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了一定要“气壮”吗
人际交往中,人们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想要化解摩擦,调解矛盾,理是“天平”和“灭火器”,故而有“有理行遍天下”之说。人们常说“理直气壮”,应当说,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但是,“理直”了一定要“气壮”吗?
理直也需语柔
2010上海世博会需要大量学生志愿者。上海格致中学高一(10)班应学校号召选拔世博会志愿者,由班长张晓丹和团支部书记杜芸芸负责此次的选拔工作。同学们都很想参加,但是由于名额所限,很多想成为志愿者的同学未能如愿。
落选的董智在班里大声说:“班长以权谋私,凭什么让其他人参加而不让我参加。我不服气,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有的同学也在那随声附和。张晓丹正好踏进教室,听到董智散布的“流言蜚语”,张晓丹平静下来,微笑着说:“首先,我对董智同学勇于提出他的疑义表示理解与赞同。但我可以保证,志愿者选拔过程绝对公正公平,这是经过综合考量后决定的。”他又风趣地说:“董智同学说我以权谋私,我要真是那样的话,第一个就把自己选拔进去了。可是现在你们看看,我还不是名落孙山了么!”随后,张晓丹缓慢而耐心地将选拔标准讲解了一遍。董智不好意思地道歉说:“真对不起,班长,我不该胡乱猜测,更不该那么说你。”张晓丹开玩笑地说:“孺子可教啊!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其他同学听了,都会心地笑了。
董智没有证据就乱说话,张晓丹却没有抓住不放,理直气壮地指责他,而是温和地说明缘由,最终开释了大家的疑问。看似一场硝烟战争,却在短时间内化解于无形。在跟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着像张晓丹这样理直语柔,与其硬碰硬,还不如采取以柔克刚的迂回方式,既可以解决问题又不至于伤害到同学之间的情谊。
为了庆贺自己的69岁生日,丘吉尔在英国驻德黑兰使馆举行宴会。出席德黑兰会议的罗斯福、斯大林应邀出席。
宴会的前半段相当热烈。轮到英国总长艾伦·布鲁克将军祝酒时,布鲁克大概有点醉了,他站起身来,用手中的餐刀敲着他的酒杯,提醒在座的人注意倾听他的高论:“战争中,英国作战的时间最长,仗打得多,所蒙受的损失也最大。所以,论起对战争的贡献,那没有谁能比得上英国了。”
人们明白,这话是说给苏联人听的。
丘吉尔顿时紧张起来,他注意地看着斯大林的脸。
斯大林从座位上站起来,人们以为他将以最严厉的言辞回敬这位不懂事的鲁莽将军了。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向布鲁克将军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欣赏你的说法,我的朋友。”然后,他走到丘吉尔跟前,说:“人们开始谈到贡献,那说明我们胜利在望了。当胜利的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谁也不应该忘记,是英美两国的武器开辟了通向这一个目标的道路。”
丘吉尔这才放下了心。罗斯福听罢频频点头,他接着高度评价苏军的战绩,并提议为苏联红军迫使纳粹军队一退再退的战功而干杯。宴会的气氛热烈而友好。
由这个故事可见,理直语柔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斯大林在艾伦·布鲁克发出狂妄言论时,不是和风细雨地柔语相对,好言沟通,而是理直气壮地反唇相讥,那样局面就会不可收拾,甚至有可能引起国家间的矛盾。刘墉说:“理直气壮和理直气和,后者比前者更显出风度和涵养。”理直而气和语柔,不仅没有丢了理,反而融情于理、情理兼具,还显示了气度、胸怀和修养,有助于在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气氛中缓和矛盾,解决问题。
古人说:“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说的就是有理也要语柔。同学们,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学会得理也让人,义正辞婉、理直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