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浦东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
相关话题
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2016浦东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浦东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山楂(zhā) 脐橙(qí) 荸荠(bìjì) 砀山梨(dàng) 榛子(zhēn)
B、花梗(gěng) 粳米(jīng)骨鲠在喉(gěng) 堤埂( gěng )便当(biàn)
C、花蛤(há ) 毛蚬(hān) 蛏子(chēng) 鳗鲞(xiǎng) 蚌埠(bèng)
D、颤栗(chàn) 战栗(zhàn)烘焙(bèi) 鸡胗(zhēn) 咯血(k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虞氏旧宅天叙堂前半部分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后半部分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共由五进楼房组成,在中轴线上布局主次分明,气韵生动,是我国近代中西合壁式建筑的一朵奇葩。
B、五磊山风景区素有“小桃源”之美誉,早在宋代,就是浙江著名风景区,具有深、幽、奇、峻的特点,是回归自然、走向清山绿水的好地方。
C、杭州湾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宁波惟一的“国字号”湿地公园。它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候鸟迁徒线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上百种、几十万只候鸟在迁徒途中经过此地。
D、慈溪杨梅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和“早大种”杨梅为主,已通过各种网络远销到香港、新加坡、法国、日本等市场,成为海外游子的家乡珍果。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 ▲ 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有车族,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B.刘良欢认为,既然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打车软件带来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该部门也应为打车软件带来的不诚信提供纠纷解决。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巴望”有一个现代的“唐太宗”,是从肯定唐太宗“举贤纳谏”说起的。人们常以犯颜直谏的良臣魏征同唐太宗的关系为例。
①魏征也确有点批龙鳞、不怕死的精神,一生陈谏数百事,史有明文。
②贞观十七年,魏征刚死,因为出了另一件案件,唐太宗又怀疑魏征生前搞小集团。
③然而,唐太宗听了谏议,退朝发脾气,或酒后吐真言,不满于魏征,甚至想把魏征干掉,也是史有明文的。
④假如魏征不死于贞观十七年,到了贞观十八年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
⑤早在唐太宗即位的贞观元年,就有人打小报告,说魏征“阿党亲戚”;审查一阵,“查无实据”,搁了下来。
⑥后来又发现魏征把前后“谏诤言词往复”的记录抄给史官,有整“黑材料”之嫌,唐太宗更加不高兴,一怒撤销了把衡山公主下嫁给魏征长子的婚约,又把亲笔给魏征作文书写的墓碑推到。
A. ①③⑤⑥②④ B. ①③⑤②⑥④ C. ⑤②⑥④①③ D. ⑤⑥②④①③
6.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位刚步入教坛的年轻人向一位年长的资深班主任请教学生思想教育的诀窍,老教师意味深长地说:“田地里不种庄稼,是要长荒草的。”
7、阅读下面的信息,总结微信的几个特点。总字数不得多于20字。(4分)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软件。微信支持跨系统平台操作,多款系统平台均可使用。用户可通过网络用手机、平板或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文字。微信还附带“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多个服务插件。微信不仅软件本身完全免费,而且大部分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
2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针对宋人以文字、以才学、以议论入诗的倾向,严羽力纠其偏,提出“妙悟”说,这对推崇盛唐传统,把握诗的形象思维特征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的论诗者,沿着严羽的思路滑向玄虚的另一端,即“以禅言诗”,一时文士中好佛者大肆呼应,遂成风气。晚宋的一些诗人还以“学诗浑似学参禅”为七绝首句,互相赓和,累累不休,明人亦复效颦不已。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下,清代不少诗论家认为,诗以情性为本,而禅见性而忘情,这种诗学观背离诗的艺术特征,会将人引入歧途。所以,他们找到以书言诗的新视角,抛开禅学的玄虚神秘观念,以文人熟悉的书学作浅近的阐述,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中书、诗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清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出现五百多种诗话,有些诗论家将书与诗作跨门类的比较,以书喻诗,说明作法,直探规律。如薛雪的《一瓢诗话》中有九处地方以书说诗,讲透作诗原理。乔亿的《剑豁说诗》更具体地指出“字画有篆隶真草,诗亦有之”,并找出了它们的对应关系。如汉魏晋诗与隶书都具古朴意味,唐诗和真书在各自领域中都呈巅峰状态,李白之飘逸与张旭、怀素草书都是浪漫精神之杰作,杜诗与严书都饱含忠君忧国、大气鼓荡的沉雄气概,等等。这些对应,或同一时代特征,或同一内蕴风格,或类似的文化历史地位。
诗、书的同一性在个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黄庭坚看李白的苹书,感到“其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而潘德舆评黄庭坚:“鲁直诗如其字,自以骨气胜,非以格韵胜者。”因为诗是心之言志之声,书是心之画性之态,外化为精神产品,其一体化是必然的。所以,诗书同构是文学与艺术相通的一个重要规律。
除此以外,诗书在作法、变通、个性化追求等方面都有同构之处。方东树《昭昧詹言》续卷一论述写七律之难:“七律束于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恣、开阖阴阳之势,而又必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古人至配之书中小楷。”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谈到诗用虚字可使成为诗中之线索:“然其精神顾盼,意态飞动处,亦实具牵系联带之妙。此惟善书者知之。”
诗书同构原理而引起以书言诗的诗评风气,是诗歌美学发展的必然。中国历来就有以人物、景观和自然意象比喻诗文,作印象式批评,至明清时已蔚为大观。如敖器之评魏武帝至唐宋诗人29家,王世贞评明代诗人105家、文人63家,洪亮吉评清代诗人104家,都是引物连类,让人意会连想。由于诗与书在艺术意蕴方面相似,因此,以书言诗也就成了一种优美的文化比较。
清代出现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也跟当时文人的才艺学养有密切的关系。科举取士以来,文人除须熟读经史子集外,还要赋诗习字。乾隆时朝廷开始以书取士,书的成就也影响其科场命运,所以很多文人从小苦练有成,不少人既是诗人又是书家。更有佼佼者如徐渭书、诗、画、印皆精,伊秉绶工诗文、善画、精篆刻,郑燮诗书画“三绝”,他们都为后人推崇。由于多种文化资源的熏陶与融汇,因此才有清诗话中以书言诗的热闹景象。
8.下列对“以书言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言诗”是清代一些诗论家在“以禅言诗”成风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论诗新视角。
B.“以书言诗”的诗评风气是诗歌美学发展的必然,这种诗评方法在明代就已经很流行了。
C.“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其实也跟当时文人的才艺学养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D.“以书言诗”是一些诗论家将书法与诗作进行跨门类比较的一种论诗方法。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羽提出“妙悟”说之后,在他的推崇下,一些好佛的论诗者就走向了玄虚的另一端。
B.中国历来就有以人物、景观和自然意象比喻诗文,作印象式批评的传统,因此,以书喻诗,说明作法,直探作诗规律是诗歌美学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C.诗书在作法、变通、个性化追求等方面都是有同构之处的,因此,采用以书说诗的方法,是可以讲透一些作诗的原理的。
D.同一时代的诗与书法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对应,它们或是具有同一时代特征,或是同一内蕴风格,或是类似的文化历史地位。
10.请简述清代出现“以书言诗”的文化现象的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