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把质量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质量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
同志们:
4月10日,全省召开质量工作会议,郭庚茂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也代表新乡市作了发言,介绍了我市质量兴市开展情况。特别令人高兴的是,我市的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在会议上喜获省长质量奖,这是继20xx年新飞获省长质量奖之后,我市又一家企业获此殊荣。今天会上,又对5家获得20xx年度市长质量奖的企业进行了表彰。在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长期以来,省质监局对我市质量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天姜慧忠局长又带队莅临我市专程参加会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稍后,姜局长还要就如何推进质量工作做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贯彻省政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有力推进我市质量兴市战略向纵深发展,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质量工作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抓紧抓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积极探索质量兴市工作新方法,强化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大质量工作机制,推进质量工作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各级政府强力推进和广大部门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质量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质监、发改、财政、工信、商务、住建、卫生、旅游、药监、农业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围绕质量兴市目标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业、质量兴企活动,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监督、企业追求、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做到目标分解到位、措施推进到位、跟踪督查到位、考核奖惩到位,不断提升企业和公众重视质量、关注质量的大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政府职能作用不断加强。通过实施质量奖励制度、品牌发展战略和质量诚信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狠抓质量基础工作,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市政府重新修订了《新乡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对获奖企业奖励金额由原来的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全市12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工业园区全部建立了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高新区、工业园区、新乡县、长垣县已经评审出了首届县(区、主任)质量奖。目前,我市已有省长质量奖2个,市长质量奖10个,县(区)长质量奖和主任质量奖24个,质量奖励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经显现。同时,我市制定了《名牌产品奖励办法》和《名牌产品培育规划》,成立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专利申请量连续六年超过千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13件;省名牌产品44个,省著名商标137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
(三)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引导企业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构建产品质量、生产管理、销售、原材料采购等标准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将优势产品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新飞电器、金龙集团等重点企业参与抗菌冰箱、内螺纹铜管等10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制订与修订。制定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55项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246.6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96%以上。狠抓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竣工验收工程合格率、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均为100%。强化高新技术对质量兴市的带动支撑作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84家,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11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家,博士后工作站7家;有60类(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五位。切实提高日常监管能力。组织开展“两打”和“铁拳行动”专项执法活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0余起,端掉制假窝点10个,取缔非法企业10家,涉案金额8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全市质量水平的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市质量工作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在思想观念上,一些行政领导、企业领导,对质量的意识还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二是在总体质量水平上,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产品质量不强,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偏少。三是在技术支撑上,质检机构发展滞后,先进检验检测手段不足,还存在检验空白点。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出台我们市公共检测平台的意见,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检测设备重复购置。四是在监管体制机制上,部门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市场准入和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完善,风险检测和应急处理机制尚未形成。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质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对一个地区而言,质量就是形象,是品牌,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已成为衡量当地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质量振兴是政府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的重要职能,企业的质量问题,不仅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更是上升成为地方政府层面必须面对的重大危机。近年来,由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等问题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涉及质量问题的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现象时有曝光,制假售假、假冒伪劣屡禁不止,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我从教训入手,举三个反面典型事例来说明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一是三鹿。在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上,郭省长也讲了三鹿的问题。从1956年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的幸福乳业合作社,发展到品牌价值近1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三鹿用了整整50年时间。然而,从一个年销售收入亿元的企业走向破产,三鹿却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确切的说,但是仅仅从2008年5月17日接到产品问题的报告算起,到9月12日三鹿被封,不过100多天。事后,河北多名省、市级领导受到处理;企业负责人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二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市值蒸发103亿元,还不算在危机处理、销售损失、增加检测费、召回肉制品以及品牌形象的损失,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对于瘦肉精事件给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带来的压力,大家恐怕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三是辽宁省铁岭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的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2007年4月18日,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该公司在车间吊运一个装有约30吨钢水的钢包时,突然发生滑落倾覆,钢包倒向车间交接班室,钢水涌入室内,致使正在交接班室内开班前会的32名职工当场死亡,另有6名炉前作业人员受伤,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起重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我市的起重设备企业较多,要引以为戒。同志们,我反复强调教训,是因为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直接、更深刻,还是我常讲的那句话:“经验比教训好听,但是教训比经验管用”,大家要切实从这几起事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
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践中,质量问题尤其重要,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郭庚茂省长指出,质量工作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这些重要指示是我们做好质量工作的重要指针。提升质量,是大势所趋、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既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的战略高度,始终把质量工作作为发展大事、民生大事持之以恒地抓好。
二、突出重点,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质量兴省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推进“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加大推进力度,不断提升质量兴市工作的水平与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形成大质量工作格局。前一段时间,和刘森市长带着有关部门去学习宁波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宁波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质量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并且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这也是宁波市质量安全体系做的比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市各级政府要对质量工作负总责,将质量兴市、质量兴县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既分工负责,又齐抓共管。要建立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大质量格局。
(二)大力推动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加工工业占90%以上,这更加凸显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生命力。这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质量和创新一道,作为推动和保持我市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品牌带动的发展之路。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品牌创建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引导。要加紧研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品牌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鼓励银行、保险和担保机构加大对该类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知名品牌。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制定培育规划,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要积极扩大品牌创建领域,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技术品牌,努力形成各个领域的工作品牌。搞好示范创建。产业聚集区是一个综合平台,各个部门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抓各自的典型。《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聚集区实施意见》已经下发,要通过创建品牌示范区,加强质量管理、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提升质量水平。
(三)构建质量兴市支撑体系,全力打造信用城市。促进生产方面,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和优势技术,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以国家电池检测中心、工业流体污染检验中心2个国家级质量监测和科技研发服务机构为龙头,加强质量监测和认证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方面,着力提高涉及民生的食品、饮水、果蔬、计量等快速检测能力,建设一批质检站和技术机构,引导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公共检测技术平台建设,推进检验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市场化和集团化。发展环境方面,从产业导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着手,营造支持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对企业抓技改、搞研发、创名牌实行技术、政策倾斜,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政府质量奖、诚信企业。要争创“全国质量兴市示范市”,鼓励和支持县(市)、区政府争创全国质量兴县先进单位。
(四)拓展质量兴市范围,全方位协调发展。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规范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推进我市食品安全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全面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污染排放、节能降耗的监管监测,主要污染物减排要完成控制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河流出境断面平均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保持较高水平。引进现代服务理念,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特色服务业,推动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五)严格评选程序,扎实推进政府质量评选工作。政府质量奖项是以“省长”、“市长”、“县长”的名义来命名的政府质量奖项。目的是鼓励、引导企业改进质量、优化管理,走质量效益道路,在社会上确立企业发展的示范典型。我们已有12家企业先后获得省长和市长质量奖,但是获奖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和范围还很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下一步要扩展评奖行业范围,鼓励更多行业的企业参评政府质量奖,关键是要严格把关,不仅要把好质量关、诚信关,还要把好道德关、社会美誉度这一关;除了把好产品质量本身评审关,还要把好企业一把手负责人的人品关。如果一个企业的负责人,自身诚信方面,道德方面,社会美誉度方面存在问题,所在企业也不能入围参评市长质量奖。通过精选企业、严格把关,选出真正有示范作用的企业,以点带面,带动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三、依法尽责,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
按照“三抓两促”活动的要求,通过抓具体、抓规范、抓创新,促转变、促提升,进一步落实责任,创新机制,规范行为,强化运作,不断提升我市质量整体水平。
(一)实施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追究。这里我要重复郭省长在质量奖会议上的一句话,说:谁砸了老百姓的饭碗,那么我们就砸谁的饭碗。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质量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完善质量工作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层层抓好落实。各县(区)政府要对本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确保质量工作各项目标完成。要严格责任追究,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着力纠正和查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对完不成质量工作目标任务的要逐级追究责任,特别是对那些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规范。建立健全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质量监督抽查、产品召回、市场退出等制度,全面构建预防事故、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机制。质监、工商、商务、卫生、环保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充分运用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等有效手段,把好市场的准入关。要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努力消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隐患。要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各种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安全可靠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能力。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质监部门,是做好质量工作的生力军,在质量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主动站位全局,把严格监管作为对企业、对公众最好的服务。宁波在建设质量检测体系时,大胆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韩国的质量检验体系中,也是由行业协会来负责质量检测工作。这是大势所趋,值得我们借鉴。要大力支持技术机构建设,着力引进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或者检测机构,一方面检测结果容易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能弥补我们政府机构在检测方面人员的不足。着力推进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抓好专业技术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质量执法水平。强化项目运作。要把各项工作谋划成为能够实施和考核的具体项目,特别是重大基础性项目要进行评估论证,强化建设监督和竣工验收,确保建好,管好,用好。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培育质量文化,开展质量诚信教育,倡导科学理性,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增强企业和公众重视质量、关注质量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宁波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宁波发现的食品安全案件,大部分都是群众举报的。要努力形成质量工作人人关心、人人有责的社会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的质量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普及质量知识,引导全社会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真正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质量、强化监督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质量安全大于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以质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之以恒地实施质量兴市战略,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推动质量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二):
尊敬的刘平均副局长,同志们:
新年伊始,省政府即召开全省质量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过去三年实施质量振兴战略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质量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全省质量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以及连续三年获得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先进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国家质检总局刘平均副局长百忙中莅会指导,充分体现了对甘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向平均副局长和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质量发展纲要》,以及平均副局长的讲话要求,进一步抓好全省质量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高度重视和解决问题
2 0 1 0年4月,我省确定全面实施质量振兴战略。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支持下,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举措来抓,大力推进质量振兴,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夯实质量基础,全省质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质量工作机制日趋健全。全省以各级政府一把手为组长的质量工作领导体制全面建立,质量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推的质量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体系基本建立,质量发展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二是质量管理基础更加牢固。全省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5个、省级质检机构6个、省级授权质检站2 4个,9个市州建成农产品检验中心,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各类企事业组织获得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 8 8 3张,产品认证证书l 7 3张;累计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 6 0项,制订发布地方标准2 3 1 5项,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省品质控制小组活动普及率达到1 8%以上,有5 2个企业的班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群众参与的质量管理活动更加深入开展。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占到了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3 5%以上,三年间提高了1 0个百分点。累计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 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l 7 9个,有1 2个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
三是品牌发展战略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全省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甘肃名牌产品4 1 2个。有3 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有3 1件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比2 0 1 0年初增长l 8 1%。全省各级政府三年累计投入名牌奖励资金40 0 0多万,名牌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 4%以上。
四是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三年来全省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稳定在9 0%以上;重点工程质量水平稳中有升,有1项工程获国家“鲁班奖”,12 6项工程获省建设工程“飞天奖”;服务质量标准化稳步推进,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2 5项,在建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企业6家、创建省级标准化服务企业1 4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与2 0 1 0年相比,全省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下降l.44%;2 8条全省监测河流及河段中有2 0条达标;l 4个市州所在地城市中1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比三年前增加l个,集中饮用的水源地饮水达标率保持在9 9%以上。重点城市基本实现了污水及危险废物全收集、全处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质量工作仍存在不小差距。一是质量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地方对质量发展关注不多,经济工作中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质量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投入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质量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质量水平提高幅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粗放增长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知名品牌数量偏少、比重偏低;个别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制假售假屡禁不止,服务质量投诉时有发生,部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较多。三是质量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检验检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低,先进检验检测手段不足;标准化创新能力较弱,多数中小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水平较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普及推广任重道远。四是质量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准入、市场退出、质量问题追溯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部门之间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社会监督制约机制、质量安全风险预测和快速反应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必须按照我省《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诚信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发展作为质量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着力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我省质量工作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二、明确重点任务,确保工作落实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我省《质量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质量强省建设推进全省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以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提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提升我省企业、产业和区域综合竞争实力,确保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的称心、住的安心,切实为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具体来讲:
一要加快建立健全“三大体系”。第一,要积极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围绕“3 3 4 1”项目工程的深入实施,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加快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要抓紧对传统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的现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抓紧制定一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质量标准,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现代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节能减排地方标准以及循环经济标准,为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积极争取在我省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设立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动承担和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扩大我省产业在国家标准领域的“话语权”。第二,要抓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重点生产资料、重要消费品重点建设工程、矿产生产、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风险监测预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对重大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要加快建立质量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各种质量应急处置予案,确保出现问题能迅速成功处置。要加快建立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产品伤害监测制度,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招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质量执法部门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协查互动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对食品药品安全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要重点监管、重点整治、重拳打击,着力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第三,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各级质监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优势,进一步加强质量诚信建设,积极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发布体系,有效实施企业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主动推进质量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推动质量诚信信息在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要加大扶优惩劣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广大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要着力提升“三个能力”。第一,要着力提升宏观质量理能力。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紧密结合国家新时期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质量发展的具体规划、政策措施和工作意见,以质量发展和质量安全为基本着眼点,统筹考虑,统一部署,政策引导,强化考核,切实形成“以质取胜"的发展导向。要着力强化宏观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等为主要指标的宏观质量统计体系,定期分析、研究和发布产品、工程、环境、服务质量状况,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第二,要着力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要在加快建成节能换热、风电设备、农副产品、塑料建材等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基础上,依照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继续争取国家总局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再建3—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省级质检中心和区域重点实验室,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县级质检机构加强食品、农产品等基础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提升各个层面的质量技术保障和支撑能力,基本满足批量、快速、准确检测和政府监管的需要。第三,要着力提升企业质量技术基础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要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器械、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企业,必须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通过相应的规范性认证;重点企业还要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要瞄准质量技术前沿水平,下决心加大研发投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开展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要突出“三个重点"。第一,要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抓紧制定和完善品牌战略规划,加大品牌建设投入,确保品牌战略全面实施。各级质监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品牌质量和市场效应。重点企业要带头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含量,依靠优胜品牌占市场、提效益、求发展。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企四级质量奖励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聚集,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质量效益突出、品牌辐射带动力强的知名品牌示范区,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第二,要大力实施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工程。依靠质量控制、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标准完善,加速提升我省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和基础件制造等重点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促进我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物流运输、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邮政通讯等重点领域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和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服务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深入实施环境质量清洁生产促进工程,加快修订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地方标准,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幅降低。稳步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污染及医疗废物污染和污水处理防控工程,加快垃圾及医疗废物和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提升人居环境的文明程度。要在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分类分层次广泛开展质量对比提升工程,推动我省骨干企业、支柱企业质量发展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第三,要全面落实质量发展企业主体责任。全省各级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要建立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实施质量岗位规范与质量责任考核,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要建立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制度,逐步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奖励、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等活动,牢固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持续提升。
三、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办法、辩证的思维,不断强化质量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对质量工作负总责的意识,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地推进质量发展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详细的《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要继续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评定内容,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推进工作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进行行政问责。各级质监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加大行业质量监管力度,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要加大质量工作投入。要创新质量发展投入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投入、多层次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质量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在质量管理、质量奖励、监督抽查、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各地各部门要在科研、信贷、技改、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对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力度,全力促进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发展壮大。广大企业也要主动加大对质量创新、质量提升、新品研发、质量体系改进的资金投入,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发展能力。
三要加强质量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抓好质量知识的普及,广泛开展全民质量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质量发展意识。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质量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广泛宣传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典型经验,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大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切实营造社会崇尚质量、企业追求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浓厚氛围。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
同志们:
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