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子种植方法有什么

2017-06-16

南瓜子喜光、喜温,但不耐高温。生育的适宜温度为17~22℃,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南瓜子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南瓜子种植方法

1、播种时间。土壤耕层5厘米、温度稳定通过8摄氏度即可播种,本地播种在5月18至25日。

2、播种方法。刨坑、坐水、人工点种,覆土不超过3厘米,种肥分离,种子平放在坑内。

3、密度。垄距60厘米以上,株距50厘米,每坑1至2粒带芽种子,亩保苗1800至2200株。

南瓜子的临床应用

治疗血吸虫病

临床试用南瓜子仁治疗血吸虫病,具有一定疗效。治后大便复查,部分患者转为阴性。尤其对急性病例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据73例观察,服药1~5天体温即开始下降者占89%,在6~14天开始退热的占11%,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服药后6~34天;疗程结束后部分病例的肝脾肿大、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慢性病例的病情则无明显改变。常用制剂:一去油粉剂:每日全量240~300克,10岁以下儿童服半量,10~16岁服160~200克。二水浸膏:每毫升相当于生南瓜子仁4克。急性病例每日用180毫升,慢性病例每扫服60毫升。儿童剂量按去油粉剂推算。均以30天为一疗程。副作用:服药初期可能有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反应,均较轻微,不久即消失。浸膏反应较粉剂为轻。治疗中有3例晚期病人服药后黄疸指数上升,停药后2例下降,1例仍继续上升而发生肝性昏迷。故对晚期病例应慎重使用。

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配合槟榔应用。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但也有报告8例仅治愈4例(50%),认为与药质不良,制法不当有关。

对短小绦虫的疗效,文献报告不一:报告的少数病例(1-6例)都获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虫率为37.5%,而大便虫卵的阴转率为82.8%。但亦有报告14例仅治愈3例;治疗儿童8例次均属无效。对阔节裂头绦虫,报告虽均为个别病例,但均获治愈。对牛肉绦虫,疗效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间,如与南瓜子合并应用,则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达90-95%成以上;然亦有报告治疗23例,结果见虫头驱出者5例,驱出大部虫体(未见虫头驱出)者14例,无效4例。

南瓜子与槟榔搭配

实践证明:槟榔与南瓜子对绦虫均有使之瘫痪的作用,但槟榔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于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两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用法:一般采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g,但也有用至120g或更多的。

有人认为:超出有效剂量范围之外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煎剂的制备,一般是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ml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ml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半至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g。合并应用南瓜子的,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g,待半至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治愈病例大多只服药1次,但亦有少数需服药2次或2次以上的。

根据临床观察,新鲜槟榔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槟榔煎煮前用水浸泡数小时,较即时煎者疗效高;服用泻剂较不服泻剂的效果佳;槟榔煎剂采用十二指肠管注人法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槟榔与南瓜子合并应用,不但对牛肉绦虫效果显著,而且对短小绦虫亦可提高疗效。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头昏、心慌,亦有引起呕血或肠阻塞者。

经验认为,服药后保持安静,或煎剂冷服,或用2.5%明胶液滴定去除槟榔煎剂中的鞣酸,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此外,槟榔与阿的平联合治疗牛肉绦虫可提高疗效;槟榔与南瓜子、石榴皮联合治疗猪肉绦虫、短小绦虫亦有较好效果。

治疗蛔虫病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1~2两,于早晨空腹时服。观察5~13岁粪检阳性患儿56例,服药后1~2天共51例排出蛔虫;第5~10天48例复查大便,有33例转为阴性。

治疗产后缺乳

每次用生南瓜子5~6钱,去壳取仁,用纱布包裹捣成泥状,加开水适量和服(亦可加入少许豆油或食糖搅拌),早晚空腹各服1次。一般连服3~5天即可见效。如将瓜子仁炒热吃或煮粥吃则无效。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