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小散文
经典哲理小散文 年纪越大,胆子越小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不足以让人胆怯,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冒险、如何闯荡。
美国二打伊拉克的时候,我正好在新西兰念书,有一天看了新闻,脑子一热,跑到当地旅行社去询问如何去伊拉克。
旅行社的人听了我的要求,受到不小的惊吓,问我为什么去。我解释说我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就是想亲自去体验一下真实战场的感觉,说得神采飞扬,自我感觉真是酷极了。后来这事黄了,原因很简单,我负担不起从新西兰飞迪拜的机票......
回国以后,我跟我娘提了一句,结果被她结结实实训斥了一顿。我没敢还嘴,因为她训着训着就哭了,我赶紧安慰她这不是没去成嘛。
她抹抹眼泪,说你以后不许干这种事听见没有,万一真出了事我和你爸可怎么办?我唯唯诺诺,心里却只当它是一种亲人的唠叨。
类似的事情还有那么几次,当然我没敢告诉我娘。总之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过得特别勇敢,脑子里根本没有危险这个概念,唯一的追求就是兴奋和刺激。用一位朋友的话说,那可真是一段傻到不可救药的青春。
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肚腩慢慢变大,胆子却慢慢变小了。
从前坐飞机,一遇上颠簸,权当是坐过山车,该看书看书,该睡觉睡觉。现在坐飞机,只要遇到一点气流,手心就开始冒汗,脑子不断在想各种惨状,直到空姐解除警报开始端茶送水,这心才算是踏实下来。所以我现在尽量都选大飞机坐,对小飞机敬而远之。
我一直对自己这个转变迷惑不解。有时候夜深人静我扪心自省,把它归咎为成年男子向世俗妥协的证明。但并非如此。
前几年有一阵子连续出了好几个悲剧事件:泸州一个年轻跑酷运动者从桥上跳下淹死在水里;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被投毒而死;美国波士顿发生恐怖袭击,一名中国留学生身亡。
我第一个反应不是“这样的年轻人死得太可惜了”,而是“他们的父母听到这样的消息,该怎么办”。
后来我去查新闻细节,泸州去世的小伙子是单亲家庭,妈妈长期患有抑郁症,儿子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复旦大学那位研究生,在四川的父母早年下岗,母亲常年患病,儿子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看到这些细节,我的心情愈加难受。
我无法想象他们的父母听到噩耗有多悲痛,或者说,我不是无法想象,而是不敢去想象,因为一想象就会无法抑制地代入到自己的情境里一一如果我出了事,我的爹妈该是什么反应,他们得难过成什么样。这么联想下去,心情会像跳水一样直线跌落,直到谷底。
现在回想起来,每次我因危险而害怕时,脑海里冒出来的念头,和看到那三条新闻的思路都是一样的:“父母该怎么办?”
所以我最怕的不是自己死去,而是怕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想到老爹老娘要因此而受到打击,我的内心就惶恐不安。
我的一个朋友也有类似感觉。他告诉我,他现在很小心,过马路一定会先左右看,按时锻炼身体,尽量不熬夜。他说他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出事,老婆孩子还有两边的父母都会陷入困境。“我现在根本不敢死,死对我来说,太奢侈了。”他感慨。
所以,当你发现死亡不仅仅只与自己有关,还会对你的亲人产生巨大影响时,你就会变得胆小、谨慎、裹足不前,但这不该被称为懦弱。
经典哲理小散文 孤独与寂寞
经常听到,有人说:吃是为了取悦自己,穿是为了取悦别人,仔细想来还真有那么点道理,美味的东西只有自己慢慢品尝,才能感觉到她的可口,而自己穿的衣服,不管好与否,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而只是在其他人的眼中留意下影像。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城市,没有其他的人,那么可想而知,他所穿的衣服,是不是会特别在意与挑选,这些都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人本有懒惰心理,会顺应舒服的方向发展下去,他们可能不会在意自己穿的什么,当有好多吃的东西摆在眼前时,他们也许会一直寻找感觉到最可口的东西,也许会这样长久的下去看,当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纷繁的事物无奇不有,每天会忙碌于各种日常事情中,不会考虑太多,不知是因为事情多还是不想去考虑,这样种种的原因是我们日复一日的作息下去。
根据人的本性,生活在一个群体中,每天与周围的人打交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都这样度过,在一个整体中为了维持关系,有些事情必须的去做,不管是自己愿意与否,这都渐渐形成了一条人生哲理,为了跟好的生存,可以丢弃一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于工作更加集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平凡,处在一个狭小的人空间里想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方松,做自己想做的事,想静静地呆一会儿,静静的思考一下,回忆往事,这都成了过去,当你正准备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时,刚刚进入状态,却被耳边的一个声音打断,今天准备吃什么?在干什么了,那么沉默,这一贴都足以让你从梦中惊醒,回到自己做现在的位置,从以前的一家一户一个院子一个大门,变成了现在上百家人一个院子一个大门,以前自己所享有的空间,现在想来已经成了奢望,当你在一个角落里望着远方的小山时,别人还要从你旁边经过,原本不太宽阔的楼道显得更加拥挤,还妨碍了别人的正常生活,看来自己这点权利都没有了,由市政让人浮想联翩,我们所处的社会,到底要想哪个方向发展,是让每家每户都有着宽阔舒适住所,有着便利的小侨车桥车,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社会主义社会吗?而人的本性在渐渐的变化,有时候为了迎合大众,必须委屈自己,干自己所不想干的事情,看到一个人过来,明明不想去打招呼,可还是跑去招手,当其他人在一起谈论时,自己本不想去加入,可为了能融入群体,还是强迫自己去。
很多的很多都是出于不情愿,渐渐的一个人单独呆的时间慢慢减少,考虑问题的时间也少了,这样长期下去,那种单独思考的习惯慢慢的被退化,这样长期下去,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去联系朋友,或打开电脑,来消磨自己的时间,而不会去想自己该想的事情,对于孤独与寂寞,当一个人寂寞的时候,他会去找朋友聊天,回去看书,或逛街,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每一分钟过得快乐一点,让寂寞离去,而对于孤独,指的是一个人内心的世界,当他处在一群人中间时,他有可能对于这些人所谈的事情毫无反应,就像自己一个人独处一样,他也不会想各种办法去消除寂寞,因为寂寞是自己内心存在的,是不会轻易地化解的,当一个人独处时他并不是正真的寂寞,而当在一群人中也许会有一个寂寞者。
当一个人真真处于寂寞状态时,他内心所思考得会一直想下去,不会轻易的因为外界的因素而转移,而现在的社会也许孤独者会减少,而寂寞者会增加,寂寞者不只是处于深山中,在繁华的都市中也是常有的。
经典哲理小散文 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