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接发球质量的技术解析

2017-03-19

大家都知道,比赛中如果直接吃对方发球那这比赛是没的打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先要接到球,在接稳的前提下在来求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接发球质量的技术解析,欢迎阅读!

提高接发球质量的技术解析:

一般出台的球接稳用“搓”并不是最好的。因为很难有强烈的旋转(提高击球稳定性最根本的就是保证合理的弧线,也就是旋转),和较好的落点.个人认为“挂”是较理想的.有弧线,落点较好控制.在逐渐判断清楚对方来球旋转后,可大胆的转为“拉”,甚至“冲”.更重要的是你人一发动起来第四板就可衔接起来,连续上手.

一般旋转的出台球“挂”;可慢点,在球的下降或晚期包住球中上部摩擦,如求稳甚至可包球的侧面,用小重心,小动作(直板的中指一定要有感觉,要用到手指的力量.)去摩擦球.落点的控制在对方球台中间,不要靠近底线.这样既使有误差也不会出界,或下网.(直板大拇指调节拍形和中指控制弧线)

有些球友可能还是习惯用“搓”回接.方法也一样,慢点,能出台就让它出台来接.但不要低于台面.要有点“削”的感觉.(好控制弧线).左右不清楚的话就往球台中线送.

好多球友常接不好急长球(上旋居多).明知道是上旋还是吃.(呵呵)常犯的错误是重心和引拍太低,这种球不要退,一退球就低于球网,你再从下往上球肯定高啦,或出界.引拍不要往下,和来球平行,甚至可略高.挥拍不要往上带.开始不要太凶,接稳啦再来追求质量.

接发球一定要多变,不能让对方“站”住.要让他“定”不下来.

变;可以是落点,旋转.还有就是手法;切或劈长,摆短(不说连续摆,起码要会摆一板),挑(起码也要会点一下) 挤,拉,撇.冲.

再说说顺着来球的旋转接发球:最常用的是直板反手切挤.来球急长就多借力,慢,侧拐多就 顺着来球的旋转,再加力摩擦转回去。板型要控制好, 台内球也是同理。

我个人觉得要是自身发球好的接发球也较好,因为他知道对方是怎么样摩擦球的,接发球是经验.每个人发球的习惯,特点不一样。

平时多练(找发球好的打比赛).在旁边休息时可看人家的发球,他一碰球你就想这是啥旋转,再看对方接球对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这样经常训练自己你的判断力会逐渐提高。

接发球最忌动作模棱两可,搓不是搓推不是推,错啦下次记住这是啥旋转,还有就是不能“碰”

乒乓球发球技术动作要领:

一、正手平击发球

技术特点是速度比较慢,力量比较轻,技术容易掌握。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身体离球台约40cm,两脚开立,略宽于肩。

引拍:抛球时,向后上方引拍,球拍拍面略向前倾。

挥拍击球:球拍向前下方挥动,击球的中部略偏上。

还原:击球后迅速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抛球和引拍的时机要准确。

B 挥拍击球时有一个略微向前下方向压球的动作。

二、奔球

技术特点是球速快,落点长,冲力大,球的飞行弧线低,突然行强。常常通过偷袭对方正手位,来实施牵制对方侧身抢攻的战术意图。

(一)、直拍正手奔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尽可能靠近球台。

引拍:抛球时,拍向后引,球拍稍横立起(尽可能与发侧旋的动作相似)。身体重心移至右脚。

挥拍击球:击球时,球拍立起,向前方稍下快速挥动,用球拍击球的中部,击球点要比较低,以降低弧线;尽量使第一落点靠近本方球台的底线处,以便发出长球。

还原:击球后,尽可能停住随势动作。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击球点比较低,与网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球台的底线附近。

C 用手腕的弹击力击球。

(二)、横拍正手奔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靠近近台,身体稍前倾,左脚前右脚后。注意观察对方的站位,决定发球的线路。

引拍:抛球时,持拍手向后方引拍,拍面稍前倾,手与手腕适当放松,腰稍向右转。

挥拍击球:用腰带手发力向前挥,触球瞬间再变化球拍发直、斜两线的角度,提高隐蔽性。触球时手腕有弹击球的动作,重心由右脚向左脚移动,球拍继续向前挥,重心落至左脚。击球点要比较低,以降低弧线;尽量使第一落点靠近本方球台的底线处,以便发出长球。

还原:注意动作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击球点要比较低,与网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球台的底线附近。

C 用手腕的弹击力击球。

(三)、直拍反手奔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靠近近台,右脚在前,左脚稍后,考虑好发球的线路。

引拍:抛球的同时,球拍向后方引,并带动腰向左侧转动,拍面与地面垂直,手腕适当放松。身体重心在右脚。

挥排击球:球拍向前挥动并加速。触球瞬间变化发球线路的球拍角度。充分运用手腕的弹击力量。击球点要比较低,以降低弧线;尽量使第一落点靠近本方球台的低线处,以便发出长球。

还原:挥拍时调整身体的重心和姿势,注意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击球点要比较低,与网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球台的底线附近。

C 用手腕的弹击力击球。

三、转和不转发球

技术特点是球的旋转反差比较大。在使用旋转变化方面,不转发球的使用是以能够发出比较强烈的下旋转球为前提;在落点方面,往往以发近网短球为主,兼顾长球。

(一)、直拍正手转与不转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侧后,以便与发挥腰的力量。

引拍:抛球适当想后上方(应避免垂直抛球),这样可以借上球由向后下方落下来的力。同时向后上方引拍,使拍面后仰,手腕适当外展。腰向后转。

挥拍击球:以腰带臂后向前下方挥动,触球时拍面后仰,手腕加力,身体微向前压,充分运用身体的发力。

还原:发球后,挥拍动作尽可能停住,以利于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在拍触球的瞬间,军顶发球是转或不转。

B 发下旋时,用球拍下半部偏前的部分摩擦球的中下部。

C 发不转球时,用拍的上半部摩擦球的中下部。

(二)、横拍正手转与不转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反体离球台约15cm,重心稍降低,双膝微屈。

引拍:当球抛起后,持拍手向后上方引拍,拍面适当后仰,手腕、手臂适当放松,利于发力。

挥拍击球:当球下降到适当位置(击球点高,发球的弧线会高,击球点低,发球不会过网),持拍手迅速用力由后上向前下方挥拍。击球后,使转与不转两种发球的动作要近似。

还原:发球后要控制动作幅度,并注意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发下旋时,用球拍的下半部去摩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拇指、食指和手腕加强用力,做下旋的摩擦。

发不转球时,用球拍的中上部去摩擦球的中下部,触球瞬间,同样加速。注意体会球拍吃不住球的感觉。

四、侧上、下旋发球

技术特点是球具有混合旋转的性质,易于在旋转和速度方面进行变化组合。是比较常用的发球技术。在旋转变化方面,以侧下旋发球为主,配合侧上旋发球;在速度变化方面,可以把侧上旋发球当作奔球来用。

(一)、直拍正手侧上、侧下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侧向球台,降低身体重心。

引拍:引拍时,球拍向上引,同时腰后转,抛球手抬起。

挥拍击球:球拍向前下方挥动,腿和腰腹用力带动手臂,拍触球时,手臂和手腕发力。触击球后,可使手腕做外展的假动作。侧上旋发球的拍面略微立起,在球拍横向挥动中,摩擦球的中部;侧下旋发球的拍面略后仰,在球拍向侧下方挥动中,摩擦球的中下部。

还原:控制结束动作,利于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引拍要充分,要发挥身体转动的力量。

B 侧下旋发球时,球拍略后仰,摩擦球的内侧下部;侧上旋发球时球拍略立起,摩擦球的内侧中部。

C 触球时动作尽量一致,发力要集中。

(二)、横拍正手侧上、下旋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侧向球台,降低身体重心。

引拍:当持球手将球抛起时,持拍手向身体的后上方引拍,身体随之向后转动,球拍稍后仰。

挥拍击球:挥拍前,持拍手腕应适当外展,球拍向前下方挥动。发上旋时,拍面由后仰逐渐变成稍横立状。触球时手腕向横侧方用力,并微微勾手腕,以加强上旋。发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用球拍的中下部摩擦球的中下部,此时手腕和手指发力。

还原:随势挥拍的幅度不宜过大,以使还原动作能迅速完成。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引拍要充分,要发挥身体转动的力量。

B 侧下旋发球时,球拍略后仰,摩擦球的内侧下部;侧上旋发球时球拍略立起,摩擦球的内侧中部。

C 触球时动作尽量一致,发力要集中。

(三)、直拍反手侧上、下旋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两脚平行或右脚稍前。

引拍:抛球时,拍向后上方引,手腕稍外展,球拍适当后仰,同时腰后转,左脚稍抬起,重心移至右脚。

挥拍击球:击球时,以转腰、身体重心向左脚回转带动手臂、手腕发力。发侧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拍向前下挥转向横侧上方挥动之前;侧下旋发球时,击球点在球拍向前下挥动开始时。

还原:发球后,迅速还原。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运用好腰的力量。

B 发侧上旋时,击球点在球拍向前下挥转向横侧上方挥动之前。

C 发侧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拍向前下挥动开始时。

D 做侧上、下旋发球时,击球点的位置要尽可能地接近。

(四)、横拍反手侧上、下旋发球

1、技术动作标准

站位:两脚平行或右脚稍前。

引拍:抛球时,用肘的上提来引拍,并引向身后,球拍横立,手腕内收。

挥拍击球:挥拍时,以肘带前臂,向身体侧前方挥,这是手腕突然加力外展摩擦球,同时身体向前压。发侧下旋时,球拍稍后仰,尽可能向前下方挥动。在球拍转向侧上方前的瞬间摩擦球的中下外侧。发侧上旋时,球拍稍立起,尽可能向侧方挥。在球拍向前下方挥动转向侧上方的瞬间摩擦球的中部外侧。

还原:结束动作尽量缩短。

2、技术动作关键点

A 发侧下旋球时,击球点是在球拍向前下方挥动转向横侧方变化之间。

B 发侧上旋时,击球点是在球拍向横侧方变化之后。

C 两个动作在击球点上要力量靠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