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培养

2016-12-01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发散思维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培养,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主要由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构成,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起关键性突破作用。它具有开其广度、拓其深度的特性,可将思考的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在多向、扩散、比较中分析,从而产生新颖独特的构思和见解。

发散思维主要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恰当的发散点;二是灵活的发散方式。下面从两个基本环节入手,就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选取恰当的发散点,使思维活动有的放矢。

在教学中,发散点可以是与学生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是教材概念的延伸、拓展,也可以是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运用与推广。恰当的发散点,能够使学生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进行广泛联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发散点一经确定,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围绕发散点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各抒己见。这样既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深化思想认识,又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大胆发表意见的学风。如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事件从发射成功的原因、意义、影响等多角度,展开充分挖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问、不惟上、不惟书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领域。

教师选取发散点要做到胸中有数,切不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否则,就失去了发散思维的应有之义。

二、把握发散方式,启迪学生思维。

根据发散思维活动的方向与角度,发散方式可以分为横向拓展、纵向延伸、逆向思维三种形式。

1、借他山之石,拓宽思维广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断融合,特别是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必将引起政治课教学的根本性变革。《课程标准》要求“政治课与其他各学科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习《一国两制》时,结合有关历史知识,从三国时卫温下夷洲、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大陆与台湾的分离。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台湾政府退出联合国。通过历史与现状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的行为是注定要失败的。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下,祖国完全统一一定会早日实现。立足社会现实,结合历史知识,深化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界限,探寻各科知识的结合点,巧借其他学科知识,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拓宽思维广度,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如我国的对外开放,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就是横向发散思维的一个典型范例。

2、纵向延伸,挖掘思维深度。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与家人共进晚餐,他的妻子端上一碗热乎乎的海带汤,池田尝了一口,感到味道很新鲜。他问妻子放了什么佐料?妻子回答海带汤中什么佐料也没放,海带汤总是比较鲜的。池田想:海带汤为什么这么鲜美?鲜味是怎样产生的?有没有鲜味物质?池田从司空见惯的事例中,将思维向纵深发展,终于研制出鲜美物质——味精,给千万家庭主妇带来福音。

爱德华.德.波诺说过,横向思维是试着在别处打洞,而纵向思维是在挖同一个洞。纵向思维是按照知识的纵向联系,作深入的剖析与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思想政治课既需要深入浅出的讲,而且更需要对某些知识点浅者深掘,于无疑处见疑,挖掘其可教育因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逆向思维,就是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对发散的条件或目标进行可逆性变换,从相反方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的思维活动。目前政治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应有的逆向思维训练,强调

按某一固定格式去分析问题,注重各类题型的回答模式,致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生搬硬套的思维框架,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有责任打破沉积在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教师必须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观念,激发学生对新素材、新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标新立异,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善于将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新组合,产生出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如前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采取的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后扩展到农村;而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就是对“城市中心论”的一种伟大的逆向思维和革命实践。

“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在教学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必将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