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励志故事

2016-12-02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华名人励志故事。

中华名人励志故事1:从放羊娃到大导演

平凡的他在建国初期生于黄土高原。从懂事起他就知道弟弟是个聋人,父亲是“现行反革命”,正值青春年少的他迫于形势不得不辍学,先后当过放羊娃、纺织工、和搬运工等。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有时也很刻薄,或许你屈服于它,也就只能做一辈子的放羊娃。在那艰苦绝着的年代,在枯燥、繁重的劳动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到工厂的宣传科,做一名干事,从此不愿再流水线上工作,他开始喜欢上摄影,并很快显露出在照相方面的才能,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艰苦的生活没有摧垮他的意志反倒增强了他上进的信心,他瞒着妻子远赴首都求学,优异的成绩无法遮掩政治上的阴影,他报考的学校不予录取。他壮着胆子给当时的文化部长写信,才以当年那批学员最高龄的身份勉强入校。为了自己心爱的摄影事业他甚至到医院去卖血,去换取一个高倍像素的摄像机。在大学读了两年之后,学校老师找他谈话,意思是他岁数太大,已经29岁了,可以提前离开学校,以西北人倔强的性格,他恨不得马上卷铺盖走人,但是那个时代文凭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的敲门砖,于是他又硬着头皮呆了两年,毕业那年,他已经整整31岁了!

许多人都靠关系或实力留在北京工作,他则被分配到边远的大西南去扛摄像头。他一声不吭地闷头钻研,并向导演行业逐渐靠拢,埋头苦干了六年之后,才导演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大器晚成的他在国际上获了奖,为他赢得了不少声誉。拍电影时,他通常只睡四、五个,甚至两、三个小时,他习惯把白天拍的镜头,晚上连夜剪出来。然后看看报,上会网,再看一两个碟,这样有时就到了天亮。他并不满足于现状,马不停蹄地冲向更远的地方,捧回了许多国际大奖,也捧红了一大批影星、作家,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里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他平凡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后来都融入到他的电影作品中,使他的电影具有一种厚重、神秘的特质。他就是创造了无数票房神话赢得了无数满座奇迹的“电影英雄”张艺谋。

也许你已经听过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但为什么还在到处发牢骚抱怨上天不公呢?这么多的人都在与命运的叫板中大获全胜,为什么同样欢蹦乱跳的我们不能下狠心去打拼一番呢?凡圣之间并不遥远,也许仅有几步之差。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会抵达胜利的终点:夯实步履,再奋力向前定能攀上成功的山巅!

中华名人励志故事2:财富游戏娱乐未来

熟悉陈天桥的人都知道,他的心态之平和远远超过他的年龄,这是他经历了远远超过同龄人的大风大浪而磨炼出来的。高科技公司以10倍于传统经济的速度发展的同时,也承受了10倍于传统经济的风险和压力,盛大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公司,它所承受的种种压力和风险,也非常人所能想象。

对各种危机,陈天桥早已做到处变不惊。对财富,陈天桥同样淡然处之,在心态和所有的生活细节上都依然保持着平民本色。他每天都是在员工食堂里吃中饭和晚饭,并且和员工一起排队。他出入的座驾是和公司其他副总裁一模一样的奥迪,他每天早出晚归,差不多是全公司工作时间最长的。他换上T恤衫参加公司面向玩家组织的活动,那些热心的玩家跟他排在一个队列里,甚至都没有认出他来。

在复旦大学,陈天桥可谓风光无限:他17岁考入复旦,19岁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还获得了整个上海市惟一的“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那时候,感觉自己像这个世界的宠儿,被一种幸福包围着,似乎一切理想抱负唾手可得。”这也是为什么学经济的他放弃了出国深造和高薪等许多选择,留在了上海浦东新区的原因。当时,浦东新区刚刚开始开发,很多上海市民那时候仍然放弃今天在陆家嘴黄金地段分得的套房而选择位于浦西的单间,陈天桥以自己的眼光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富有远见的选择。

1993年的盛夏,陈天桥以优异的成绩与另外17名优秀学生获得提前一年毕业的机会。毕业时的喧闹还犹在眼前,他却出乎意料地迎来了长达10个月被“雪藏”的寂寞——满怀抱负的陈天桥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他的工作是每天在一个小房间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一放居然就放了10个月。

10个月里,陈天桥根本无法去跟别人谈论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没办法在简单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负……他第一次体验了人生巨大的落差。年仅20岁的陈天桥品尝到寂寞的滋味,并将寂寞化成了日后享用不尽的财富。

“我从复旦毕业,是跳级生,又是全市优秀学生干部,过来就让我干这个……”这时候,年少气盛者或许会很快走人,去找个不会如此“委屈”自己的地方。但是陈天桥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很快就意识到寂寞也是磨炼意志的绝佳机会。这段时间,他潜心读了很多书,形成了他后来独特的管理风格的基色。“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你去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怎样怎样,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10个月之后,正好集团下属的一家企业有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集团选定陈天桥担任那家有着200多人企业的副总经理。后来陈天桥回忆说,如果那样的日子再延长10个月,他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今天的人生道路可能也就变成另外一副样子了。

在挂职锻炼期间,来自复旦大学经济系的教育使他拥有出色的战略眼光,而寂寞的锤炼让他克服了一般年轻人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缺陷。在这家企业,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战术和管理风格。不久,他被直接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秘书。

在陆家嘴集团公司4年的锤炼中,陈天桥的管理理念被深深地打上了传统的烙印。他非常推崇传统企业中严谨厚重、基础扎实的管理风格。所以,在一开始创办盛大网络的时候,陈天桥就在企业文化上把盛大和那个时代流行的网络公司区别开来。他反复告诫员工,盛大人要用传统企业的严明纪律和严谨制度来要求自己,从一开始,盛大就要做一家以主流文化为基色的企业。就连盛大的logo也体现了他的这一理念——盛大没有选择一般网络公司所偏好的鲜艳色彩做自己的识别色,而是选用了沉稳的红色和灰色的组合。

离开陆家嘴集团后,陈天桥加入了一家证券公司,并结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美丽贤淑的妻子雒芊芊。同时,对市场有着敏锐感觉的陈天桥也迅速积累起最初的资本。

舍弃与获得

有时候,事业成功的关键不是在于如何“取”,而是如何“舍”。舍弃在决定未来事业成败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盛大创办之初,正逢互联网泡沫迅速膨胀。因此在最初几个月,盛大提出了要做“网上迪斯尼”的口号,员工数目也迅速扩大到50人,分成四个事业部,叫做对互动娱乐产业的“一鱼四吃”。陈天桥选择了网络卡通作为第一个突破口,推出中国第一个图形化网络虚拟社区游戏《网络硅谷》。短短几个月,依靠努力,盛大已经拥有了100万左右的注册用户,并在2000年1月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泡沫开始崩溃,网络股大幅跳水,投资者纷纷撤资,中国网络产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大批网站开始倒闭。这时,尽管盛大的卡通业务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如购买《黑猫警长》的版权、办起了卡通杂志、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全国性的卡通画比赛,后来又陆续拿到了为奥迪、飘柔等大牌厂商做网上动画广告的单子,但是投资方中华网仍然在多方权衡之后提出撤资。

作为企业家的陈天桥,此时面临着严峻的抉择。他开始认识到,企业要想在这样艰难的情势下生存下去,必须有所舍弃,方能保存实力,渡过险境。

陈天桥熟读马列著作,尤其是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中,悟到很多做企业的方法。他总结说,在以弱对强的局面中,中国共产党能够成长壮大并取得最后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寻找敌人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破。他把这一战略也应用到盛大的企业战略中,并且依靠它带领盛大走出了困境。

反思自己创业一年以来的得失,陈天桥发现“一鱼四吃”这个概念还是太模糊了。他决定放弃原来的四个事业部的划分,集中所有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的经营中。当时,韩国已经较早启动网络游戏产业,政府也投入巨大资金和资源给予扶持,韩国在网络游戏的研发上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先发优势,事实上,韩国人正是在特定时候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的方法,从而在网络游戏产业取得了成功。那么,盛大如何做到后发制人呢?陈天桥回忆那时的想法是:“对于盛大来说,动画在国外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我们不会去和对手正面交锋。但我们拥有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这是我们进攻的机会。因此我们选择一开始从运营入手,寻找战略突破点。”这一想法,则是毛泽东“敌进我退”的军事战略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

2001年6月29日,经上海动画协会推荐,盛大网络和韩国Actoz公司签订授权协议,盛大以30万美元的版权费和27%的分成,取得韩国网络游戏《传奇》的运营权。这时候的陈天桥可谓背水一战。30万美元是盛大最后的家底儿,交给韩国人作版权费之后,盛大剩下的钱仅能维持最后一个月的运转。然而,正是这最后一个月,使得盛大起死回生,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2001年9月,《传奇》投入公开测试,经过艰难谈判,盛大从中国电信取得了公测期免费的带宽和服务器。11月底,《传奇》游戏开始收费,结果第一个月就赢利了,并迅速登上各软件销售排行榜的首位!

盛大成功地改变了游戏产业的格局。2001年11月盛大公司进入网络游戏的时候,中国网络游戏市场80%以上的份额都在经营日本JSS公司的《石器时代》的华义、经营中华游戏网的《金庸群侠传》的智冠等中国台湾游戏运营商手中。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盛大把《传奇》做到了占中国网络游戏68%的市场份额。据估计,2002年盛大的进账超过6亿元人民币,纯利润超过1亿元人民币,每天的收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市场“私服”泛滥(私服指私设服务器,网络游戏都是付费登陆,而私设服务器却是免费登陆的,相当于盗版),技术支持无法保证,导致用户频出怨言,盛大开始扣发Actoz的分成费,盛大与Actoz的合作出现裂痕。2003年2月,韩国人宣布中止与盛大的合作,并找到另一家公司代理《传奇3》。消息传出,Actoz的股值立即缩水一半,据估计双方的损失总计超过1亿美元。

情势逼迫之下,盛大再一次对经营方向做出重大调整:从一家网络游戏代理商转变为主营自主产权产品的开发商。陈天桥认识到,自主开发的民族游戏软件的兴起,将提高中国网络游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会使得网络游戏产业更加健康,更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针对许多人认为网络游戏玩物丧志的观点,陈天桥认为,青少年是新鲜事物的接受者,当新技术带来新的媒体变革时,青少年总是最先尝试。但青少年同时又是意志力薄弱者,识别能力不足。因此像互联网刚刚出现时一样,许多人也担心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陈天桥认为,这个问题是过渡时期的一种暂时性、局部性的现象,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形式,堵是堵不住的,只有中国企业自身拥有先进的技术,占领这个新的文化阵地,寓教于乐,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才是正确的途径。

盛大果断放弃了已经驾轻就熟、可以轻松地“日进斗金”,以网络游戏运营为主的模式。2002年4月,盛大宣布投资4000万元组建研发部门。2004年,这个研发部门已经发展到200人的规模,相继收购和参股韩国、美国、日本的开发公司。2003年,盛大自主研发的《传奇世界》被国际知名研究机构IDG评为最受欢迎的民族软件,首部国内自主研发的三维游戏《神迹》,和面向不同玩家且风格鲜明的游戏《梦幻国度》、《三国豪侠传》也陆续推出,并深受玩家的欢迎。尽管最初盛大进入研发领域时,很多人都不看好,并怀疑盛大的研发能力,但盛大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其市场的成功也对其他中国网络游戏企业投入自主研发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带动了整个民族游戏软件业的蓬勃发展。

理想的感召

1999年11月,深秋的上海仍有一丝暖意。盛大网络的5位创始人聚集在浦东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中,这其中,有陈天桥,有他的妻子雒芊芊,弟弟陈大年,他的复旦大学同学、如今的盛大网络高级副总裁瞿海滨,还有如今负责盛大研发的高级副总裁谭群钊。这一年,陈天桥26岁,陈大年21岁,5个人的平均年龄不到24岁。这时,他们还没有预料到今后他们将遇到多少艰辛,也没有预料到在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史上他们将创造出怎样的奇迹。他们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定下“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名称,传达了自己的宏伟理想。平均24岁的5位盛大创业者,均受过高等教育,各自有着不同的术业专攻,并且都伴随这家公司的发展,成长为优秀的管理者。

在一次采访中,我问陈天桥,他对自己最简短的定义是什么?他回答说,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如果说,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命运,陈天桥的性格决定了盛大的命运,那么盛大能够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市值超过8亿美金、员工超过1000人,成为目前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典范,则根源于这家企业的理想的力量。是理想,使得盛大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沉淀下来,凝固下来,最终成为绚丽的现实美景。

在他们创业的荆途中,如果他们当初放弃理想。就可以获得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许多与他们同时代创业的网络公司更改了许多次商业模式,追逐当时流行的概念,然而盛大网络始终立足于互动娱乐产业,并且在这个行业快速崛起成为“淘金”般的行业之前,耐住了所有过尽千帆的寂寞。

当盛大引发互动娱乐业成为中国互联网服务业中急剧增长的产业,很多人回过头来说盛大是运气好。但是如果回顾早在互联网公司的千军万马纷纷选择门户、电子商务等等在国外拥有可模仿的成功案例方式的时候,陈天桥选择当时几无从者的互动娱乐,不能不说他有着过人的商业远见和战略眼光。

在2003年末盛大的一次互动娱乐展示活动上,作主题发言的陈天桥这样回顾当时盛大选择互动娱乐作为自己主攻领域的理由:“我们那时候意识到,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新生产力,带来了新的舞台和契机。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新生产力,我们就能把握住机会。所以1999年创办盛大的时候,选择互动娱乐这个方向,是因为我认为互动娱乐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它没有物流;第二,它可以给用户带来真正的附加价值,它将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文化产业,用真正的高技术手段,丰富国人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弘扬中国文化,是值得我们为之长期献身的事业。”

陈天桥在获得信息产业部2004年劳动模范称号的经验交流会上曾经说道:“我们始终是把盛大当做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的。从一开始我们创业,就是怀着年轻人的热忱理想,义无反顾地投身进来。”陈天桥所说的“义无反顾”,指的是创业之初,陈天桥将全家的“壮劳力”几乎都押在了盛大——盛大业务高级副总裁瞿海滨原来有一个公司,来盛大干了一天,就卖掉了原来公司的所有股份,一心一意留在了盛大;盛大研发高级副总裁谭群钊为加入盛大,从研究生学习中辍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盛大面临生存危机,投资商撤资,所余现金只够维持最后一个月,公司员工仅剩20余名的时候,他们也从来没想过离开。这是理想感召的奇迹。

理想带来的不仅是信心和坚持,还有强烈的使命感。陈天桥在互动娱乐这个新行业的探索过程中,也一直怀着很强的使命感——为引领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3年以后,当盛大已经成为中国互动娱乐业的领军企业,陈天桥为盛大所定下的许多基调——比如主流、规范、努力回报社会——在整个互动娱乐产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红色知本家

2003年秋,两个中国富豪排行榜的相继出炉,使得陈天桥以“财富黑马”的身份受到广泛关注。但是,作为新一代的红色知本家,陈天桥对财富的态度很超然,“我们受财富的影响是很小的,”在记者的采访中,陈天桥说,“盛大从开始到现在,企业思考问题的方式、作风、眼界都发生了改变,但这不是财富带来的变化。”陈天桥以风趣的比喻来描述富豪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这就像是在网络游戏中,大家玩一场下来看看,我打了15级,他打了21级,获得‘首富’称号的丁磊的级别最高,仅此而已。”

对陈天桥来说,更大的成就感在于改变整个社会。

2004年,盛大网络已经拥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以邀请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加盟担任总裁和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为标志,盛大开始逐步向成熟的公众公司过渡,陈天桥本人也正在完成从一位拥有过人战略眼光的创业者,到一位成熟企业家的转变。在他的心目中,“成熟”的定义,就是“主流”,盛大要做一个“主流”的企业,而他自己,要做一个“主流”的企业家。

陈天桥“主流”色彩的标志之一,是他非常在意与政府的沟通。这一方面跟他过去曾经在陆家嘴集团这样一个国企工作,结交下许多如今在上海各级政府部门任职的老朋友有关;另一方面,也跟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把盛大建设成一个“主流”企业有关。

陈天桥“主流”色彩的另一个标志是,他反复对盛大员工强调,盛大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以互联网增值服务为表达方式的文化企业。针对人们心目中提到互联网公司就联想到管理松散、文化另类的印象,陈天桥强调了盛大企业文化的不同。对于盛大的管理,陈天桥借鉴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作为一家创立仅4年多的公司,盛大有着惊人严明的管理制度,从流程管理到人员管理,都提醒着人们,他的理想是要做一家“主流”的并且可以长命百岁的企业。

陈天桥对“主流”企业家含义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2003年末,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在甘肃省泾川县援建一所希望小学,建校地址选在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烈士牺牲之地王村镇掌曲村,这是盛大网络捐助的第5所希望小学。迄今为止,盛大向希望工程、青少年基金、挽救濒危民族文化等项目捐款已经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除甘肃省泾川县,盛大在西藏、青海、宁夏、安徽等地都建立了希望小学。

陈天桥还承担了很多社会职务,并投入精力来为产业做事。他是共青团中央第十五届候补委员,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会长、上海市网络游戏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信息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陈天桥希望人们提到盛大时,把它看做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2003年,陈天桥取得了很多荣誉: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信息产业部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十大文化名人等等,其中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是首次授予民营企业家。

31岁的陈天桥以自己的学识和眼光,成为知识致富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以自己的阳光财富和阳光心态,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在新时期的角色内涵。越来越多的红色知本家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崛起,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群体。

中华名人励志故事3:让洋对手睡不安枕的战略游弋者

当被称为是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和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暗自焦虑,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深圳的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也因此而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经历的确够让人赞叹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他自军队转业之后,就来到了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最初也打了几年工。有点积蓄和资源后,他于1987年创立华为公司,最初的业务是倒买倒卖,靠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HAX交换机获利。当时在深圳这种类型的公司一抓一大把,可大家活得都不错,很舒服。但任正非的与众不同此时显露了出来,做了两年之后,他放着舒服舒服赚钱的生意不做,却非要自己搞研发,做自己的产品。1990年,几十个年轻人跟随着任正非来到南山一个破旧的厂房中,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

如果要评选哪家企业最能代表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实力上所取得的成就,毫无疑问就是华为。截至目前,华为在电讯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专利,并为此赢得了普遍赞誉。当然华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其持续、大规模、不计血本的研发投入有密切关系。

华为对外界宣传说,它在研发方面每年的投入为其销售额的10。但据说华为的投入远远高于10%,几乎所有能用于研发的钱,都被华为义无返顾地用于技术攻关、科研、搞项目。而且,任正非逼着技术研发部门花钱,你没有把钱花出去,就是你的工作不到位,研发的项目开发的不够深入和广泛。比如说,华为每年将研发资金的1/3用于3G,共耗资40亿元人民币,先后有3500人参与这一研究项目,这些努力在2003年终于赢得了市场回报。也正因为有这些,华为才可以从一开始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交换机小厂,发展到现在以生产路由器等技术含量高的网络设备、光通信、数据产品的综合性电信设备提供商。

任正非不修边幅,一身老土的革命同志打扮。这些已足够让人惊奇,更令人惊讶的,是华为的管理模式仍沿用革命化的团结大动员、唱军歌式的集体行动那一套,这看起来与华为所要打造的新锐的网络技术、透明而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目标,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却又能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在营销方式上,任正非领导的华为也令人感到奇特。它几乎从不做广告,对现代企业最重视的公关传播也没有丝毫兴趣,领导华为十几年,任正非几乎没接受过媒体的采访。但即便如此,并没有影响到华为进入到中国顶尖企业行列。华为2003年的销售额高达300亿元,名列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七名,利润更是名列第一。

但也有人指出,华为的快速成长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关,它恰好赶上了中国经济大发展的高潮,通讯基础设施的大量更新为华为带来了巨大订单。最初,华为是从偏远农村等低端市场做起的,在跨国企业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的机会,甚至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手段。

“华为的冬天来临了吗?”任正非喜欢用这样一句语提醒华为。可以说,正因为他始终抱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使他的照片看起来都很老相,即使穿上挺括的西装。

著名财经作家、《华为真相》作者程东升评价任正非和华为:

大凡真正的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思想家,对企业的宏观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以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影响和指导企业的发展。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不仅仅因为它用10年时间将资产扩张了1000倍,不仅仅因为它在技术上从模仿到跟进又到领先,而是因为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背后则是总裁任正非穿透企业纷繁复杂表象的深邃的思想力。从产品营销到技术营销再到文化营销,华为做得有条不紊。任正非对企业目标的界定,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都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之先河。

华为因为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为思想而杰出。

中国从来就不缺企业家,但从来都缺真正的商业思想家──在当代中国,任正非应该算是一个。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