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

2017-06-05

每一个父母都有自已独特的教养方式,有的温柔,有的严厉,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呢?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你是如何理解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体系是Jane Nelsen和她的朋友Lynn Lott基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创造完善而成。35年的传播和发展,正面管教已成为美国主流家长教育体系之一。在演讲中,Mary说了很多实践正面管教理念的小点子,而在和外滩君交流中,又分享了更多她从“正面管教宝宝”成为“正面管教妈妈”的小故事。尽管四十多年来,Mary一直身处正面管教环境中,自己也已是三个男孩的妈妈,但她仍坦言,父母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不过,Mary坚定地鼓励家长:只要在生活中实践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养育孩子就可以变成一件轻松的事儿。

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认为:孩子是社会人,所有人是平等的,再小的孩子也有尊严,需要被尊重和鼓励;孩子行为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是他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的一种表达;孩子从小就有社会责任感意识,也可理解为利他主义精神。 基于此,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提倡和善与坚定,既不惩罚也不骄纵,鼓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逻辑。通过有效正面管教,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之惩罚孩子

Mary在自己的家长工作坊中发现,家长常有两个极端。有时认为批评和惩罚是让孩子进步的方式,有时又无比娇惯和宠爱孩子。他们常常在这两极之间摇摆,有时专断如暴君,受不了自己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宠爱孩子,直到受不了这个孩子。“为什么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之前,首先要让孩子感觉更糟糕呢?”Mary说惩罚有利于孩子发展,这是一种很奇怪的逻辑。或许惩罚在当下那一刻的确有效,但是长久如此,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惩罚带来的三个R:叛逆(Rebellion):他们不能强迫我,我要做我想做的事。 报复(Revenge):我要扳平反击,即便有损于我的将来。逃避(Retreat):降低自尊,“我一定是个坏人”;偷偷摸摸,“下次我就不会被捉到了”。但是过于骄纵,怕孩子受到伤害,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满足,孩子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骄纵实际上是教会孩子,爱就是让别人来照顾我,给我任何想要的,长此以往,内化成一种信念——我没有能力,我不能忍受失望。”Mary告诉外滩君,在她的心理咨询个案中,99%抑郁的孩子,就是因为父母过于娇惯,没有失败和挫折训练,一次分手,一次考试考砸了,就会让孩子们陷入低能量状态。

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之让孩子遭受痛苦

“让孩子遭受痛苦不是家长的职责,但是一定要允许孩子经历痛苦,这些痛苦的经历可以帮助孩子成为勇敢的、抗挫能力强的人。”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说过一句话,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当我们以爱的名义解救孩子时,却剥夺了孩子的能力感。Mary很坚定地认为,正面管教中的教育方式不在任何一个极端停留,侧重于训练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富有能力感。

有一天在车里,Mary那3岁的小儿子,非得自己打开一罐酸奶。她清楚地知道,如果不让孩子打开,就会陷入权利之争,于是决定让他试一试,也预知到搞砸的情况,就是酸奶溅满全身,那接下来就要到后备箱里拿衣服。同样,孩子坚持不要Mary的帮助,她克制住想要解救他的冲动,看着儿子在艰难爬上后备箱,穿上干净衣服之后,露出一副很得意的笑容。Mary拿着手机拍了全程,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当然这之后,儿子也总是叫她帮助打开酸奶盖。

正面管教的教养方式之多用启发式提问

我们常说孩子不听话,言外之意是孩子不服从家长的命令,不按照家长的指示去做事。Mary认为,家长要停止说教,停止命令。孩子想做一些不当行为时,要倾听孩子,发生了什么?什么原因?有什么感受?

“教育(education)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系,本义就是引发引出引导,家长得用好奇的问题,就一些不当行为,去启发孩子思考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命令停止。”Mary说。何为启发式提问?想达到什么目标?对于刚发生的事情你有什么感觉?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办法处理这个问题?

平时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的一些关心,同样喜欢用命令式的语调,如“别忘了带上你的外套!” “睡觉前记得刷牙!” Mary建议,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出去前你需要带什么,这样就不会着凉?”“ 要让牙齿干干净净的,你需要做什么?” 这是一种励志型的提问,孩子感觉到被尊重,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但前一种方式让孩子排斥,孩子本能反应,NO!不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