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

2016-12-01

广播节目的专题报道,以其新闻容量大,反映问题深刻具体,形象鲜明,写法巧妙,听后耐人寻味而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听众的关注。在专题报道播音中充分运用好语言表达技巧,更能为稿件增添色彩,使之升华。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播音主持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

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一、深入理解稿件是运用语言的前提

能形成专题报道的新闻,多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个性发展比较明显,看了或听了之后会使人能有所思有所获,并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情共鸣,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 通常说:“稿件是依据,理解是基础”。在播稿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真备稿,充分熟悉、分析、理解稿件的每段、每句与每个词的含义。只有分析理解透稿件,产生了强烈的播讲愿望,才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技巧去表达稿件的内容,收到较好的效果。反之,责任心不强,浅尝辄止,草草看稿,应付了事,为播而播,为念而念,播起来必然呆板机械,缺乏合理的语势变化,听者会感到索然无味。

播专题报道时,要全面分析理解稿件,捋顺稿件的整体脉络,让稿件内容在头脑中“活”起来,富有生命力。要从稿件内容出发,让形式服从服务于内容,生发出具体的感情色彩,由此确定稿件的播音基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情带声。理解、体会是第一步,是基础,理解得深,体会得深,才能形象生动地播好每一篇稿件。

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二、必须在语言技巧中强调现场感

“未成曲调先有情”。现场感来之于对稿件的具体分析和理解,通过对稿件深入细致地分析理解达到如临其境,情景交融,从而产生切身感受,产生强烈的播讲愿望和情感。而感情的抒发主要靠语言技巧的运用,把蕴涵在轻重虚实,抑扬顿挫,快慢停连等语言技巧中的全部丰富的感情表达尽致,这样的播音才是成功的,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引起听众的共鸣。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播音也应当依据稿件所反映的不同的生活场景,采用合情合理,与事实相吻合的语调来叙述。感情的抒发要平和自然,不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过份渲染。播音员是用有声语言进行工作的,而有声语言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如果播音脱离了现实生活,听众就不会接受,更谈不上所谓播音技巧的“现场感”。

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三、必须在播音技巧中体现“对象感”

“对象感”要求播音时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及其反应,也就是从感觉上意识听众是哪些人,有什么愿望要求,以及怎样的心理状态。不仅在播音时感到有收听对象的形象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有对收听对象的思想、感情、问题的感知。找准自己与听众交谈的恰当语调,支配自己用不同的播音技巧去完成播音任务。

当一篇稿件拿到手之后,通过分析理解设想出:这样的内容和形式该对谁讲?要达到什么目的,该怎样去播?如果播音时心中没有播讲对象,必然会导致表达生硬呆板,感情平淡。反之,紧紧抓住与听众情感交流这条主线,播音时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声音也会从容自然,气息也能顺畅,语调也会连贯通达,稿件自然会播得有声有色。比如,播少儿专题节目,主要接受对象是少年儿童。如果没有设立合理的对象,仍用播新闻或其它播报方式来播音,就不和谐、不对味,口气与内容就会格格不入,孩子们就不爱听。相反,如果播送一篇新闻评论专题时用亲切的语调,以不变应万变,像播送生活类节目那样娓娓道来,同样会适得其反。

专题配音时的配音技巧 四、在技巧运用上应发挥个性特点

广播专题报道重在以情带声,不能机械模仿,模仿的结果只会使听众感到听着费力,言不由衷,或千篇一律或絮烦乏味。因此,播专题时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潜力和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声音特点的稿件,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则要加强学习,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养。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有

可能应积极参与到稿件的采访中去,多听其它台的广播节目,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阅历。

在不改变稿件内容和主题的前提下,播音员还可参与改稿,使稿件语言生活化、口语化,适合自己的播音特点。在提倡发挥个性特点的同时,还要强调播音规范,遵循播音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切不可随心所欲。语言有变化,有起伏而不脱离内容,既有严谨的逻辑,又有灵动的活力,既形神兼备,又声情并茂,既讲究色彩的丰富,又讲究分寸的恰当,这就是专题报道播音应遵循的原则。

总之,播音技巧的使用没有固定模式,要通过分析理解稿件,激发现场感,对象感,产生播讲愿望,使播音技巧渗透到稿件的字里行间,形成丰富的自我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说,以情带声贵在自然,但这种自然又不是生活语言的整个照搬和还原,应该是有加工而不露痕迹的一种反朴归真的妙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