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才的训练方法

2016-11-12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它通过文字(书面语言)或声音(口头语言)为媒介来表达。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言,口头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口头语言的好坏代表着口才水平的高低。教育学表明:当一个教师的知识和智力水平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程度,口才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也许你是一位学者,一位专家,满腹经论,却不善言辞,也就做不了一个很好的教师。

平常和学生谈话、交流思想,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善于语言表达,这也是锻炼口才的好机会,只有多讲话,会讲话,才能提高口才。

一、口才是想出来的

那么,“口才”与什么有关的呢?与思想!俗话这样说:“听话听音儿。”这个“音儿”是什么呢?就是内容,就是我之所为“思想”。某某人一开口讲话,大家一听,有内容,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体悟。哎,这就有“口才”了。所以说,你的思想条理了,你的口才就条理了;你的思想深刻了,你的口才就深刻了;你的思想犀利了,你的口才就犀利了;你的思想明晰了,你的口才就明晰了;你的思想新颖了,你的口才就新颖了;你的思想敏锐了,你的口才就敏锐了;你的思想简捷了,你的口才就简捷了;你的思想一针见血了,你的口才就一针见血了;你的思想势如破竹了,你的口才就势如破竹了;你的思想滔滔不绝了,你的口才就滔滔不绝了;你的思想绵远流长了,你的口才就绵远流长了……一句话,你有思想了,就有口才了;你的思想好了,你的口才也就好了!

二、口才是写出来的

名人们说,写作是思维的体操;我说,我写故我思!从我的体会说,写作对于磨砺思想,条理思想,恰当的表达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我想,就教师而言,一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的人,经过新课改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探索之后,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都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和体悟。但是,这些东西可能是点滴的、零乱的,一旦将之形诸文字,诉诸书面,则往往会发现其中的破绽或浅薄。由此可见,“写作”的过程其实不就是使自己的感悟清晰化、系统化的过程吗?不就是对自己的“思想”起到了一个整理作用了吗?

二是,应该说,“想”与“说”、“说”与“写”都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有些问题想得请,不一定说得清;说得清,不一定写得清。有写作经历的教师,恐怕都有这种经验,就是有些问题确实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条理清晰,可一旦写出来却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写作对逻辑、对文字表达的准确程度要求更高。由此,写作可以促进我们深入细致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全面系统的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作的过程自然就成为了我们自身升华的过程。经常写点东西,是可以促进一个教师深入的思考一些问题的。这大概就是刘良华博士倡导写教育叙事,

朱永新教授提倡写教育随笔的原因所在。

俗话说:“武人是打出名的,文人是写出名的。”“写”应该是我们这些“文人”的看家本事,应该是我们这些“文人”研习成果的输出方式和展示形式。而所谓“口才”

,只是指把我们的思考能力或研究成果用不同于“写”的这种方式发表出去,呈现出来而已!所以说,怕“打”的“武人”是不会有出息的,而怕“写”的文人同样也成不了大气候。因为,写不成,肯定也说不成!

三、口才是读出来的

“口才是读出来的”,主要是想说说口才与阅读的关系。

再美的思想也要有表现的格式,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凡思想必有表现的外衣和承载的样式,此之谓“语言”。因此说,你的“口才”必然要与语言产生联系。你的语言素养高,你的言说能力强,你的语言组织速度快,你的思想表述就会完美,就会淋漓尽致,就能富于魅力,自然你的所谓“口才”就一定好!

但是,我们的语言素养,我们的言说能力,我们的语言组织速度,从何而来的呢?我以为,方法的主要之一是阅读!

所以,我还说——口才是读出来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