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传统文化感受1200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摒弃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作文传统文化感受1200字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作文传统文化感受1200字篇一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 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 “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也 “ 乐在其中矣 ” 。他主张治理国家 “ 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夫子曾经说过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以及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 “ 人 ” ,探究的是无限的 “ 人 ” ,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 “ 仁与德 ” 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 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 “ 仁与德 ” 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 “ 代圣人立言 ” 。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 “ 圣典 ” ,背得滚瓜烂熟。
作文传统文化感受1200字篇二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一个具有数亿人的国家;
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时间长河的积累沉淀,已经是非常之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有两样,一是节日,二是道德。
节日,这个词语对我们华夏儿女来说非常熟悉,因为一年四季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可以让所有的亲人团聚,也是拥有重要意义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团年饭,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个店铺旁边都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扬,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包含着浓浓的关爱之意,这时,在广场上每个人都会拿出许多的烟花、鞭炮来放。在晚上时,一起冲上深黑的天空,迸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犹如彩虹般美丽。好看极了。
到了晚上8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人们坐在电视前观看。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猜灯谜。还会到公园里观礼。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对于这个中国的古老传统佳节,还让我想到了一首诗,一首对他乡兄弟思念的感情诗。那是唐朝时期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当是重阳节时,就会想起王维那种思念他乡亲人、兄弟的情景,让我也不禁地感伤起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何其之多,每一个都有故事,述说了节日的来源。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但是,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够完整的记住这些节日了。
每个人都差不多都觉得中国的节日低俗、无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国的节日。例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但是在他们心中是不是有想过,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是否能忘本。或许在他们心中已经没有心里的那份坚持,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坚持,只知道一眛的效仿别人,反而舍弃了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重要的东西—文化。当然,不是一定要抵制外国文化,只要我们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耙,为自己所用,这是可以的,能够让我们借鉴他人的长处,来弥补己身的不足,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一个底线,提醒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人类为什么站在食物链顶端,就是我们心中有那份道德。
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要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锁的牢。
爱护动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这是一首文明礼貌歌。
礼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的意义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意念和行为,是言谈举止对别人的尊重与友好的体现。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间都离不开礼貌这个词语。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涵养标准,品性等。一个好的礼貌态度,留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父母总是说见到人一定要叫。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很听父母的话,一见到认识的人就会叫个不停,什么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高二的学生了,现在的我已经变得不爱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会开口叫人,一般的时候也就会见到熟人才叫一声,这还是老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的缘故,这是礼貌问题。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老师教导我们要守礼貌懂知识,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一个乖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现在的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嘴边一直挂着叔叔、阿姨什么的,会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学笑话,会觉得自己仍然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这也是现代社会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各种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东西已经在人们的心中失去。
但是,有好就有坏,人也有好人,比如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两弹一星邓稼先”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榜样。为什么他们都会被很多的人牢记,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和心中的坚持。正是因为这份心他们能够做出让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从他们的身心上我学习到了一些十分可贵的东西—谦虚、待人友善,更是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但是礼貌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代表了中国人的自豪!
礼貌不用花钱,却能赢得一切,礼貌能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是那些受人礼貌相待的人喜悦!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来继续传承中华的传统美德。
作文传统文化感受1200字篇三
清明节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用月亮历法的农历不同,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一年一度的清明文化节又到了,在这文化浓厚的节日里,有不少丰富有趣的习俗,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踏青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现在我们小学生每年都春游,听说到初中还要到烈士陵园扫墓。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爱。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当今足球运动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项目,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人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现在为了保护环境,节约木材,我们应该文明祭祀,我们给先烈、亲人敬献鲜花。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文化在开封市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在北宋时期形成了清明文化的一座高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清明文化景观。开封市市长周以忠说,清明文化节充分发挥大宋文化深厚底蕴,把清明文化节办成“和谐的节日、文化的盛会”!
3月26日,2011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隆重开幕。杨家将枪阵、包公出巡、北宋九帝沿街赠柳等具有鲜明宋代气息的节目在古都开封上演。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人沿街观看。开封市民也纷纷穿上宋服,参加节日大巡游。此次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以突出宋文化和民间文艺、技艺为主题,吸引了周边9个地市的2000余名群众参与,28个节目涵盖了开封地区优秀的传统民间文艺遗产,其中麒麟舞和大相国寺梵乐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波杨府的杨家将枪阵更是再现了《东京梦华录》中禁军出巡的威严场面。作为中国清明文化名园,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国家5A级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将活化清明民俗,展示宋韵风采。节日期间,丰富的民俗展演项目将使游人“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经再次修改后,将更好地再现北宋的繁华胜景。
清明文化节有浓厚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魂,我们小学生要了解清明文化,它会陶冶我们的情操,培养我们忠贞爱国、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