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桩法

2016-12-09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里的一个门派,那么要想练好孙式太极拳必须先练习好它的基本桩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桩法。欢迎阅读!

孙式太极拳桩法

对于孙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可能有人说,按照太极拳的规矩把套路打下去就是了,还要什么训练方法?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太极拳的“九要”已经规范了身体动作,若真能做到,太极拳也就有相当水平了。如果只想把太极拳当作健身术来练,到了这个水平也足够了。但若想层层进步,不仅健身,而且作为武术,作为修道来学习,那么仅会一遍一遍地打套路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打套路,或日盘架,只是入门而已,说得不好听些,只会打套路的人肯定连套路也打不好,因为他不了解动作的内涵,不了解动作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动作的使用和变化,就肯定找不到做该动作的最佳感觉。天下武术至少有几百种,都有各自独特的训练方法,这些训练方法的产生,就是为了帮助练习者尽快找到感觉,少走弯路,早出功夫

孙式太极拳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桩法,步法,手法等基本功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在盘架和推手中找劲儿的训练法。

孙式太极拳基本桩法

练太极拳也要站桩,这是确定无疑的,俗话说“练拳不站桩,纯粹是瞎忙”。有人认为,太极拳已经是极为缓慢的动作了,在松沉的状态下,肌肉骨骼的负担已经比较大了,站不站桩区别不大。其实不然,其中还是有区别的,动作中体会的主要是稳定与协调,重心的移动,手脚的配合等。而在站桩时主要体会的是周身一体、内外相合的感觉,由于在站桩时不需要动,所以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自己从头到脚的姿势是否正确(九要是否做到。三害是否屏除),自己的意念是否到位(周身上下前后左右是否用意念引领,处于圆满的平衡状态),自己的气息是否顺畅(呼吸吞吐是否与动作的开合伸缩达成了有机的默契)。

桩是一定要站的,关键是怎么站?

首先要站无极式

无极式如平地立杆,头顶天,收重心于两脚跟间,足跟蹬地,如木桩入地,所有要求一如九要,主要训练一轴到底和周身一体的感觉。

其次便是站三体式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桩法,是个很好的桩形,但是练太极拳却用形意拳的桩法,是否有些不妥?难道太极拳本身就没有好的桩可站么?非也。如前所述,孙式太极拳是三拳合一,是以形意拳为骨架的,融合有大量形意拳的内容,所以用形意拳的三体式作为基本桩法,是顺理成章的。三体式的站法,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以及在孙老先生的《形意拳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本文不再赘述,惟关于两手的手形有必要多说一些。在孙剑云先生的书中,所描述的三体式两手的手心是向下的,即除大指外其余四指是指向前方的,这是孙禄堂老先生早年的式子。在孙老晚年的书中,就已经改为塌腕,手掌直立,四指上指(后手也如此)。后者已经传了近百年,是已经定型的姿势,与原来的姿势比,它的好处是“筋长力大”,手上贯的劲要足得多,而且与形意拳、太极拳中的手形动作相同,所以学者在站桩时还应以新式为准。至于孙剑云先生为什么在自己的书中用老式而不用新式,现在无法推测,也可能她觉得老式更平和些,更有利于放松吧。

另外,作为辅助,把太极拳中的几个动作拿出来作为桩步来站,也是大有好处的。如:手挥琵琶式、开合、单鞭等,都可以用来站桩。姿势不同,内中的感觉也不同。如手挥琵琶式,两手如抱球状,力求圆满,前手不如三体式劲大,但后手要饱满些,两手主要体会棚劲。再如开合,两手做开合之势,腿正常弯曲,脚不可并得太拢,此式与一般的养身桩只在手形上有差别,不是手心向内,而是如捧球状。再有就是单鞭,手横向伸开至极处,站起来非常舒服,手臂长劲也很显著。

孙式太极拳练法要点

1、自然、无为、放松

自然:即顺随,不紧张;

无为:即不用后天之力,不强求;

放松:即不用滞力。

2、虚空、无意、入静

虚空:即练功时身心浑沌如一,与虚空等,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万念皆空,空之又空;

无意:即摒除后天杂念,洗心涤虑,返往先天本性;

入静:即心神宁静,恬淡虚无,静若止水,绵绵密密,心息相依,轻飘飘如缕缕青烟,游游荡荡似腾去驾雾。

3、提肛、踏地、圆背

提肛:即缩住肛门,按卦理言,是捕巽之下断,可通任督引来心阳下照,温开寒冰十八层,逆返先天,九转还元,得丹大法;

踏地:即双足十指踏地面,使涌泉空虚,导丹田之气下达,则下元实而生根,生根则神气正;

圆背:可使督脉放松,利于周天运行,使涌泉之气上达。

4、舌顶上腭、百会领气、气贯指尖

舌顶上腭:即补兑上缺,使任督二脉畅通无阻;

百会领气:乃虚静生神之要,可免静则昏睡之弊;

气贯指尖:即结合百会领气,可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升降出入,气机和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