风险,集中体现在对凭证审查不严、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账务进行检查核对不力、对复核监管不力、没有健全的电脑制约机制以及采取不当的核算方法而造成的资金被截留、挪用、骗取、贪污、盗窃等一系列损失。

2.会计结算风险

结算业务通过银行向客户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来实现经济活动中客户的货币给付转移服务。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因复杂、不健全的结算管理,会造成结算资金借助结算凭证和结算渠道而进行套取、侵吞、挪用结算资金而产生的风险,这样的风险具有隐蔽多样的手段和涉及较大的金额等特点。

3.会计监督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是因相对软弱的企业金融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对那些经营不合理或者不合法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产生的风险。这一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金融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少数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意竞争,这些手段有:高息揽储、低息放贷,或违背会计核算原则虚增虚减利润等,这样的违法手段不仅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扰乱了“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基本原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企业金融会计风险。

(二)内部管理模式的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信息导致的风险。会计信息不真实可靠,导致金融资金被截留、贪污以及盗窃的风险。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失真的会计信息也导致企业无法对自身进行市场定位,误导资金的流向,影响其竞争力,导致其面临淘汰的命运。另一方面,内控制度导致的风险。由于企业的领导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内控制度建设不能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会计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对内控制度落实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

(三)会计行为主体的影响

会计行为主体主要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是产生金融会计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时,现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也不够,使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没有及时更新,用人机制的缺乏,使会计人员素质在低层次上停留,这都为金融会计风险埋下了伏笔。

三、防范与化解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全面监督保障系统

这一系统实际是一个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 “三位”的保障,在企业中,要依据不同的风险种类对其预警指标的选取、实物经营的动态监控、原始票据的审核、经营绩效的抽查和复查等方面的权重进行确定。这一系统不仅要监督保障对静态目标,也要预警动态事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集中核算强化企业内控制度

各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经营的特点和规模,科学地制定出自己的内控制度,要有针对性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制定出详细的内控制度实施细则,并能够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管理,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对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要造成相互牵制和授权制约的格局。

(三)加强金融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从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从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入手,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让会计人员能够爱岗敬业,提高守法意识,能够依法办事;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针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处罚制度,使企业会计人员自觉地将业务工作纳入有效的管理机制之中。

四、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增强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意识。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大企业金融会计的幅度、深度和广度,丰富其内涵,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才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产生的机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任秀女.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篇三

《 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

摘要: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J],2008年第5期

[2]葛家澍,占美松,企业财务报告分析必须着重关注的几个财务信息-流动性、财务适应性、预期现金净流入、盈利能力和市场风险[J],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有关有关金融企业会计论文推荐:

1.毕业论文金融会计

2.2016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3.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浅谈会计教学毕业论文

5.关于金融学科认识论文

6.大学生会计论文范文精选

7.关于银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8.有关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