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早有耳闻云:“印度电影片时超长,而且歌舞极多。”今天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亲自感受到了这两个名副其实的印度元素。我本想把它当作一部喜剧片来看,但是影片强烈的主题氛围,使得我不得不分析影片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本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兰彻、法尔汉、拉朱由于相同的专业——工程学而相遇于印度国立工程学院,由于各自不同的家境,三人不得不面对来自家庭和学院的压力,而他们的同学查图尔是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人,兰彻执意要让两位朋友知道死记硬背是得不了第一的,所以在考试中考到了第一,又在查图尔演讲时捉弄他,结果在庆功时遇到查图尔,不得已与查图尔打赌,从而引起了开头查图尔、拉朱、法尔汉寻找兰彻的旅程。并且得知他们的朋友并非兰彻,它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好学而被前首相看重来代替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去上学来获得文凭。“兰彻”虽无属于自己的文凭,但他还是通过几年大学学习而获得了大量知识,更巧合的是,他竟然就是冤家对头查图尔所说的那个拥有500多项专利的科学家,且全球的公司都想得到这个人才。最终,他们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地方找到了“兰彻”,故事终以大圆满的方式告终。
从“兰彻”身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宋濂、东阳马生的影子,他们好学、善学,对学习总抱有满腔的激情,以学习为乐。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宋濂、东阳马生、“兰彻”都是这样的人。
如今,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换言之,就是说已经对学习没有一点激情了,这点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作为学生,对这点是深有感触地,有人曾经问我:“你物理学的那么好,有什么诀窍吗?”我莞尔一笑,说:“学不好物理,不是因为你比其他人苯,而是你对于物理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就是没有激情去学好物理。”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喜剧片而已,但它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却让我受益匪浅。
请记住,学习在于激情。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星期五那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让我的感触很深,看完这部电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分数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为毕业后领的那一张写了墨水的纸、领一本破本子,就让那么多人承受着他们还撑不起来的压力嘛?”
也许,一个学生的成就可以衬托出一个学校的教育。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成就的学生背后又有多少个学生因压力过于沉重而倒下,一个家庭的改变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顺利的毕业,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领一张写了墨水的纸,自己的家庭就没办法过上好日子,只会使他们盲目的去读书,堕落在压力之中,体会不到世界的幸福,没有时间去体会朋友之间的快乐,轻松的去过一天。
学习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实践中,只是一个死读书的人,把一切的定义都背了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也许就像兰砌说的一样,在学习上,你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但你们会说这是 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兰砌他不会因为学习而过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实践,探索他需要的知识。
从电影中我认识到。在学习上不要太过分的压迫自己,篡夺自己的快乐,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与压力。在生活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老师也不要给学生太多的压迫力,这只会使一个个学生在沉重的压力中倒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电影,永远都是人们精神上最大的支持物,让人有种无限的遐想空间,在这里面会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慰藉,总能在里面找到与你身上或者身边人事物所契合的点,这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周末没事看了一部同事极力推荐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听着名字很俗气,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了,让人回味良久。
这部电影的名称起的搞笑而肤浅三个傻瓜,但是三个傻瓜却演绎了一条人生的自由之路。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活的激情,年轻人对梦想的执着与现实的屈服之间的矛盾,故事以倒叙的形式,穿插着回忆娓娓道来,剧中的舞蹈和歌曲优美流畅、诙谐的搞笑台词和情节让人乐不可支,无数动人的催泪点以及风趣的话语诠释了友谊的宝贵,更重要的是说出了全球的普遍教育现状。
电影中的三个主人来到印度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里的管理森严,考试繁多,大主人公之一兰彻阳光、充满激情和梦想,他敢于挑战传统,由于挑战老师,他被勒令驱逐出教室,不能上课他就想上什么课就溜进去听;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工程学,喜欢发明,看得到什么机器就拆,兰彻在学校成了异类,但成绩却是非常优秀。但他的两个好朋友成绩却差得很:一个因为不喜欢工程学喜欢摄影而成绩总是最后,一个虽然喜欢,但是总是怕考不好对不起家人而压力重重造成。兰彻最终成为印度有明的科学家,有40多项伟大发明,多少企业想与他合作的成功人士。影片给出了关于学习、成功的真理,学习的好坏在于内因,在自由、在兴趣、在激情、在梦想、在坚持。每个学习者要学会放下包袱,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自内心的喜欢学,有兴趣、有热情、有激情,坚持不懈才会成功。我想乔布斯、盖茨的成功就是这样的吧!我也想到:我们现在提得多彩教育是多么及时,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特别是这些天才儿童,我们更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也许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在他们之中。
作为一个教育者,这部影片带给我更多的思考,影片中反映的虽是印度的教育现状,但却合我国差不了多少,电影中两个镜头,使我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多思考。镜头一:老师在讲“机器”的概念,让学生回答,主人公兰彻兴奋的站起来,举出了生活中很多关于机器的例子,却没有说出准确定义,老师很生气,让另外一个学生说出了定义,兰彻据理力争,挑战老师的权威,遭到老师驱逐,不能呆在课堂。镜头二:兰彻公开和主任说学校教学问题,教育制度的问题,主任这个老古董勃然大怒,把兰彻拉到课堂上让他当堂演示怎么上课,兰彻随即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名词,告诉大家:一分钟时间,可以用任何参考资料,找到这2个名词的意思,一时间所有学生都开始行动,连主任也在快速寻找答案,一分钟到了,谁也没有找到答案。大家目关投向兰彻期待他来解答,兰彻却道出这两个词其实只是同学的名字。一分钟前大家还在各想各的,但一分钟后,大家精力多么集中。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课堂,想到了我们的老师,虽然电影有些夸张,但有时我们在课堂中也出现镜头中所出现的情节,我们作为权威不允许学生的侵犯;我们在教知识的时候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过多依靠课本和教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没有焕发生命活力……电影中的情节使我浮想联翩,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真的要放下架子,站在学生的视角上,还课堂给学生,实施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给学生自由、给学生实践,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