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阅读科技文怎么做?

2017-06-22

相关话题

科技文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内容上一般总要说明一件物品,或是介绍一个过程,或是陈述一项发现,或是传播一种思想,或是教给一门知识等。科技文的主要信息可分成说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几个方面。从写作的角度看,高考中的科技文章,基本上只有三五个段落,分三个结构层次。开篇引入话题,向读者明晰叙述对象,解决“说什么”的问题。接着,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突破“是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等问题。结尾部分收束全文,或总结,或评价,或展望,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就是jy135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阅读科技文怎么做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认识问题:

1.认真品读原文,标记重要信息(文字的或符号的)。

重要的文字信息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代词、内涵丰富的词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主旨语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抓住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主动权。

2.凭借文中的重要信息,准确地概括全文。

通过第一遍阅读,对原文有了初步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时要趁热打铁,及时概括一下原文用了哪些具体材料,这些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证明出来的。争取在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阅读中实现控制原文的目标,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草率从事。

3.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

论述类文章阅读试题的答案一般与题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就在题干的附近,及时找到题干所在的位置,就等于答对了该题的一半。

4.缩小范围,仔细取舍,做出答案。

实践证明,正确的作答范围一旦确定,一般都能比较正确地做出答案;作答范围确定不当,失分也就理所当然。确定好作答范围之后,要找出该范围中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连缀,直至做出准确的答案。

解题方法:

在社科类阅读中,对信息的准确理解是阅读的侧重点。通读→筛选→比较→排除,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下面具体说明。

1.通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懂”。这个“懂”就是读懂材料,理解把握整个材料的基本内容。要读“懂”,通读是关键,获得整体理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训练,提高通读的能力。

第一,要根据文段的一般模式,提高自己一边阅读、一边预测下文、一边自动概括的技能。高考选文属消息一类,其结构多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面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应养成依据模式预测,并逐段概括的习惯和意识。

第二,要培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特别应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条件与结果、局部与主体、肯定与否定这些关键之处。阅读中运用勾、画、圈点方式自我提醒,让关键点牢牢印入脑中。

第三,养成遇到复杂的长句自动紧缩加工、提取句子基本意思的习惯。论述类文章阅读材料大多是译文,表达上与我们平时的习惯有距离,多长句,多概念,意思绕来绕去,比较别扭,要删枝叶抓主干,把握句子主体部分的意思。

2.筛选

筛选,就是联系阅读材料,依据试题要求,进行比较、过滤、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筛选的范围可以是一句一段,也可以是多段甚至全篇。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有时候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要比较分析;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3.比较

筛选出原文后,要把原文与选项仔细对照比较,辨明正误。比较时要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需要注意的是,筛选和比较是同步进行的,只有准确筛选,认真比较,才能逐一辨别选项与原文的异同。

4.排除

排除法在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因为作为选拔性考试,高考阅读涉及较宽的知识面、较深的知识点和较高的能级,给正面作答造成困难。命题者估计到我们答题的困难,往往会不动声色地提供一些辅助条件,将错误选项难度降低,使错误项有破绽可寻。高考这类阅读错误选项的类型,主要有自相矛盾、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超前肯定、指代混乱、强加因果、杂糅纠缠等等,我们要熟悉各种错误类型,养成自觉运用排除法的习惯,以适应高考科技文阅读的需要。

揣摩命题陷阱,力求知己知彼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1)未然说成已然——忽视原文中“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2)已然说成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了”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3)或然说成必然(变相对为绝对)——注意:“可能”、“一些”、“肯定”、“一定”、“也许”、大概、绝大多数、差不多等。

(4)前后语序的变换,语意也发生变化

(5)言此与言彼——不分彼此,转换中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

(6)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混淆是非

(7)夸大其词——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用和效果等

9.先期与后期——不分先来后到。在事物、现象产生、发展的时间,命题者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把后期表述为前期,有时把“前期或后期”表述为“前期和后期”。

10.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注意“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等词。

11.主次颠倒(主次不分)——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12.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有效信息句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13.答非所问——选项的内容非题干要求的范围。

语文阅读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2.2017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4.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5.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怎么答题

6.2017高考语文阅读科技文怎么做?

7.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8.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9.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策略

10.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2.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13.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14.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

15.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套路

16.2017年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