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

2017-02-21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五种职能

l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l 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

l 贮藏手段

l 支付手段: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l 世界货币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通货紧缩:货币升值,物价下跌。

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进口上升,出口下降,外向型企业失业率上升,外汇储备下降。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l 买方市场:价格低。

l 卖方市场:价格高。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l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越小。

l 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商品价值量越低;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该商品价值量越高。

l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2)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

l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l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l 调节生产规模

l 提高劳动生产率

l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水平越高。

3.正确的消费心理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摒弃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要坚持求实心理。

4.正确的消费行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我国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1.如何成功地经营一家公司?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2)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营利主要来源),结算业务(如:手续费)。

2.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

3.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在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中,政府债券风险最小。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

(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l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l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l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l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l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l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l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l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

l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l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4.违反税法的行为

l 偷税

l 欠税(超过纳税期限)

l 骗税(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出口退税)

l 抗税(用暴力或威胁)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

l 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或为了不正当利益。

l 盲目性:生产经营者 “一哄而下(上)”。

l 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l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l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l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有哪些?它的实质是什么?

l 利: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l 弊:它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l 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