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

2016-12-02

端午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回,就像浓浓的粽香从古到今一直飘着,悠悠的,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今天我们来看一下端午节抒情的散文。

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飘香的端午

艾叶青青门前挂,粽香浓浓四处飘

忆起童年家乡事,几多欢乐几多情

这是去年飘雨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满了馨香,今儿把艾香散飞,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端午节的趣事,还是童年时最为好玩,在这个飘雨的端午,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的记忆深处……

那时每到端午,在我们家乡,那天,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和别的叫不出名来的青藤避邪祈福,我们小孩子们最为高兴,因为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啦,我们上山采青,然后把摘来的艾叶等挂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家家串门,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也为那些独居老人家门前挂上一把青青的艾叶,以表节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妈妈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柚子叶、长命草等我不知名的叶子煲成水,用来给我们一家人洗澡以驱邪,在那时只觉得用这些叶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没想到可以驱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肤了,哈哈,睡觉也香甜了。这种传统,到今天妈妈每逢过年过节的,都会像以前那样,到青草凉茶铺买来给我们弄叶子水来洗澡,只是现在没有以前的那种采摘的乐趣了。 端午节还有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时我们家乡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有那种纯纯的家乡口味,唔,特别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独特,轻咬一口,满齿噙香,透着自然的草木清香,这是家乡的味道,爱极了。如果你偏爱吃甜点,则可剥了粽子,轻点白沙糖,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包粽子时,我们小孩子们是最高兴的,哈哈,因为不在包只在吃,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好吃的,因为那个年代,平时没有什么好吃的,逢年过节的,就最高兴了,因为有吃。不像现在的小孩子,吃什么都是长不好,也不知吃什么叫滋味,像童年的我们,吃嘛嘛香,多简单多快乐的童年啊,嘿嘿……

飘雨的端午,飘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原来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深处从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挂在家乡门前的艾草青青还有那家乡独特的粽子飘香……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都是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别样的端午

叶子端午节了到,看到市场上到处都是在卖粽子和各式彩线香包,不由想起小时候老家的端午来。

老家的端午是在风吹麦浪中迎来的,杏熟麦黄的时候,舅舅一般要给外甥娃送“曲莲馍”。曲莲馍是手工先做出模型,雕刻上花纹,然后放在铁锅里烤制的。它外形很像盛开的莲花,上面雕刻着这样那样的花纹,寓意吉祥如意,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之意。曲莲馍是套装的,有心的舅舅家除了做一个大的圆的带着各种花纹的曲莲馍,还带着几个小的。那些小的,是小时候我们的最爱。因为中间有孔,我们通常喜欢套在手腕上当手镯转,转累了就咬几口……家有小小孩的,舅舅家除了送曲莲馍外,还要送肚兜。(小婴儿的肚兜需要外婆一针一线的缝制,而且上面要绣上一些小壁虎之类的小动物用来辟邪。)大点的就可以买个背心代替……

每当麦子黄了的时候,孩子们都嚼着杏子,在村口企盼舅舅的到来,除了企盼转曲莲馍的乐趣外,更多的是想看看舅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看的背心,有没有自己中意的卡通人物等……而我,对于曲莲馍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毫无兴趣。我唯一企盼端午到来的原因是粽子和塑料凉鞋。

老家临近端午的时候,正是麦子快熟的时候,这个时候集市多了起来,赶会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以前集市是几个月一场,或者几个星期一场。这个时候就是三天一场会,因为马上要收麦子了,很多人需要添置农具和装备。母亲这个时候也要去赶集,去买几个割麦子的镰刀、草帽、或者买点竹编的笼子,或者背篓等。而这也是我最最盼望的,因为母亲要赶集中午不能回家做饭,通常让我放学后直接去集市找她。每到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的心早都飞了,老师讲什么不得而知,就盼着快点放学。转眼看看四周,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是一副焦急企盼放学的表情。好不容易熬到下课,快速约好几个同学,朝着集市方向开始了飞奔……当满头大汗的找到母亲的时候,母亲怜爱得边用手帕替我擦汗,边赶紧把我领到粽子摊边,要了两个粽子。看到卖粽子的,在小白碟子里把粽子慢慢解开,撒上白糖,我的口水已经快流下来了,好不容易等到弄好了,赶紧接过尝一口,一丝清凉的甜蜜的滋味顿时在口中弥散开来,满头大汗的疲乏一扫而光……

等填饱了肚子,看着周围花花绿绿的塑料凉鞋,我的眼里冒出了光。又央求着母亲去那边看看,母亲当然知道我的小算盘。故意逗我说:“那就去看看吧,反正不买,你已经把钱吃粽子了。”等到了凉鞋摊子,我就开始了百般讨好母亲,说穿着布鞋脚好热啊,我一定好好学习之类的话……磨得母亲最后不耐烦了,点头答应买一双。那个时候我的心情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就是觉得周围一切瞬间都变得美好起来,连天都好像更蓝了。于是精挑细选了一双自己喜欢的,立即就穿在脚上,把旧鞋子装在塑料袋让母亲带回去,我穿上新鞋子直接去上学了……

那种透明的塑料凉鞋,颜色鲜艳漂亮,穿在脚上很好看,吸引了不少同学羡慕的眼光,可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容易烧脚。走一会,因为脚底出汗,老会往前面滑,很不舒服。好在路边的水渠老在浇水,走几步把脚放进去冲冲,瞬间凉到心底。望着清亮的水渠下飘动的绿绿的水草,配上我鲜艳的透明塑料凉鞋,我的心都要醉了……

多少年过去了,了解了各种端午节的风俗,但是粽子和塑料凉鞋却一直是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别样记忆……

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端午情怀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唏嘘之间,又一个端午来临。清晨,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柔情。走在细雨中,望着家家户户门头熟悉的桃枝和艾草,听着集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寻着恣意的糯米粽香,儿时的悠远记忆便星星点点,渐渐溢满了脑海……

小时候,在故乡,除了春节,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端午节了。因为那一天,我可以吃到母亲亲手包的粽子,可以怀揣着母亲塞给我的鸡蛋高高兴兴上学去,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碰鸡蛋”的游戏……

八十年代的那段生活并不宽裕的岁月里,做为普通工人的父母,每天上班下班,可百忙之中从不忘买糯米、买竹叶、买红枣、买菜肴,为节日做着各种准备;当时我真是看在眼里盼在心里,甚至睡梦中都能闻到粽子的清香……

端午节前一天的晚饭后,父母就坐在灯下开始包粽子。哥哥姐姐被迫在小屋中学习,我则可以拿个小板凳坐在父母身边,凝神观看。看着一个个有棱有角、水灵灵的粽子在妈妈灵巧的手中“脱颖而出”,我几次想伸出手去,但终究不敢。平日里父亲的脾气不是很好,我多少有些怕他,父亲看看我,拿起一个粽子放在我手中,并饶有兴致地讲起来:“五月初五啊,是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这一天,小孩胸前挂香袋,大约是为了昭示屈原先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吧;而粽子据说是堵鱼虾的嘴,防止屈原的尸体受损,后来也就演变成节日食品;插蒲艾,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谓可驱邪……”。父亲动情的讲着,每到兴致处还会为我高声朗诵屈原《离骚》中的几处名句,甚至唱起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望着父亲动情的陶醉,我和妈妈的眼睛里都亮晶晶的,哥哥姐姐不知什么时候也悄悄站在了身边,眼里满是崇拜。这么多年过去,父亲的歌声依然清晰,响彻在耳畔,飘荡在记忆。现在想来我后来学中文专业大抵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端午的当天早晨,父母总是在天还没大亮就叫醒我们,心里有些不情愿,可很快就会被满屋的粽香,手腕、脚脖上的五彩线带来的喜悦冲淡。父母带着我们,迎着晨曦,伴着微风,去我家附近的后山,在小溪旁洗洗脸,据说能明目不得眼病;在山上赏赏花色闻闻草香,说是可以延年益寿……返回时,顺便采一束艾蒿,从有桃树的人家讨得几支桃枝,拿回家插到外门的墙角下,系在门厅的柱廊上。清风袭来,阵阵的艾香和粽香,就此在我的记忆中飘荡……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细雨中,我仿佛又听到了父亲动情的歌唱。

忆端午,最忆是童年,更忆是父母!父母当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于清苦中酝酿出浓烈的亲情,创造出甜蜜的生活,憧憬出美好的未来。端午也由此而成为我人生不变的标尺,成为我生命中不能割舍的情结。

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1.感怀散文

2.比较感人的散文3篇

3.故乡情散文

4.毕业的抒情散文3篇

5.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3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