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理论知识点即将学完,要准备哪些综合练习题的内容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考题展示】
1.(北京市,200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
A.阔绰(chuò) 倔强(jiàng) 无边无垠(yín)
B.挟(xié)持 提(tí)防 斤斤计较(jiǎo)
C.塑(sù)造 胆怯(qiè) 不偏不倚(yǐ)
D.寻觅(mì) 哽咽(yè) 骇(hài)人听闻
2.按要求填空。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3.(广东实验区,2005)默写古诗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解题思路】
答案:1.B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古道西风瘦马
【一试身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踉跄( )( ) 御聘( )( ) 陛下(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缥缈( )( )
2.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 )失马 神通( ) 举世( ) 随声( )
耀武( ) 骇人( ) 趋炎( ) 指鹿( )
3.填空。
(1)《皇帝的新装》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是______著名的______作家。
(2)《智子疑邻》节选自我国______(朝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______一书。
(3)《塞翁失马》节选自______淮南王刘安的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考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6分)
题目: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个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
(1)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小说的标题( )(2分)
A.偶遇 B.换票的悲剧 C.换票 D.成功与失败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分)
第一次相遇:
第二次相遇: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4分)
成功者:
拾破烂的人: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5.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3分)
【解题思路】
这段阅读试题,选文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它不以细节或语言取胜,而是在平淡的对比叙述后,给人一番启发和思考。所以,在解答此题时,要注重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注意前后的呼应,在对照思考中求解,胜算会更大。
答案:1.(1)C(2分)(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2分,意近即可)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3分,每小题1.5分,意同即可) 3.(1)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4分,每处2分,意同即可)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2分,意近即可) 5..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3分,意同即可)
【一试身手】
阅读《蜻蜓和蚂蚁》,回答问题。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1.文中加点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 。
2.蜻蜓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什么?
3.“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在文中具体指 。
4.蚂蚁“那么你——”这句话没有说完。蚂蚁想说什么呢?
5.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描写来说明 的道理。
6.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故事 B.神话故事 C.寓言故事 D.民间故事
三、文言文阅读
【考题展示】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解题思路】
本题的难度主要在5小题。难点在“是”的理解。一般“是”在文言文里都做代词用,但具体指代什么,要视上下文而定。这里的“是”是“这个办法”(即“徙衽以从阴”)。10小题的解答关键要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准确的理解。
答案:
7.⑴移动;⑵离开 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一试身手】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 气味)。”
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官名,侍卫近臣)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⑴齐桓公好服紫( )
⑵吾甚恶紫之臭( )
2.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齐桓公好服紫:穿。 B.桓公患之:以……为患,忧虑。
C.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恰好。 D.境内莫衣紫也:做衣服。
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家甚智其子 ②吾甚恶紫之臭
B.①君欲止之 ②桓公患之
C.①有衣紫而进者 ②而疑邻人之父
D.①何不试勿衣紫也。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4.选出对文中画线句依次翻译不当的一项。( )
A.五件白衣服抵不上一件紫衣服的价值。
B.全国上下好穿紫衣服的风气不止。
C.您对左右说:“我很憎恨紫色衣服的气味。”
D.第二天,整个京城没有谁再穿紫衣服了。
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四、写作
【考题展示】
题目:
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解题思路】
“语文”,可以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眼了。题目中的这句话在审题时要紧紧抓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我们的构思将以此为核心展开。
但如果局限在“语文”与“生活”这两个大的抽象概念上,文章也是难做的。怎么办?那就化“大”为“小”,从细微的生活细节入手。下面这篇考场佳作就是围绕语文课本上多次出现的李清照来书写自己对语文的真切感受,最后,“感谢语文,是你不经意地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让我认识了易安”,紧扣话题,巧妙点题。
范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盐城一考生
一句秋词,唱出了历史的新歌;一声争渡,划过长夜,长久地荡漾在人们心中,无法想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造就了李清照般的女子。
身世悲凉的奇女子,在十六岁嫁入赵家,亲人都希望她能有一个美满的婚姻生活。而世事难测,夫婿的远任,让这位如水的女子,夜驻西窗,寻寻觅觅,度日如年。如柳细眉相会相拧相交,不禁发出“怎一个悲字了得”之感。难以想像是怎样的日夜企盼,辗转反侧,令这样一位如画之女瘦若黄花。她争渡,争渡于沉醉,争渡于迷惘,争渡那日渐沉迷、日渐低迷的日子。她与时间争,她一改夕日清新愉悦的少女柔情,用哀婉苍凉的笔调记下了国家的衰败,发出流离苦、几时休的感慨;她与战乱争,争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与久别的夫婿相聚相惜,她巧集《金石录》,泪洒《漱玉泪》,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苦后,她重新认识自我,“三杯两盅淡酒”,酒淡怎敌晚风急,纤细的手指在弃酒时是否也曾有过“举杯销愁愁更愁”之感。
无论是“镜花水月的女人”,亦或是才女,都敏捷而生动地捕捉了一个“女”字,而历史的沧桑则见证了李清照,一个“一帘幽梦无人近,千古情人独其痴”的女人,一个冷到深处情更酣的女人。
感谢语文,是你不经意地从我身边走过,在不经意的回眸间,让我认识了易安,欣赏了易安,也了解了易安,在她凄苦的经历中,不禁使人心生怜情,疑虑而问,在那沉醉的旧途中,身世坎坷的女子是否已找到了“归路”。
【一试身手】
以“噢!原来这样”这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表达方式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1.liàngqiàng;yùpìn;bì;hài;fù;piāomiǎo 2.塞翁;广大;无双;附和;扬威;听闻;附势;为马 3.(1)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安徒生;丹麦;童话 (2)战国末期;《韩非子》 (3)西汉;《淮南子》
二、1.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 2.冬天到了,蜻蜓又寒冷又饥饿。 3.反问句;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 4.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5.拟人;蜻蜓和蚂蚁的语言;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而忘记工作 6.C
三、1.⑴hào 喜欢。 ⑵wù 厌恶。 2.D 3.C 4.C 5.示例:上行下效。所以,为上者,要以身作则;居下者,不要盲从。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