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四川养老金补缴政策
相关话题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职工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相继发文,就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政策作了明确规定。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2016-2017四川养老金补缴政策,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6-2017四川养老金补缴政策如下
一是1996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的,可按规定补缴养老保险费:
(一)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生效的仲裁裁决、决定、调解书;
(三)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
(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限期改正、行政处理或者处罚决定;
(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稽核书面处理决定;
(六)投诉、信访以及用人单位主动整改,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实并核定后出具的书面处理意见。
二是2011年7月1日前已在我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参保人员(含已依法破产或已注销等原用人单位已不存在的下岗、失业人员),存在中断缴费年限的,可由个人选择以办理补缴手续时我省上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100%为缴费基数,20%为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中断缴费年限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是2015年11月6日前已按有关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已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不再重新处理或重新补缴;个体参保人员在2011年7月1日以后有中断缴费的,不得办理补缴。
四是用人单位为职工办理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职工已离开原用人单位的,由原用人单位为其办理补缴。补缴后,如需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按现行政策办理;个体参保人员办理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个体参保人员向现养老保险关系所有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
五是明确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从2015年11月6日起施行。
【推荐阅读】
一次性补缴15年社保 到底划算不划算?
一次性补缴15年社保,到底划算不划算?经过粗略测算,如果一次性补缴9万元养老金,60岁开始领取,大概68岁时可以收回成本,父母上了年纪后,每个月有一笔固定的收入,不用开口向子女要生活费,心里也会觉得比较有底气。
她理财网财女Soleil日前就面临这样的疑惑。接下来,一起看看她的分析:
前几天,她理财网财女Soleil接到远在农村的父母打来的电话,说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的政策又下来了,这次是一次性补缴近9万元,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可以每个月领1100元左右的养老金。随着时间推移,每个月的养老金还会增长。听得出,妈妈很想买这个保险。
爸妈现在都60岁上下了,都是农村户口,除了基本的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的,每人每月可以领60元),没有任何保障。虽然我们姐妹两个逢年过节都给他们一些钱,生日也少不了礼金(加起来差不多每年1万),但两个女儿都离得远,他们心底总是觉得没有保障。上次有这种政策的时候,村里一些有钱的邻居,一次性交了三万块,刚开始每月领500多,现在已经涨到1700多了。爸妈他们现在觉得很是划算。这次又有了这个政策,他们很想能赶上这班车。
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划算,我觉得还是自己算一算。
第一种情况,如果把这九万块钱拿来投资,每年5%的收益率是可以保证的,收益用来给父母做生活费,那么20年内的收益是: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次性把这9万交给政府,每月领养老金,每年的养老金有5%的涨幅(根据周边邻居的养老金,目测是可以完成的,只是不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一二十年之后是否可以继续增长下去。不过如果真的经济放缓到物价水平变化不大,那投资收益率也不会太高了吧。),那随着时间的增长,爸妈每年拿的的养老金是:
以上可以看出,大约第八年的时候,投资收益+本金与领取到的养老金大约持平,也就是爸妈68岁左右的时候,可以把养老金赚回来。
综上所述,如果参加这次养老金补办,
好处:
1、考虑到现在的平均寿命和家里的长寿基因,10年内把养老金赚回来还是没问题的。之后领到的都是赚到的。
2、父母每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工资”可领,生活水平可以保障,心理上也更有安全感。而且每年1万多的养老金,比投资收益4500/年多很多,生活水平可以更高。
3、只要不生大病,每个月的养老金基本完全覆盖爸妈的日常支出。我们姐妹两个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不必牵挂父母的养老问题。
坏处:
1、万一父母生病,尤其是大病,需要大笔资金的时候比较麻烦。投资的话,至少本金9万是可以备用的。
2、最不想看到的,万一父母有不测,虽说会退回部分养老金中的个人部分,但只有很少的8%(约7200),失去亲人的同时,也失去了父母的养老本钱(打算只给一个父母买,现在刚好60岁,买了马上可以领养老金)。
3、爸妈可动用的总积蓄只有五万左右,如果要买的话,我们两姐妹各出2万。我现在准备买房,姐姐准备生孩子。虽然两万不多,但两姐妹家条件一般,都是对现金流的一种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