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保险论文范本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法制体系中两个基本的法律制度,完善社会救助法与社会保险法功能的协调与制度的衔接,对加强民生保障建设、推动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险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保险论文范本范文一:网络保险发展前景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保险相关基本概念,并与传统保险对比指出网络保险的特点,并分析我国网络保险发展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以往的传统保险采用的是营业点销售、电话销售的模式,而网络保险是以网络为营销渠道,以网络为交易平台的保险的一种新型模式。本文从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独特优势、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着手,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网络保险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保险;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0引言
网络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交易平台,实现保险全过程的网络化,全过程包括投保、核保、理赔、给付或赔偿等过程。投保过程包括网络了解保险产品;选择适合险种,根据提示输入基本信息,选择相应投保建议书,或者通过经纪人(网络)进行保险咨询;填写电子保单(是指传统纸质合同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代替,投保人通过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提供的个人网络服务平台来查阅并核实保单内容);通过网银转账系统或信用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经核保后同意承保,并向客户确认签订合同;对整个合同的签订、划交保费过程查询、保单变更、理赔报案、理赔情况查询、验真、续保等业务,投保后客户可以通过网上售后服务系统实现。
1网络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①替代了保险销售人员在业务流程上的作用。从业务流程角度来说,传统渠道的业务流程为:销售人员向投保人进行宣传介绍→投保人产生投保意向→联系销售人员→销售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投保结束。与传统保险不同,网络保险是投保人直接通过网络保险系统进行所有业务,不用经手销售人员就能完成投保。传统营销采用“人海战术”,找顾客上门,绝大多数人群由于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会对这种登门销售比较排斥,这会导致保险公司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保险公司通过网络营销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管理费用、办公场地费用。如上述由于网络保险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保险公司运营成本的下降将会促使保险产品价格有所降低,客户可以获得比其他销售渠道低15%左右的价格,这种保费的降低,肯定会刺激客户对保险类产品的各种需求,使得消费者的风险可以更好的得到转移,得到应有的保障。②可以更好的将潜在的保险需求转换为真实的保险消费。据2012年6月底的政府相关统计报告[1]调查表明,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亿,网民使用率提升至39.0%,较2011年底用户增长8.2%。信息化时代,保险行业可以充分使用互联网平台,更深层次研究网络群体中的潜在消费群体的投保倾向和保险需求,设计出符合网络消费群体的保险相关产品,将网络平台中的潜在保险需求,转换为真实的保险消费。③符合当前消费者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心理。现代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大部分消费者在消费时追求方便和快捷,网络保险超越空间、超越时间限制的服务符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消费者可以不去保险公司营业柜台,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方便地上网,登陆保险公司的网络保险销售平台,只用几分钟就可以用网络平台完成保险产品交易。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网络保险产品的条款项目应该力求更加的通俗化,让普通人群能够轻易理解,以节省消费者的理解时间。
2中国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2010年全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保险公司摸底调查显示,在59家保险公司之中,27家已建立网络保险平台,占保险公司的46%;13家正在筹建,占22%;19家还没有建立,占32%。参加摸底调查的各公司,在网络保险平台建设上的投入同比增长83%,为5961万元。这些数据表明网络保险时代的来临,网络保险既是信息经济时代全球化、网络化的产物,也是保险业发展内在要求。以往的网络销售产品包括家财险、车险、企财险、货运险、责任险、健康险、寿险、意外伤害险等,其中最高的是意外伤害险标准化产品占约为30%。还有的保险公司与一些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保险产品。
2.1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优势
①我国庞大的网络客户群体是发展网络保险的坚实后盾。我国的网络正在迅速的发展,网上支付规模也在以迅猛之势不断地增长,庞大的互联网市场为我国网络保险的增长提供了坚实后盾,这预示着网络保险商机无限。网民的高速增长、网上购物的强烈需求,为我国网络保险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网络保险的快速发展。②网络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林罕•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标明,对于有自行网上购物能力的人更趋向于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选择,不会盲目听从保险产品推销人员的一番话,保险推销人员甚至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所以会逐渐更加趋向于网络保险。
2.2网络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①网络保险中存在的风险。网络保险的交易是通过网络实现,所以发展网络保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互联网安全问题的风险同在。虽然考虑安全问题,网络保险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多层次安全系统,但随着包括Hacker技术在内的其他入侵技术的提高,客户信息的保密性与保险产品交易中的安全性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购买保险的消费者而言,产品是否满足自己的风险保障需求,能否如预期那样快捷理赔,保险产品的简便和客观因素都不能在产品购买之时得到确认,此为产品风险。此外,还有网络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网络交易的有效性问题这也是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们担心的,是属于交易风险。产品风险和交易风险的叠加,使得网络保险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由于上述两种风险,厌恶风险的消费者拒绝在网上进行交易。②部分消费者对电子合同缺乏信任。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前的传统保险,一直以保险代理人为核心推销产品,传统保险体系的营销机制在推动保险业的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消费者习惯了这种面对面交流、面对面签订合同的模式。他们面对着电脑屏幕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的东西,只能看而不能摸的,签订合同会使他们心理有所顾忌,缺乏安全感,无法产生信任,怀疑电子保单的合法性。③部分消费者保险知识匮乏。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对保险的意识逐步增强,但是公众的保险意识整体水平还是不高。部分消费者保险知识匮乏,容易上当受骗。
2.3解决网络保险问题的对策
①建立有效风险评估体系,降低网络保险风险。主要包括:制定并实施网络系统安全规范;预测与防范系统安全隐患;建立与完善系统安全机制;测定与检查系统安全程度;稽查与监督系统安全。要适应实际千变万化的情况,需要建立动态的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并升级安全保障系统,从而防范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网络保险立法应包括:电子数据认证、网上交易与支付、电子合同、在线争议解决、网上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认证等,针对网络保险的特点,还需要电子保险合同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办法等管理办法,这就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协会等相应机构制定有关网络保险的管理办法。②培养消费者对电子合同的认识。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传真、电传、电报、用于数据交换的EDMS、电子邮件)等,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电子签名法》之中(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公安部门及司法部门要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抬高涉及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及个人的违法成本。规范网络保险市场相关制度:对网络保险交易平台、网络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网络保险个人代理实行许可制度;开展保险务必须经过保监会或授权机构的许可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保险公司实行登记备案制度;所有经营网络保险的组织或个人务必要备案,名单让社会广大群众在因特网上免费查询,实现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模式。③提高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认识对于消费者应加强对保险知识的宣传,加强对网络保险知识的宣传。消费者可以通过保监会的网站查看销售网络保险产品的单位名称等信息、确认中介机构资质;拨打保单中的客服电话,确认保单真假,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还应懂得在不小心购买到网络假保单时,应该及时向保险监管部门、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不能因为保费便宜或嫌麻烦而忍气吞声。
3我国网络保险发展前景预测
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网络保险会被越来越多的国民所认识,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保险的网络营销渠道逐渐成为人们购买保险的首选渠道。据北京华凯智博的中国保险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城市居民对保险产品销售渠道的偏好上,从一年前的3%把“电话/网络”购买作为首选,如今已升至8%,是上升幅度最大的销售渠道。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网络营销渠道市场份额占比将达中国保险业的20%,未来10年,中国至少有千亿元的市场规模等待挖掘。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网络推出的保险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消费者可以不用再担心交易过程中或交易之后会出现任何风险会出现风险的,已经完善的网络保险。①应该认识到在短期之内网路保险会与传统保险共存这一点,将网络保险与营业点销售、电话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它们扬长避短,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应引导从事保险业务的单位优化渠道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巩固代理渠道,提升中介品质,探索和规范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新型渠道,逐步形成不同渠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②保险商应将企业的最终目标放在实现完善的网络保险上。网络商务平台作为保险产品消费者与保险单位交互的有效渠道,保险商提供透明、即时化信息,包括:保险机构、保险仲裁商、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针对投保人提供账户(保单)管理功能;不同保险公司在相同条件下同种保险产品的报价对比等。在技术安全方面,采取各种一流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和资料的安全以开展在线保险。采用CA认证技术有效解决互联网交易存在的非法篡改、非法访问、抵赖、拒绝服务等安全问题。③尽快创建维护电子商务发展安全运行的法律保障机制,特别是保险监管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上保险业务进行规范管理,营造出一个有序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尽快使中国网络保险走向理性化和有序化。
4对我国发展网络保险的建议
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商业保险,商业投保主要业务为学生团体平安险、重大疾病险及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并非保障,因此存在缴费高,保障低,收费容易,赔付难的现象。网络保险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争取到这批学生资源。由于网络保险的便捷性,大学生也会更趋向于这种保险。保险公司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应该致力于制定出更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保险制度。如果网络保险能够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这无疑是一种双赢模式,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享受到保险的服务,保险公司则能够保障更多的顾客,获取更多的利益。与互联网界的强手合作。上面提及的阳光保险公司与淘宝网合作推出的航空延误险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既是阳光保险针对电子商务人群量身设计的成果,淘宝网的强大的顾客群的功劳更是功不可没。淘宝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旗下大量客户不但可以成为阳光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购买者,其信用水平和交易记录亦可成为阳光保险新险种的载体,淘宝网广泛的个人用户基础、媒体资源和营销渠道,为未来阳光保险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推广铺平了道路。其他保险公司在发展网络保险时,也充分可以吸取上述阳光保险的经验及手段,寻求与互联网界强手的合作,共同赢利,各取所需。互联网界强手拥有广泛的个人用户基础、媒体资源和营销渠道,而这正是保险公司实施网络保险最需要的资源,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确保更多的顾客,推出最适合消费者的保险产品,促进保险公司飞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调查中心(CNNIC)调查报告.
[2]方华芬.浅谈网络保险在中国的发展[J].2008(2):251-252.
保险论文范本范文二:网络保险法律适用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金融业的发展,网络保险发展迅猛。然而网络保险交易大多依据保险双方的协议进行,存在着较大风险,故此应当构建起网络保险的法律制度,以解决网络保险所存在的问题。网络保险和传统保险联系的紧密性为将传统保险法律制度适用于网络保险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保险法律制度和保险协议的区别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可替代性,通过成本-收益的方法来研究保险法律规范适用到网络保险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效果,从而探究如何将现有的保险法律制度适用于网络保险以解决其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保险;保险法律制度;交易成本
一、保险发展的保障:法律还是协议
由于法律制度滞后,在我国的网络保险中,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大多是依据自定的保险协议来进行。协议虽然具有灵活性强、效率性高的特点,却难以适应保险行业较高的专业性、规范性、强制性、社会性的特点,因而构建网络保险法律制度十分必要。第一,在签约成本方面,成本的内容主要是交易关系的达成,保险法律制度是基于保险这一商业活动所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自然对保险的签约过程有着明确的规定,而协议则是基于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所达成,这种因人而异的协议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从而引发恶意竞争,不利于保险市场的规范运行。第二,在履约成本方面,成本内容主要是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一项法律制度制定的目的之一即是对规范的对象所享有的权利和负有的义务进行明确。保险法律制度对于保险参与人(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均可按照法律法规作出统一规定,而保险协议只能是依照当事人的约定来确认保险参与人相关的权利义务,被保险人横向比较,可能会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履约成本。第三,在违约成本方面,成本内容主要是交易中的违约责任,责任制度属于法律制度中的关键一环。保险法律制度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故对于违约方的责任具有很好地约束作用,反之保险协议由于是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故而违约责任只能是合同上的责任,对于违约行为而言,只能通过民事手段进行诉求,缺乏规范性和强制性。第四,在信息成本方面,成本内容主要是指对保险交易关系的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即是对被保险人的影响。保险法律制度对于被保险人的知情权、请求权等其他权利均可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保险协议由于只由保险的直接当事人进行协商约定,故对被保险人身份的确定及其是否明确知情不能很好地进行约束,进而不能够充分地保障第三人的权益。第五,在监督成本方面,成本内容是指对于保险交易过程的监督,在保险法律制度中,监督制度可以作为其附属法律制度来对保险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一旦遇到问题即可立即予以纠正,而保险协议由于本身自治性,缺乏社会性和规范性,只能由双方当事人参与,这使得保险过程整体上得不到监管,以致出现问题时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保险交易的失败。通过对保险交易成本各环节的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保险协议,保险法律制度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保险交易成本发生的五个环节里,保险法律制度的成本显然要远远小于保险协议,这也使得保险法律制度的引入在利益考量上占据优势,既可以节约成本,提升网络保险交易的效率,又可以保证安全,维护保险参与人的权益。
二、保险法适用网络保险:优势和不足
我国的《保险法》于1995年通过,至2002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保险法》做了首次修改,至2009年重新修改并且实施以来,至今也有近20年的历史,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保险法律。现有的《保险法》总共四章九十三条,其规定涵盖了普通保险活动的整个过程,内容明确。网络保险由普通保险衍生,性质上和特征上依然与普通保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在保险关系当中,网络保险的主体、客体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均与普通保险相一致,传统保险法适用网络保险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网络保险在交易时大多是依据保险人和投保人双方的协议来进行,使得网络保险的运作始终存在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网络保险性质上属于电子合同,电子合同数据的提交和保存往往没有书面记录,一旦因此产生争议,举证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由此也会使得网络保险合同在效力上更容易产生瑕疵,发生争议的可能性也会更大。第二,根据《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的签订建立在保险相对人信息情况的完整性上,而网络始终具有虚拟性的特征,保险人在与投保人签订网络保险合同时并不能依靠传统的方式面对面的去核实投保人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资料,投保人也不能通过保险公司的盖章签单来对合同相关事宜进行确定,这使得在网络保险的运作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进而产生假保单等典型问题,从而使得投保人担心会泄露其隐私,对隐私权进行损害,保险人则担心出现虚假的要约,降低了保险运作的效率,损害了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益。第三,从监管层面看,传统保险法律制度的监管主要在于实体场所的监管,而现阶段保险监管部门尚未出台针对网络保险规范发展的专门制度,对网络保险经营者监管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为少数不法分子利用网站非法销售假保单提供了操作空间。综上,由于网络保险本身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始终不能够完全信赖网络保险,尤其在保险额较大的合同签订中,被保险人更倾向于传统保险的面对面交易。因此,建立网络保险的法律制度对于网络保险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新建还是补充
法律同市场经济一样,存在着对收益最大化的追求,存在着不同主体的竞争以及资源分配、交换关系、交易成本,存在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也存在效率价值目标取向。本文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成本收益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即是在于分析引入该项制度所产生成本的各个环节和是否带来收益的预期,如果收益大于成本,则证实了引入网络保险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保险法律的成本方面,第一,在立法成本上,由于前文所分析的可行性,所以相比重新建立一套与网络保险相关的法律,将现有的保险法律制度引入到网络保险中避免了浪费大量的法律资源,包括立法机关的办公费用、立法工作者的补贴费用等等,第二,在法律的运作上,主要在于法律的宣传推广以及实际操作方面,将现有保险法律制度引入到网络保险中,因为其本来对传统保险行业的影响力以及自颁布以来五年所形成的运行模式和套路,对于网络保险这一衍生于传统保险的新型交易活动而言,整体上现有的保险法律制度在适用时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相比之下,构建新的网络保险法律制度,实施运作和宣传推广等环节都是重新开始,既耗费了资源,也增加了投入,同样提升了成本。在保险法律的收益方面。首先,从收益的主体上讲,保险法律的收益主体主要是保险活动的参与人,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内,其收益的效果正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将保险法律规范适用到网络保险中,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包括在签约、履约、违约以及信息成本等各方面),为当事人双方带来效益。其次,从收益的内容上来讲,主要包括了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等。在经济收益上,将保险法律制度适用于网络保险中,一方面可以规范和维护网络保险的交易市场,使得市场按照保险法律所期待的秩序进行运作,这可以有效的将法律资源的配置和市场资源的配置结合起来,从而规范了保险市场的整体环境,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带来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保险法律的适用使得原本有意于网络保险但对其风险始终心有芥蒂的参与者能够放心的投入到网络保险中,这也必然会扩大网络保险市场,进而带来经济上的收益。在社会收益上,以法律为基础,建立起网络保险的新的秩序,可以极大程度上规避诸如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投保后诈骗保险金、利用互联网非法经营保险业务以及在网络支付环节盗划、侵占保险客户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得交易主体可以在正规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交易。通过成本收益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将现有的保险法律制度引入网络保险中,既可以减少法律成本的产生,也可以增加法律收益,符合保险乃至金融市场的需求,也为网络保险交易活动提供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有助于激励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创造价值,因此其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收益将是长期的、巨大的,这将对我国的保险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也可清晰的看到将保险法律制度引入到网络保险中,其收益要远大于成本,符合经济收益的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网络保险引入保险法:问题和措施
虽然保险法律制度能够并且有必要引入到网络保险中,进而来减少法律成本,增加法律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法律制度可以全盘的照搬到网络保险交易中来。因此,在将现有的保险法律制度直接适用到网络保险时,则必然也会出现诸如法律冲突、适用范围太大等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保险合同的签订方面。首先,网络保险的合同形式为电子合同,这与传统保险的书面合同具有较大的区别。其次,传统保险一般均是以面对面的签订方式进行签订,而网络保险则是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电子数据传送,在此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和保险人的核实处理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按适用传统保险法律制度,则在合同的形式以及签订的方式上必然会产生冲突。第二,在保险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处理方面。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网络媒介的扩散性,对于投保人的隐私权应当予以保护,而传统保险法律制度没有涉及到投保人隐私权的相关内容。对于保险人来说,针对投保人的恶意投保或者保险诈骗等违法性活动,保险人的核实处理的方式与传统保险中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第三、在网络保险的监管方面,由于监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因而传统保险的监管方式也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保险中,应当依据网络的特性进行适当的修改。由于直接将现有保险法律制度适用于网络保险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在传统保险适用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网络保险的特性加以修改和调整,本文针对网络保险的特性提出一些完善网络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网络保险中电子合同的规范
在网络保险交易中,保险合同是以电子合同的形式出现,而电子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方式与传统保险法律制度中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保险法》规定中,保险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可见,在这一点上如果沿用传统保险法律制度,则存在根本性的冲突,故在适用时必须做出修改。必须要对电子合同成立时间和地点、电子保险合同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明确认定。网络保险以互联网为支架,以网络传播为媒介,在网络保险的交易过程中,按照《合同法》的标准模式来说,保险人通过网络媒介来提供格式条款,投保人则根据此要约,输入个人资料,进行电子签名后同认证书一起发给保险人,保险人再完成网络保险合同的签订。可见电子签名对于网络保险合同的签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网络保险交易的成功与否,因此在交易活动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与网络相关的法律制度,如《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等。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正式实施,被认为是中国首部真正电子商务法意义上的立法,它解决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这一基本问题,并对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电子签名的安全性,签名人的行为规范,电子交易中的纠纷认定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传统保险法律制度适用到网络保险中时,应当结合《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对《保险法》第二章“保险合同”中书面的凭证批单、书面协议等签约方式扩展为符合网络环境的电子合同和电子凭证。
(二)网络保险中保险主体权益的保护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因此在网络保险的交易过程中,作为网络消费者的投保人,在其权益保护的问题上,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就投保人的隐私权保护而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没有对隐私权作出规定,但在网络保险交易中,投保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以及保险金额等个人信息必须通过网络提交给保险人,因此有随时被收集、窃取和盗用的危险,对保险公司来说,保护客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是其义务所在,所以要加大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使其不得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损害投保人的利益。在此,应当在现有保险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明确规范告知义务的履行、道德风险的防范等问题。首先,加入保险人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硬性条款,即规定保险人应当对投保人的个人信息负责,如有泄漏、恶意使用等行为,保险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在网络保险交易中,由于签订保险合同并非是面对面的进行,因此保险人并不能据此来进行判断投保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例如未满十岁的小孩来通过网络进行投保或者是他人以本人的名字来签订保险合同等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者作出的网络投保要约行为是无效的。因此,要增加确认投保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条款。
(三)网络保险中保险活动的监督
《保险法》规定的保险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是针对于传统保险的交易行为而言的,如第一百五十五条中:“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二)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发生场所调查取证”。而在网络保险的交易中,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并没有现实中的交易场所,应对交易场所等实体性的条款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网上交易平台的安全准则、网络交易信息平台规范、网络保险的监察审计、网络保险的区域监管等内容。在保险费用支付的环节上,投保人从保险费支付的网页中,通过支付宝、网银等电子转账方式来将资金转入保险人的账户。如果没有监管,很容易出现诈骗等违法行为,故此更应当结合网络的特征加大对网络交易各个环节的监管,在引入现有保险法律制度时,应当对《保险法》涉及监管的内容进行修改。除此之外,由于在网络保险交易活动中,是由投保人以网络为媒介与保险人(网络保险公司或者网络服务机构)来签订保险合同,故不需要保险代理人的参与,因而《保险法》第五章中关于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的规定应当进行适当的缩减,以避免法律资源的浪费。综上所述,要建立和完善网络保险的法律制度,让网络保险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使网络保险的法律制度能够适应现有的《保险法》的基本框架并行之有效,就必须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网络保险中存在的诸多专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2]杨密.保险电子商务发展与电子签名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3]张红历,王成璋.论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成本[J].求索,2006.
[4]傅晓萍.网络保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7.
[5]钱弘道.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法学研究,2004.
[6]张雯.关于网络保险交易的法律思考[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1.
[7]玉军.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导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9.
[8]刘晓星.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2.
[9]祝向军、王金锋.论国际保险市场发展模式[J].保险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