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历史故事

2017-05-26

说起深圳,无人不知,现在都已经赶超广州成为全国前三城市,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背后有哪些历史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深圳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深圳的历史故事篇一

向西村何以得名?有人说是村民讲究风水所建房子大多朝西。也有说法是最早时候,向西村口是朝西的。“向西新屯”的牌坊也确实是朝西而开。孰是孰非,过往已经无从考证。

自古以来,向西村居住的多是张氏,也是深圳有名的大姓。罗湖张氏是汉代张良的后裔。唐朝时,张良后裔的一支迁到韶关曲江,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就属这一支脉,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子孙则发展成深圳张氏这一支脉。

张氏第十三世祖张爱月在向西村立围。爱月的三个亲兄弟思月、怀月、念月,分别创建了水贝村、湖贝村,他叔叔的儿子,则创建了黄贝岭村。

原本供奉在向西村的爵先张公祠建造于清乾隆末年嘉兴初年,距今约两百多年历史。原公祠位于向西老村现嘉宾路金鼎大厦,面积约320 平方米,1998 年罗湖区旧城旧村改造全面开展, 旧张氏公祠拆除。这也成为了向西村人心头无法割舍的遗憾。

向西村是深圳首个被征地的行政村。在得到政府补偿的上百万元的征地费后, 一批刚刚洗脚上田的村干部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谨慎与睿智:“杀鸡不如吃鸡蛋,这一笔钱要做长远打算,绝不能一分了之。” 该村还被一些专家誉为“市内桃源”,这里经济繁荣,历史文化遗存却保留得相对完备,并被向西人注入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

深圳的历史故事篇二

地处东门商业旺区的湖贝村,是一个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深圳老村。湖贝村又叫湖贝大围,翻开历史,湖贝村张氏,以及黄贝岭、水贝村、向西村等张氏乃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裔。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十三世祖张怀月与其弟念月由福建迁至广东南海之滨,择居湖贝,开基立村, 由于久居此地,子孙兴旺。到解放时,湖贝村已是当时宝安县最大的村庄之一。

湖贝古村坐北向南,位于罗湖区东门街道湖贝路北面,东西宽约180 米,南北深120 米,其清代民居群及近现代史迹是深圳重要历史见证之一,现保存有宗祠、门楼、水井和民居等,有三纵巷、八横巷等古街模式。湖贝村等张氏对深圳的发展壮大有密切的关系,曾作出过重要贡献。

怀月张公祠,是明中期湖贝张氏族人为纪念开基始祖张怀月而创建的。清康熙三年至八年,为封锁台湾的郑成功,康熙帝下令沿海五省边界内撤50 里,湖贝村也在撤之内,原祠遭受破坏。之后,于清嘉庆九年(1804 年)重建。

深圳的历史故事篇三

公明名称来源于原有的公明墟。 1929 年,公明墟建立,这个相对年轻的墟市,是宗族纠纷的结果。明朝天顺年间,在现在将石村的附近,就有了周家村墟;到清嘉庆年间,出现了白龙岗墟,也就是今天的薯田埔村的前身,还有永长墟(在今松岗罗田);清光绪年间,原来的白龙岗墟附近,又出现了丰和墟。其中,以丰和墟最为兴旺。后来,因为这几个宗族之间发生纠纷,在楼村武举人陈海神、合水口村麦晓孙的倡议下,于 1929 年,在合水口与上村的交界处,按照香港元朗墟的模式,建公平墟,取意“买卖公平”,又叫义和圩(即移和圩)。 1931 年改名公明墟,取“公道光明”的含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