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容易心慌 心慌时怎么办

2017-04-09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何治疗容易心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治疗容易心慌的方法,欢迎阅读。

治疗容易心慌的的方法

1、完善检查

完善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心电图、胸片等相关检查。

2、对症处理

嘱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及工作,避免劳累、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停用引起心悸的食物、药物,如无呼吸抑制,可适当予以镇静安眠药,但不宜过多、过滥。

3、病因治疗

治疗引起心悸的原发病。从源头寻找心慌的原因,不逃避,安慰自己,并正视它。

4、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或者选用耳针法,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为什么容易心慌

心慌就是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几乎所有心脏病都会有心悸心慌的表现。感冒、扁桃体炎、伤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脑炎、脑瘤、脑外伤等颅内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低下等代谢性疾病,缺钾或血钾过高等电解质紊乱。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大量饮浓茶或浓咖啡、过多喝酒、大量吸烟等不良习惯,会干扰神经调节影响心跳。一些药物毒性作用,也会干扰电信号,引起心律失常。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感。一般认为与心脏过度活动有关、当心率不齐、致心搏量不正常时,都可引起心悸。

心慌时怎么办

心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单纯的心慌并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过度心慌就可能引发疾病。单纯出现心慌,多见于心律失常。而我们经常可以遇到心慌时,同时伴有其他的一些表现,而这些表现,则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大致了解。

引发心慌的原因有很多,部分患者是由于其他疾病的引发,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都会引发心慌。当然有的患者是由于自身的情绪所致,忧郁、过度悲伤等容易引起心慌。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低,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心慌不定。也有一些患者是由于心理疾病引发的,存在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面对公开的社交场合也往往会产生心慌。甚至有些人产生心慌是没有原因的,会莫名其妙的产生心慌的感觉。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南昌军民医院陈友珍说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女性常感心慌,胸闷,全身酸软,无力,面色苍白,结膜苍白,应考虑是否因贫血引起。如有月经过多、痔疮出血、钩虫病、长期营养不良等病史,就更支持这一诊断了。儿童或青年人如近几周内患过流感、高烧等,病好了一段时间后,常出现心慌、胸闷、无力,这时要想到是否患了心肌炎,应做心电图等检查。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如心悸症状仍未能得到缓解,应及时去看医生。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这样的心慌患者就需要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在进行药物的选择时要咨询相关的专家,切忌胡乱服用药物。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