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神韵-慢

2016-12-02

太极拳神韵就在于她的缓慢柔和,起伏连绵。如微风卷舒,似春风指面。起架走势,抑扬顿挫。扬指投足,如临深渊。方园相生,奇正相随。进退转换,左右逢源。古朴高雅,棉里裹铁。博大园润,藏巧于拙。然而,这一组组优美绝伦的造型,一副副争奇斗艳的画面,若没有缓慢为主笔,则无一生成。由此可以肯定地说,“慢”字是各位太极大师的共同要求,是太极拳学里的一个靓丽的字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太极拳登峰造极的关键环节,务必认真过度。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太极拳神韵-慢。欢迎阅读!

太极拳神韵-慢1、慢——太极低架的基础。

太极拳为什么要求低架呢?这是因为低架的太极拳有利于技击,前后、左右、上下进攻或防御的半径弹性大,取胜的概率也就大。正如王宗岳在《太极拳》中说的:“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那么,慢为什么能使太极拳架走低呢?回答这一问题时至少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慢能使动作做的比较合度些,即规范些。二是慢能拉开骨关节和韧带。骨节拉松了,韧带拉长了,周身的协调性增强了,走低架也就成为可能的了。

太极拳神韵-慢2、慢——有所发现的窗户。

⑴、做第一金刚捣碓时,两手在两腿旁侧顺缠抓坛口之前,应先逆缠,即以大拇指领劲,其余四指递个跟上。因为顺逆构成一对阴阳,并且由于双手下按之前,虚领顶劲,肩沉塌腰,此时应大拇指领劲向上逆缠,又构成一对阴阳,妙哉。

⑵、上动不停,双手运至左前方,当转弯向右捋之前,应以左手顺缠,右手逆缠,在这一状态下两手运行的轨迹是两道环形弧线,因为折叠转关需弧形连接。

⑶、以往,每当我做三换掌时,总是稀里糊涂地一晃而过,对错不明。后来做慢时才发现原来做错了。应是:两手在胸前抱球状,接着两手抱球微向前顺转,继而右手顺缠带动右胯顺缠向右、外、后运动,左手逆缠带动左胯逆缠向左、外、前运动,紧接着右手逆缠经胸前从左手上方向左上方穿出,于此同时,左手顺缠从右小臂下方经胸前向里、后、外运动,至左肋侧止。第三掌仿第二掌运行,只不过两手右顺左逆罢了。此招(割麦子)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可以一招制敌。

⑷、前蹚拗步这一式我一直做的不顺手,尽管佟老师数遍指教,但是由于我的悟性较差,因此总是做的不到位。在一次缓慢练习时,我忽然眼前一亮,灵感来了:做完初收动作后,进入前蹚拗步。此时,左腿向左后方画弧迈出,接着,右手小指外侧轻贴于左手大拇指根侧,之后,两手顺缠,分别向里、下、外、前、外、上推出(注意:两手顺缠时手指递个跟上,两手前推时小指领劲,其余四指逐节展开,递个跟上)。于此同时,虚领顶劲,沉肩塌腰,扣膝抓地。我惊奇地发现,一系列奇观出现了。

①面前出现两道拳道弧线(此式可叫推窗望月)犹如两条彩虹穿云而去;

②两掌推出时具有六个方向的力,即混元力;

③两手推出时是沿切线方向运行的;

④两手在旋转前推过程中,共画出了十个园和十条弧;

⑤这里,大拇指领劲逆缠为蓄,小指领劲逐节展开递个跟上踏实为放;

⑥在两手旋转领劲前推的公转下,两手腕、小臂、两肘、两大臂、两肩、两胯、两膝等都分别画出了一个园;

⑦更为奇观的是,两臂弓、两腿弓、腰弓这人体的五张弓在两手的旋转前推过程中同时张开;

⑧推窗望月这一式,在新架一路套路中,多处用到,应是一个立于不败的式子,随时随地都可以防御或进攻;

⑨“太极一”人陈发科说:“陈式太极拳发劲方法有四种: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侧的劲,即是挒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掩手肱捶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不可轻使。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抓我腰或靠紧时,方用此劲”。推窗望月发出的是轮子边上的劲,具有六个方向的力,在五张弓的张力下,强大的螺旋惯性定将对方打飞。

⑸、据太极名家们讲,把云手学好了,一辈子都吃不完。原来我练云手时有两个毛病:一是两肩忽高忽低,二是两手掌左右运动而手指不动。经过佟老师多次纠正和平时的缓慢练习,我终于掌握了云手的正确方法:一是肘先定位,二是身向左转时左手作逆缠运动,右手作顺缠运动,反之,身向右转时右手作逆缠运动,而左手则作顺缠运动。无论那种缠法,都必须严格按照顺、逆缠法的要求去做,两手手指真的递个动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实际意义。三是每向左(右)迈出一步时,左(右)手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圆。四是两手在胸前运动时,均不能超过中线。蓦然间发现,云手的动作不就是武林中著名的金丝缠腕的练法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太极拳神韵-慢3、慢——太极养生的秘诀。

中国当代著名太极拳名家冯志强大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了“慢为养,快为伤”的太极养生新理念,直到今天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们太极拳有一个不成文的宗旨,那就是性、命双修观。性,即指太极拳的特性——技击性,命,即指太极拳的副产品——太极养生。

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认真吸收和科学挖掘太极拳的原始特性——搏击性,另一方面,同时也积极探索和竭力弘扬太极养生的秘诀。人类的终极目标是长寿。文章至此,我们不禁为那些武林中身怀绝世武功的武林超人们的英年仙逝而深深惜叹!人们逐渐发现,缓慢的太极运动有益于健康。那么,缓慢的太极运动为什么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养生呢?下面不妨以手的运动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问题。

“梢节领劲”是张志俊太极拳的主旋律。为了说明梢节的重要性,这里把梢节的概念再说一下。张志俊大师这样给梢节下了定义:“梢节就是人的两手和两脚”。这是梢节最原始、最基本的定义。在长期认真的练拳实践中,感觉“触点即梢节”的梢节新理。应该说这一提法拓展了梢节的原始定义,属于“广义梢节论”,是一个进步,是对张志俊太极拳理论的一个发展。这就是说,太极拳在微观上是可以突破的。相对于手而言,梢节即指手梢。如果你把动作做的慢一些,很容易使手指递个跟上。那么,手指递个跟上有何意义?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十二经络,分别分布在手上和脚上。以手而言,手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手心面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领、手阙阴心包经。手背面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在练拳过程中,如果始终做到梢节领劲,两头卷曲,那么你的十二经络就通畅,十二经络通畅了,气就通了,气通血动,血动病除。例如,如果你大、小肠不很通畅,三焦不通,那么你就注意多做手上的太极运动。如果你脾、胃、肝、胆、肾、膀胱有问题,那么你就注意多做足上的太极运动。因为足上有三阴三阳经。总之,梢节领劲牵动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制约着五脏六俯。环环相扣,主在梢节领劲。因此,练拳时只要做到缓慢柔和,梢节领劲,就能外强筋骨,内壮脏俯,身怀绝技,性命双修。

太极拳神韵-慢4、慢——太极膨胀说产生的土壤。

在张志俊太极拳里,有一个核心的精华——太极膨胀说。这一学说认为,掤劲是太极拳的灵魂。掤劲是一个滚动的、螺旋的多元转动的球体的轨迹。特别强调说,球体感的本质是膨胀,膨胀才产生了太极拳的掤劲。因而球体感是太极拳训练的高级阶段。这里清晰地阐述了球体与膨胀的关系:膨胀是球体感的本质。人们不禁要问:膨胀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正是问题的关键。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大致可以概括为:梢节领劲,五弓齐备,内撑外抱,螺旋缠丝,节节贯穿,相系相吸,一动无有不动是产生太极膨胀,形成球感的必要条件。然而这些必要条件又都必需以缓慢为基本条件,特别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都要历经一个有慢到快,有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事实上也是如此。就以梢节领劲来说,如果做快了,就很难做到手指递个跟上。不能做到手指递个跟上,周身的劲就领不起来。周身的劲领不起来,就不能做到周身一家,不能做到周身一家,怎能做到身备五弓,相系相吸?没有身备五弓,相系相吸,怎能产生膨胀,形成球感?综合上述,不难理解慢是太极膨胀说赖以生成的土壤。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