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游记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观景的上好时节,有幸与同事们一起前往乾陵领略“两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的独特魅力。
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关中地区沃野千里、民风淳朴、气候温暖湿润而成为历代帝王建功立业之地。史上有13个王朝定都于陕西,七十二位帝王葬于悠悠八百里秦川。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座北朝南,气势宏伟壮观,堪称唐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作,在此合葬着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
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的乾陵犹如一位体态丰满的美人,在和煦的阳光下仰天而卧,细细地品味着千年的风雨沧桑。
步入园区,一条青石铺就的宽阔神道映入眼帘,依着山势缓缓抬升,笔直地向北延伸与巍峨耸立的梁山北峰融为一体。神道两侧戴冠持剑的十对高四米左右的石翁仲,自南向北依次而列,个个表情凝静,衣着端庄,颌首而立,守护着陵墓。沿着神道一路北上便来到了千年之谜的“无字碑”,其碑体由一整块高7.53米,宽两米有余,厚1.5米,重98.8吨的巨型青石雕琢而成。圆首的碑头刻有八条相互缠绕的螭龙,碑身两侧各有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碑体厚重、气势如虹,将一代帝王的霸气雄才体现得淋漓尽致。环顾硕大的石碑,竟无只言片语的墓志铭。关于无字碑,世人众说纷纭:一曰武则天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二曰武则天德高望重,书已难表;三曰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自感不书为好;另曰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因难定其称谓,干脆一字不铭。至于真相如何,后人不得而知。一座无字碑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迷,同时也承载了一个曾经的太平盛世。
拾阶而上,两只威武的巨型石狮蹲踞于平台两则,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霸气十足。右侧石狮体型硕健,仰望云天;左侧石狮威而不发,凝视望眺。中国传统石刻,雄狮左蹄踩一球,即“狮子滚绣球”。雌狮右蹄抚一只幼狮,即“太师少师”。而此处的石狮蹄下空无一物,雌雄难辨。纵观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狮雕,独有乾陵与众不同。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先驱鲁迅先生曾曰,“武则天做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婢”。乾陵的石狮是在向封建礼教呐喊与鞭挞。一代文豪郭沫若于一九六三年给乾陵书写的碑文“唐高宗与则天皇帝合葬之墓”为武则天做了历史正名,使其终以帝王之名长眠于此。
放眼梁山北峰,树木交错掩眏,满目翠绿,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用力攀登,地势陡峭之处,偶尔须得借助一下旁边的树木,树皮儿已被游人摸得个溜光溜光。登上山顶,已是两腮绯红,汗珠滚动。翘首环顾,方圆数十里,地势平缓,阡陌纵横交错,青苗满目。山下人头攒动,游人如织。目到北麓之处,但见山体向凹状如簸箕,甚为惊奇。据当地村民介绍,乾陵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和军阀混战后,台殿俱毁,所幸陵墓未曾被盗,可谓幸事一件。簸箕状的山体凹陷谓之“黄巢沟”,此乃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炸石开山,盗墓时所留。据传,就在墓道即将挖开之际,天空中电闪雷鸣,军士们以为武则天显灵惊慌而逃。后又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盗掘,但都未能打开墓道之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只有那簸箕状的“黄巢沟”依旧。
站在梁山之巅,感悟着大唐雄风,折服于一代女皇的雄才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