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
你想学习好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为大家整理了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一)
拥有财产的权利
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3、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①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
②公民合法财产的内容: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人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4、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5、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原因: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6、我国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依据:
①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②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7、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
①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侵害财产所有权应该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②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国家审判机关依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通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③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着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8、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极其重要。它是实施法律规定的其他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
9、侵犯财产所有权的方式及维权方法:
①当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②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示占有人返还原物。
③当人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④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注:其中①②③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④的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
10、当我们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妹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公民尚未死亡时,其财产能被继承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公民在世时拥有的个人财产不是遗产,因而不产生继承的问题。只有当其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才可继承。
12、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的含义及其三个条件:
①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②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③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④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3、继承权: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4、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范围及顺序、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
①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②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继承法规定的法宝继承人的上述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扶养关系确立的。
③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5、继承权实现的方式:
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我国现阶段,多数采用的继承方式是法定继承。
16、遗嘱继承的含义及优点:
①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②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17、遗赠:
①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嘱中指定的遗产,不属于遗嘱继承,而属于受遗赠人依据所遗赠人(立遗嘱人)的遗赠取得遗产。
②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
③受遗赠人获得的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18、在处理继承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应本着什么样的精神?
注重情义、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
19、保护继承权的法律依据:
①我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②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20、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1、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22、保护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权的原因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发明创造以及其他创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显其重要性。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
23、保护智力成果权的作用:
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为了激励人们创造无形财产,各个国家先后通过立法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
24、保护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的法律依据:
公民创造智力成果没有年龄限制,享有知识产权当然也不受年龄限制。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而且,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5、当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26、怎样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①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②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二)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
①任何公民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②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③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2、侵犯人格尊严权的后果: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保护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4、侵犯人格尊严权的事例:
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按考试成绩排座;体罚学生;
5、名誉
①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②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③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④侵害名誉的行为不公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⑤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6、名誉权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崇尚“士可杀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一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有时,一个诚实的人会被污蔑为骗子,以致蒙受奇耻大辱,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异常痛苦。侵害名誉的行为不公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②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③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④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7、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①侮辱行为
公然谩骂人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赃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
②诽谤行为: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8、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危害:
①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
②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③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9、侵害名誉权的后果: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10、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要求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情节严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肖像的含义、制作方法、作用: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
其制作方法丰富多样,可以用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各种方式再现某个人的音容笑貌
肖像再现了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所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12、肖像权的含义,内容: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
13、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及维权依据:
①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②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
③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肖像不容侵害,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④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肖像不容侵害,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14、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15、姓名的含义: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的原因:
姓名与其所指对象的联系如此紧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势必损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
17、姓名权的含义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18、姓名权的内容: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9、保护姓名权的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20、侵害姓名权的方式、后果及维权方法:
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无论盗用还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被侵权者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21、启示:
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初二政治下册复习知识点(三)
我们崇尚公平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②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的产生:
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与他人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
3、人们心目中的公平:
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4、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5、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①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
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会持续发展。
6、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没有绝对的公平:(原因)
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2)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的做法:
①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
8、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意义:
①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③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9、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们该做的,才可能获取自己该得的。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同时也在收获着别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