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
创业是一天艰苦的长路,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很大方面提高个人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90后女大学生白手起家创业 年营业额达百万
她在大一时就在校内创业尝试二手服装的租赁生意,迄今市场已经覆盖了南京几乎所有的高校,年营业额有望在今年突破百万元。而接下来,她还将向演出活动等文化服务行业进军,在这个1993年出生的女孩的骨子里,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基因。
“被迫”创业
因大一时家里条件不好
说起彭丽,大部分人肯定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在南京当前的很多高校里,大量的演出活动却都要依赖她公司提供的服装道具产品来进行。这个外形瘦小、一脸朴实的女孩,当前竟然是“垄断”了南京大部分高校服装租赁生意市场的“大佬”级人物,实在让人是不敢相信。
1993年出生的彭丽是徐州人,之前是南京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她的创业之路始于大一时,而她创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家里条件不好,“缺钱”。
彭丽透露,她来自徐州农村,家中姐妹三人都要上学,条件非常艰苦。“我初中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却因为家里没钱上不了。”和姐姐一样,彭丽很早就做好了自己赚钱读书的心理准备。
大一时彭丽开始创业,当时觉得学校里的服装租赁生意有市场,她便开始尝试,但是,买服装需要钱而她没有,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从外面租来服装再转租给客户使用。就这样,生意在不温不火中持续了几个月,彭丽没有赚到什么钱,却积累了不少经验。
大二时,彭丽的创业道路迎来了转机,当时学校举办了一场创业大赛,希望从中发现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扶持,而彭丽和一名同学结伴一道成功入围了大赛,获得了学校免费提供的创业场地支持,她的创业之路这才真正走上了正轨。
承办学校校庆公司
品牌一夜之间打响
成功入围学校创业大赛的彭丽在校内的创业街内,获得了一间不大不小的店面,她的店正式开起来了,但这时候与她一起参赛的那名同学却选择了退出,彭丽成了“孤军作战”。
聊起前期的创业之路,彭丽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苦,那时候她身边没有团队,进货、盘货、点货、分码、打包,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干,在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乱糟糟的服装堆里,她经常一忙就是一天。此外,新店铺的打扫、简单装修,乃至贴墙纸、换灯泡也都是她一个人做,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
彭丽说,当时为了凑钱买服装她经常把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也投进去,钱变成服装以后她吃饭却成了问题,“遇到没有钱没吃饭的时候,就把饭省了。”最艰难的时候,彭丽一天只吃了一顿饭。
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服装,这成了阻碍她的生意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就在大三期间,一场意外遭遇改变了她的命运,这就是南信院2013年举行的60周年庆。
当时南信院的领导大胆决定,要把这次活动的所有演出道具,交给彭丽简陋到近乎寒碜的公司来做。“那场活动太大了,各种服装道具加起来有300多件,而我们当时的服装很少,2/3的服装都是从外面租来的。”
虽然学校为了照顾彭丽的公司发展才与她合作,但是导演组是外聘的,对服装道具的要求依然很高,为演出准备的服装一次次被要求重新更换。这么折腾了一大圈下来,其实彭丽反而赔了钱。
但即便如此,彭丽的公司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的业务量大增,品牌一夜打响了,很多客户一听说南信院的60周年庆是我们做的,马上对我们刮目相看。”
服装租赁业务
几乎覆盖南京所有高校
自承办了学校的周年庆活动之后,彭丽的公司业务量突然井喷,很快她的公司规模扩大了,不仅招募了一批团队成员辅佐自己,还在仙林地区的其他高校陆续开了分公司。公司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她公司仓库里的服装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件,独立支撑一场大型演出游刃有余。
顺理成章的,彭丽公司的市场也在逐步扩张,从早期的专注南信院业务到后来的覆盖整个仙林地区,再到现在已经可以辐射南京的所有高校了。几乎在当前南京的每家高校,她的公司都有服务点。
“其实服装租赁这个行业的发展道路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别人复制的,为什么我们的事业发展得这么好?”彭丽说她时常这么问自己,而她总结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有一个人才齐备的团队,“我们不仅有大量的服装,现在还有专业的懂化妆的团队,我们的几名员工现在都在考化妆证书;此外,我们还有懂演出的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彭丽说第二个原因是,她手里的各种资源丰富,除了服装还有模特和杂技等演出资源。可以说,基本上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业务,她都能最快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就必然会将市场培育得越来越大。
彭丽透露,服装租赁市场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一年的旺季主要有三个,分别是4月份开始的高校毕业季,以及9月份的开学迎新季,再就是12月份之后的年会季。对于她来说,当前每个时间节点的市场规模平均下来都可以达到20万元左右。
涉足文化服务行业
希望公司多元发展
当前彭丽的公司,早已经不是昔日单纯做二手服装租赁生意的小公司了,在经营服装租赁生意的同时,彭丽近期也开始尝试做一些文化创意和演出方面的业务,希望推动公司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彭丽的公司当前除了做服装租赁,还涉足了舞台灯光、文化衫定制、特色服装定制、广告制作、展会承办等各种领域。她们近期刚做了几场大活动,其中就包括帮腾讯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天喔蜂蜜等知名企业品牌,策划并组织线下的推广活动等等。
“未来二手服装租赁这一块肯定还会做,但是可能不会是重点方向了,我更希望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探索高端发展路线,比如说找专业的设计师来为客户量身定制更有专业水准的演出服。”彭丽说。
而与此同时,她也十分看好文化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她们最近刚和一家大公司洽谈为这家公司进行品牌包装推广活动,彭丽透露,如果这个项目确定长期合作的话,一年创收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应该都不在话下。
保守的彭丽略微预估了一下公司今年的营业额,说差不多有100万,而她给自己明年定下的目标是,营业额达到500万。不过彭丽也坦言,把事业做得大一些固然是心中的渴望,不过很多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80后大学毕业自主创业:从一无所有到身家过亿
贴过小广告,做过家教,开过餐馆,当过保姆,捡过破烂……你能想象到的赚钱的活儿,他几乎全都干过。
从商海中的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一无所有到身家过亿,从叛逆仇恨到感恩回馈,他是龙青,80后创业小青年,现任湖南树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大学毕业后的6年时间里,他从家教老本行起航,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为家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目前龙青的企业已吸纳千余名员工就业。
边攒学费边读书
回想这些年,龙青自认为就干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是从小因为生活清贫被逼上了勤工俭学之路,开始了个人创业;二是大学毕业后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带领大学生团队共同创业。
龙青的家乡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大垅乡小塘溪村,“那是一个贫穷却不失秀美的侗乡小山村”。龙青出生于1983年,那年,龙青的父亲因为经营的商船出了事故而欠下巨债。小学、初中和高中,龙青都在自筹学费和刻苦学习中熬着生活,还经历了歧视、嘲笑和白眼。
为了挣学费,龙青扎过钢筋,也打过脚架,半工半读地读完高中,并最终考上怀化学院,成为他家乡的“第二个大学生”。
“大学四年里,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我干起了贴广告、做家教、开餐馆、在图书馆做兼职等副业,甚至在实习期间单枪匹马南下深圳打工、经商,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2007年毕业前夕,龙青辞去了在深圳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办塑料颗粒厂和电瓶厂。“每天起早贪黑,穿梭于怀化市各大废品收购站,采购、装货和卸货,样样亲力亲为。”龙青说,眼见财富唾手可得,但2008年初一场特大冰灾,两家工厂同时倒闭,血本无归。
领着一群80后创业
从零开始,龙青决定从老本行干起,继续做家教,并请来同学和大学老师。
2008年大年初十,他在怀化城北租用几间民房,创办了“圆梦家教中心”,后改名“树仁特色教育学校”。
“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学生。”龙青说,特色学校创业之初非常艰难,但是他和团队没有气馁,并倾注全部心血。
“如果说,创办特色教育是我们创业的铺路石,那么开办新型驾校则是我们创业腾飞的起点。”龙青说,2009年下半年,他到城区一家驾校学车,发现驾培行业的“潜规则”让学员苦不堪言,很多人花了钱,但没有学到文明驾驶的过硬技术,有的甚至成为“马路杀手”。
树仁新型驾校自2011年正式运营以来,经营业务稳步攀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年半时间报名量就突破2万人,收入达到8000万元,分校拓展到15个,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成为怀化最大的驾校,并在逐步向全国连锁。
与此同时,龙青及其创业团队还将触角延伸到了IT开发、农林开发、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项目。目前,树仁集团旗下有数十家分公司,而在这些分公司独当一面的几乎都是与龙青差不多大的创业青年。
帮扶大学生创业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眼界的拓宽,龙青决定回家乡创业,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并以此谋求集团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依托家乡地处湘黔两省交会处的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托口电站移民搬迁为契机,带领我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大垅为核心,将湘黔两省落后的少数民族聚集区14个乡镇整体规划,联合打造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龙青说,为将蓝图变为现实,他带领20多名团队骨干到大垅乡担任村官,在白毛寨启动了新农村中心镇建设,只用了两天时间让110户移民全部签订搬迁协议。
在刚创办特色学校的时候,龙青惦记着贫困的乡亲,出钱将村子里的一些青壮年送到汽修厂、电焊厂、装修厂学手艺,有30多人走出山村。后来又在树仁农林开发公司、树仁驾校为家乡100余人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
此外,为帮扶大学生创业就业,龙青向母校怀化学院捐赠15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租用16个门面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和创业园,承办了“企商班”、“营销班”,给立志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资金支持、技能培训和实训平台。
目前,树仁集团大学生创业园已有成员1000余人,为大学生提供了数千个实习和就业岗位。
大学毕业即创业比例逐年上升
2009年,王硕斌在校时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做化妆品团购网站。为了省钱,他和合伙人包揽了从摆拍、修图到写代码、写文案、做推广、当客服等所有琐碎事情,网站于2010年王硕斌毕业时上线。“2010年刚毕业那会儿我还有工作,是兼职创业”,王硕斌一天常常要工作近16个小时。
“当时创业的人很少。我家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家里人不想让我读这么多年书后又做生意,想让我当公务员。”王硕斌说。但短短几年后,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政策频出,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猛增。
2014年6月,人社部、教育部等9个部门联合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将在4年内引领全国80万大学生创业作为目标之一。2014年12月,教育部规定高校可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麦可思研究院研究了近年的数据后发现,包括本科毕业生和高职专院校毕业生在内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1.2%,2008年1%,2009年1.2%,2010年1.5%,2011年1.6%,2012年2%,2013年2.3%,2014年2.9%。
通过梳理近5年的麦可思数据,记者发现:高职专院校毕业生创业比例始终高于本科院校创业比例。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认为,高职专院校毕业自主创业率之所以高于本科院校,是因为高职专院校的专业与课程设置“更偏实践和应用”,“所以很多创业是跟自身专业相关的”。
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3个
2.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案例
3.十大典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
4.最新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5.90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