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内科医学论文

2017-05-27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表内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发表内科医学论文篇1

谈内科中医护理

【摘 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科研验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用具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使某些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如电针就是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病人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病人的需要。这些特需患者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的各种事业单位并担任一定的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以及周边地区国家的外国人。对于特需病人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有时甚至是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三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1)对上述三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2)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再根据这些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护理专家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病证的护理分科已越来越细。

3 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幕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健康宣教比较套路化,从护理病历书写发现,同种疾病的健康宣教千篇一律;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2 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巾氏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2)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F进行,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3.3 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晕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冉加L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流丁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蓉蓉.论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及重要意义HEALTH WORLD2010,04(8)

[2] 付庆华,谢晗飞,江雪琴.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2008(4)

[3] 伊文波,佟丽华,韩凤珍,方秀娟.期刊论文.脑出血微创术后内科护理新进展-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

[4] 刘萍,潘光明.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7)

[5] 刘文红.中医护理的发展研究.中围现代药物应用,2008,2(6):96-97

[6] 朱水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探讨,2001(2)

[7] 张广清.中医护理现状及科研展望. 中华护理杂志.

发表内科医学论文篇2

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摘要]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内科学,如何掌握合理的方法学习内科学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充分认识内科学的重要性,通过抓住重点、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重视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等方法,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就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与保障人类的健康,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内科学[1]。因为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整体性较强且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是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基础,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和基础学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对内科学诊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而且临床医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深入,内科学内容也将不断改进和更新。

1 学习内科学的重要性

临床医生的主要使命是治疗疾病,延长生命,降低死亡率;预防疾病,减少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优化生存环境,增进身心健康。医学生学习内科学的目的也是这样。为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著名医学家张孝骞教授说:“古人讲行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对患者负责的精神。患者把生命都交给了我们,我们怎能不感到恐惧呢?怎么能不用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呢?”只有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医生这一岗位上做到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其职业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作后盾,如何立足?既然选择了医学这一行,有志于做一名医生,那么首先要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不仅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在繁重的医学学习面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认真地、刻苦地去钻研,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激流勇进,保持认真学习的动力。学习医学包括内科学,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这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是医务人员履行人道主义的要求,是医学生学好内科学的思想基础。

传统的内科学系统分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营养学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常见疾病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近年来老年医学、临床免疫学、流行病学、肿瘤学、遗传学等与内科有关内容也渗透到上述内科学各系统之中。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原有的医学范畴扩展到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等人文科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学科,医学生是在完成基础医学和诊断学课程学习之后进入内科学习的。内科学课程的学习大体可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在基础医学阶段已对疾病的发病原理、诊断、建立诊断依据有了初步认识。因此,对学习内科学中病因诊断、常见病、多发病、机制诊断原则等是较易接受的。但是,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深化,医学生掌握内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不仅为内科专业奠定基础,而且为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也奠定重要的基础。

2 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思维能力的人。人类目前探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有100种以上,学生能否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学习动机的保持[2]。在学校里,平时学习勤奋、认真,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个人的记忆、思维、综合等能力不同之外,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方法不对头,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

2.1 抓住重点

每种疾病要掌握的内容很多,但就一种疾病而言,流行病学、病因或病理生理等内容可能是了解的部分,而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诊断则是学习的重点;以疾病的防治为例,则治疗原则是学习的重点,而具体方法则是应了解的范围。虽然发病机制不是内科学学习的重点,但是它对分析、解释、记忆各科疾病的特点却是至关重要的。内科学要记忆的东西很多,甚至有些东西要死记硬背,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弄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防治等知识点,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在懂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内容,对各个知识点的前后关系、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否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记忆的东西很容易遗忘,记忆不牢固。

2.2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3]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要学会科学的临床思维,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理论到诊断学操作技能、内科学理论,从见习和实习到今后从事医疗工作,都要学会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来指导自己。在培养临床思维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2.2.1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每位医师在诊病的全过程中要做到下面两点:①主观认识尽量与患者实际情况相一致,避免主观臆测。②力求避免主观、片面,要以点带面。

2.2.2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患者的病变可能发生在某一局部的器官或组织,然后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患者主要症状不一定就是病变所在。①一个系统发生病理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他某一系统,甚至几个系统发生变化。如尿毒症,除泌尿系统有典型的病状体现外,它还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整体观念。②某个系统或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症状却体现在另外一个系统或器官,甚至有时是唯一的症状。如心绞痛,典型症状应该是胸部的压榨样疼痛,向左肩、左臂内侧放射,但临床有少数患者单纯表现为上腹部的疼痛,这时往往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思路要广一些,全面一些。

2.2.3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它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但是疾病发生于人体时,受到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并不是千篇一律,常因人而异。例如:肺炎、痛经、胃炎。

这样,医学生会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见习和实习中初步树立系统性、全面性、发展、联系的观念。

3 重视临床实践

3.1 掌握好“三基”

在学习中,务必扎实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以利于更好地进行医疗实践和提高临床水平,这对于一名内科医师是非常重要的。

3.2 重视临床毕业实习

临床毕业实习是一位医学生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更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与书本完全相同,它可以随病情变化和发展。正确的诊断只能从医学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诊断是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预防的基础,对疾病的诊断要求从病史采集中找出主要病因,在分析疾病时要结合病理变化、功能改变的过程。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就可以不断积累临床经验,达到临床实践的目的。

4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内科学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随着医学科学和相关基础学科的迅速发展,内科学所探讨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各种内科疾病的基本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认识都在不断变化、丰富和更新。如出现新的疾病禽流感、SARS等;新的诊断技术的进步如免疫、遗传基因疾病、病因诊断、诊断技术;新一代如CT、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均有助于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在平时学习中,要学会不断收集、积累和整理资料,从而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参与临床科研工作。例如,如何去分析一个发热的患者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染所致。

学好基础课对于临床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临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课的综合。比如内科学,每一章节每一种疾病它都会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的顺序编写,这就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诊断学、药理学等多个基础课的知识,若能在之前学好这些基础课对临床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应该说基础课是为临床课奠定理论基础的,而临床课则更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学是基础与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是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诊断学的内容主要是“症状学”、“检体诊断”和“实验诊断”。①症状学必须了解每一个症状的临床特点、病理生理基础,主要见于哪些疾病等。检体诊断讲究的是基本功的训练,重点是加强各种检查方法的训练,这是诊断学的主体,注意手法的正确性、准确性及完整性。②诊断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功就是问诊及病历的书写,它不仅体现同学们对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技巧性和方法性。

5 检视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效果

5.1 勤奋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的第一要素是勤奋,天道酬勤,唯有勤能补拙。要想有收获就得付出。

5.2 处理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的关系

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听课,认真听课对于学好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听课要有方法,不可在课堂上只抄笔记,因为这样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很好地听课;认真听课并不是要将老师所讲的内容都记住,还应该要同预习和复习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掌握,如能做好预习和复习,学习效果肯定很好。

5.3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的学习方法加用功的时间等于效率,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看书和记忆的方法非常重要,拉网式的泛读然后重点突破、注意理解地记忆有时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很多时候很多内容是需要我们博识强记的,学习任何东西,总有些基本的观点知识是必须记住的,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讲效率,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疲劳战术。疲劳地看一小时书不如用半小时小憩再用半小时看书收获得多。另外,学习不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过程,学习需要交流,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深刻的见解,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而且此种途经获取的讯息也能保存更持久。

总之,通过认真努力、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是一定能将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内科学学好,为将来成为一名医技高超和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邓凤珠.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9):31-32.

[3]刘刚,吴莪如.浅谈年轻医师临床科学思维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56-56.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