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

2017-06-05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赛上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吧。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欣赏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图片1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图片2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图片3

第二届峨眉杯全国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玉律

一、字如其人 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二、临摹入门 循序渐进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思迁。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图貌似。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我笔力。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

三、形神相依 意境为重

形者,神之质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则形称其质,神音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绍于古人。

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

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

四、笔墨技法 熟而后巧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执笔欲紧,运笔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笔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执谓长短深浅;使谓纵横牵制,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

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

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絜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

墨须浓,笔须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

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五、筋骨血肉 相溶互济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也。

凡作书,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备具,筋者锋之所为,骨者毫之所为,血者水之所为,肉者墨之所为,锋为笔之情,水为墨之髓。

故其始学得其粗,未得其精;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损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今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唯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也。

六、结体章法 辩证安排

结体不外分间布白,因体趁势,避让排叠,展促向背诸法。

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密,密则疴瘵缠身;不宜疏,疏则似溺水禽;不宜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不可不慎!

点者,字之眉目,横画者,字之肩背,直画者,字之体骨,撇捺者,字之手足,挑剔者,字之步履,转摺者,方圆之法,悬针者,若垂而复缩。

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书体均齐者犹易,唯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悠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

七、立姿取势 气贯神足

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无姿,则不能动人。

姿之于字,宁失之拙,勿伤于巧;宁失之丑,勿伤于媚。

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

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后为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迟,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

八、手随意运 意在笔先

每欲书字,喻如下管,稳思审之,方可用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

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

用笔在乎虚掌而实指,缓衄而急送,意在笔前,字居笔后,其势如凤舞翔鸾,则其妙也。

意在笔先,实非易事。穷微测奥,通乎神解,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临摹,先定位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缩攒捉,细心体认,笔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谓意在笔先也。

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两相融,而字之妙从此出矣。

澄心定志,博习专研,字之全形,宛尔在目,笔之妙用,悠焉忘思,自然腕能从臂,指能从心,潇洒神飞,徘徊翰逸。

九、变化万千 贵在自然

凡书通既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

学书学画者,贵在仿佛大都,而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若只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

费纸败笔,随意挥洒,往往得心应手。一遇精纸佳笔,整襟危坐,公然作书,反不免思遏手蒙。所以然者,一则破空横行,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也;一则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也。

用笔须要活泼泼地,随形取象,在有意无意间,书成自然,机趣天然。方是功夫到境。

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

然欲自然,先须有意,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积习久之,自有会通处。

十、通晓各体 博而后约

学书如穷径,先宜博涉,而后反约。

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

大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有正笔。

真以方正为体,圆奇为用;草以圆奇为体,方正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

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十一、精研流派 广采众长

吾之术以能执笔,多见碑为先务,然后辨其流派,择其精奇,惟吾意之所欲,以时临之。碑临旬月,遍临百碑,自能酿成一体,不期其然而自然者。加之熟巧,申之学问,已可成家。

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晋帖、唐碑也,所得以帖为多。今学者,北碑、汉篆也,所得以碑为主。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书温雅,北书雄健。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之久,变化纵横,自有成效。

十二、理法兼长 力求上乘

夫理与法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笔各尽所长,亦谓之妙品。

学书之法,考之往言,参之今论,无事再喙也。

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平和,参差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

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钩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间之茂密在流贯,形势之错落在奇正。

视行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

十三、学识修养 字外功夫

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古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

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力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十四、莫懈耕耘 精益求精

学书者,不可视之为易,不可视之为难;易则忽而怠心生,难则畏而止心起矣。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运入妙。

大要笔圆字方,傍密间豁,血浓骨老,筋藏内洁,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日临名书,无吝纸笔,功夫精熟,久自得之。

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

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后生者,不露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

治之己精,益求其精,一旦豁然贯通焉,忘情笔墨之间,和调心乎之用,不知物我之有间,体合造化而生成也,而后为能书之至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