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模式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一直是所有高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学生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但是现在,由于课时的减少、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得古代文学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将情感教学模式引入其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中国古代文学这门学科是各大高校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它是中文系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基本知识、古代文学作品分析方法以及鉴赏技巧的基础。学好这门学科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上看,这门课程其实质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两门课程的结合体。在各大高校中,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科书一般有两种,即《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本。可见这门课程的内容之丰富,但是现在,随着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深化改革,许多高校都侧重于设置时效性较强的课程,从而导致一些传统课程的课时大大减少,特别是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大致地简单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分析,甚至有些教材内容被一笔带过。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繁荣,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教师依然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模式的落后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本身的价值认同。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离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太过遥远,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的用处。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缺乏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基本文学常识。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升学考试往往只注重知识点,对这些课本上古代文学方面的文章只是掌握相关字词的意思。因此,学生虽然能够翻译古代文学作品,却无法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情感教学模式在古代文学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所谓的“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在古代文学课堂中运用情感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将重点放在“情感”上,同时还要学会“唤情”和“移情”,一定要找准激发情感的点。
(一)引入课堂
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教师将情感教学模式引入其中,要做到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情境,利用情境来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感知文本、导入情感以及激发情趣,继而能进入角色。同时,教师在将其引入课堂时速度要快。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在最开始进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来进行情境创设。其创设的情境类型包括:故事传说导入法、典故诗词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歌曲影视导入法以及疑问悬念导入法等。其中疑问悬念导入法是最重要的情境类型,其原因是设置疑问悬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在将其引入课堂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进行设置,并且要容易被学生接受;其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灵活多变;在创设时教师要将情感赋予在语言之中,还要遵循境、情、趣、疑的创设原则;引入课堂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要控制在3分钟以内,并且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取最适合的着眼点引入主题。
(二)自主感知文本、教师引导互动、交流生成创新
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上进行情感教学时,要采取方法使学生自主感知文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和交流。
1.感知文本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将其分为两种情况。若文本的层次较多、结果较复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清文本的主要脉络,然后再进行朗读、理解以及感悟,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情感。同时,在初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见文生情”的效果。此外,还要在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做到“初读悟情”。若是文本的层次不多、结构简单,教师可以先有感情地将文本朗读一遍,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从而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初读文本之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将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找出并理顺情感的线索。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朗读,从多层次、多角度地朗读文本,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2.在情感互动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找出古代文学知识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使抽象的古代文学感知变得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形成主观的理解与认识。“石本无火,相击而发光。”只有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情感互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情感互动的方式主要包括组内互动、组组互动以及师生互动。其中,最主要的情感互动方式是师生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同时还必须做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以及多媒体在课堂必要的时候补充相关的图片和材料,激发并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之实现知识的拓展与情感的升华。此外,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先进行精心预设,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进行了精心预设,才可能使情感课堂变得生动有序。下面,我们以《诗经•氓》为例来对教学设计进行具体介绍:《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第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氓》的创作背景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境界?”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第二步:指导学生诵读文本。具体做法,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第三步: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学引入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做好情感教学,一定要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遵循境、情、趣、疑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范文二:社会文化教学古代文学论文
一、古代文学教育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
(一)古代文学教育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
情感教育是文学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价值所在,也是文学教育要表达的直接目的。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它能够促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发展。马克思说:“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艺术的大众。”在欣赏古代文学的过程中,古代文学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古代文学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形式,用不同的形式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歌颂、赞美善良美好的事物,揭露与鞭挞丑恶的事物来陶冶被教育者的情操。文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感染读者,使读者感同身受,正是因为作品中充沛的情感,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情”对欣赏者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的力量。在诵读优秀作品时候,这些作品的思想已然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了学习者的思想之中,形成了学习者内心的品质。
(二)古代文学教育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活在社会中进行社会活动、发挥自身能力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健全个性、稳定情绪、发挥才智,从而为社会作出贡献。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人们,在形形色色的事件中,受到许多鱼龙混杂的信息的影响,不少人在心理承受方面、人际交往方面等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古代文学对学习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促进学习者心理健康成长。在古代文学教育中,教育者可以侧重对古代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来引导学习者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可以通过古今对比,来阐释正确的心理,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习者在充分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学习正确的心理态度,克服心理障碍,从而加强自我修养。
(三)古代文学教育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创造美的能力来进行的,通过教育,使得学习者成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个性完善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文学属于文学艺术类的人文科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审美经验。学习者在对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到文学作品美的熏陶,产生对环境美、衣饰美、形貌美、高雅美、才学美的向往。如在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能感受到田园的环境美;在读《红楼梦》对人物服装、头饰的描写时,可以感受到衣饰美;在读秦观的《鹊桥仙》时,能感受到情感美。文学作品中种种美的体现,能够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往往含蓄隐约,需要教育者适当加以描述,适当进行释义,才能使学习者充分感知,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学作品之美。
二、结语
古代文学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功能作用,需要教育者在充分理解并尊重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充分感知当代社会文化的教育中,方能将古代文学教育的精华在培养当代文化的土壤上注入养分。而古代文学课程作为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主要窗口,应在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明确方向和责任。时代发展向教育者和研究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作为古代文学的教育者、研究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长远的目光,认识到古代文学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并认识到其功能作用具有长期性和可挖掘性。
关于古代文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2.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3.古代文学论文
4.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的关系论文
5.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6.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