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之死的历史故事

2016-11-12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出身代国王族,亲自率领族人开疆拓土,复兴祖业,创立了一个属于拓跋鲜卑的国家,统一了中国北方。然而,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君主却死在自己儿子手中,落得了一个非主流结局。

建国大业

拓跋是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嫡孙。他六岁那年,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家破国亡的惨痛经历在他年幼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那是中国古代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仅仅七年后,苻坚率领不可一世的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中败给东晋。前秦兵败如山倒,政权很快土崩瓦解。两年后,苻坚被杀,前秦实际上已经灭亡,中国北方重新陷入诸侯混战的局面。

拓跋抓住这个机会,摆脱了对前秦的附庸,率领族人独立。公元386年,十六岁的拓跋恢复代国国号,收拢鲜卑各部人马。同年,他又将国号改为“魏”。

建国后,拓跋并没有急着称帝,而是一方面着手收编周围的部落,扩充军力,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增强自身的实力。明智的决策很快就收到了实效,不少周边势力陆陆续续投奔而来,而拓跋不仅广为接纳,更能宽以待之。曾有来投的军队复又反叛,众将都要去追讨,拓跋却拦住众人:“如今我们事业草创,人心还未归一,有人难免犹豫反复,不足追讨。”拓跋这种宽容的态度让他和他的国家声威日隆,不久后曾经反叛的部队又纷纷重回了他的麾下。

让拓跋奠定基业的战争,当属北征柔然。柔然是匈奴人的后裔,曾役属于鲜卑拓跋氏,后来因为代国的败亡而叛离,转而与拓跋氏的对手们联手,不时兴兵侵扰,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

公元391年,拓跋率领大军征讨柔然。柔然自知实力不敌,于是一路北退,企图以回避的战术拖垮魏军。拓跋的军队连追六百里都没能追到柔然主力,属下将领心生懈怠情绪,纷纷向拓跋请求说:“贼匪已逃得太远,而我们的粮草也已断绝,不如早些回去吧。”拓跋却反问诸将:“如果宰杀备用的马匹充当粮草,当做三天的粮食,够不够?”众将不知问话何意,只得如实回答说:“足够。”于是,拓跋命令部队杀马充粮,加快速度追击逃敌。终于在疾行数百里后,魏军在大碛南床山下追上了柔然主力。拓跋指挥部队一鼓作气,大败对手,柔然死伤惨重,其东西两部主将率众投降,余部丢盔弃甲远遁漠北而去。得胜后的拓跋告诉身边左右说:“你们知道我前几天问三天粮食的话的意思了吗?”众将无人能解,回答不知。拓跋笑着说:“柔然部落为躲避我们,驱赶家畜奔逃多日,所以他们到了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滞留。我用轻装骑兵去追赶他们,计算道路的远近,我料定不超过三天一定能赶上他们。”众将听后无不信服。

这场战争过后,柔然元气大伤,短期内再无威胁魏国的可能。拓跋又通过几场战争,扫清了其他敌对力量,并打败了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后燕,取而代之,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398年,虎步中原的拓跋终于在群臣的劝谏下宣布称帝,沿用国号“魏”,史称北魏,同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他下令效仿中原文明设置百官,划分行署,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病重多疑

多年来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涯使得拓跋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不安。为了能够延年益寿,他开始服用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寒食散本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配制用来治疗伤寒的,北魏上层人士却将其当成一种心理调适药物和强身健体的药物来服用。这种药物服用后极易上瘾,药效也容易发作,发作起来类似于狂躁症。拓跋经常服用,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史料记载,拓跋常常怀有忧虑愤懑的情绪,一连几天不吃饭,或通宵达旦不眠,臆想有灾害发生。他越来越喜怒无常,回想昔日的成败得失时,常常一整天自言自语,好像在和鬼神对话一样。他将这些都归咎于大臣们,说所有的大臣都不可以信任。他在上朝议事时,如果想起哪位大臣以往的错误,便会立刻下令将其处死。大臣们在他面前都屏声敛气,不敢多说一句话。饶是如此,仍有人因过度紧张而变了脸色,有人喘息不匀,有人走路不稳,有人说错了话。拓跋都认为他们怀恨在心,竟然亲手殴打他们,被打死的尸体都摆在天安殿前。

在这样的恐怖统治之下,人人自危,官员们都无心公务,也不去监督别人。街巷里盗贼盛行,行人稀少。原本欣欣向荣的北魏王朝呈现出一派破败的景象,拓跋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天赐六年(409)七月,在北魏的一百多家慕容氏密谋逃走。拓跋知道后,将他们全部诛杀,前后一共杀了三百多人。八月,卫王拓跋仪担心自己受到猜疑,逃亡国外。拓跋将他追回赐死。之后,拓跋又借口说这一年天象屡次变动,准备杀死三十多名和拓跋仪有牵连的王族子弟。

这年十月,拓跋将长子拓跋嗣立为太子。按照北魏的祖制,太子的生母要被赐死,以避免其干预朝政。但拓跋嗣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忍心母亲被赐死,哀痛之至,哭得很伤心。拓跋为了安慰儿子,还专门讲了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的故事给他听,告诉他赐死母亲是为了防止外戚作乱。拓跋嗣听不进去,依然很伤心。拓跋大怒。

拓跋嗣回宫后,日夜大哭。拓跋知道后,又召他入见。拓跋嗣的部下对他说:“孝顺的儿子侍奉父亲,小的责罚姑且承受,大的责罚就要躲避了。现在陛下正在生气,您入宫后如遭不测,是陷陛下于不义之地。不如先出去躲一躲,等他怒气稍微平息,再入宫也不迟。”拓跋嗣听了这话,跑到外面躲起来了。

孽缘结恶果

太子失踪,让拓跋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在宫中愈发暴怒,宫人们纷纷回避,唯恐引火烧身。

这天,拓跋珪和贺夫人大吵了一架,盛怒之下的拓跋扬言要杀死贺夫人,并将她囚禁起来。

这位贺夫人的身份可不简单。按照辈分来说,她本是拓跋的小姨,是拓跋母亲贺太后的妹妹。拓跋到贺兰部时,看到小姨很美,便想纳为自己的嫔妃。母亲贺太后极力反对,理由是“她太美了,一定会带来灾祸。何况她已经有丈夫了”。拓跋不听,派人暗中将小姨的丈夫杀死,并将小姨纳为自己的妃子,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绍是个凶恶残忍又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他时常抢劫行人,射杀街巷里的猪狗,以此取乐。拓跋曾经愤怒地将他倒吊在井里,直到他奄奄一息才放出来。拓跋希望儿子能走正道,但拓跋绍总是不听。两人关系一直不睦。

这天晚上,贺夫人秘密送信给拓跋绍,要儿子来救她。拓跋绍当时只有十六岁,却带着私人卫队,由宦官带路翻墙进入宫中,闯入拓跋的寝宫。侍奉皇帝的宫人大喊:“贼寇来了!”拓跋惊醒,四处找防身的武器却没找到,竟然被拓跋绍乱刀砍死,时年只有三十九岁。

拓跋嗣在外听到消息,立刻返回宫中,平息了这场事变,并赐死了拓跋绍和他的母亲。拓跋嗣即皇位,即明元帝。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