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企业家创业故事

2017-03-11

现在创业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许多的草根企业家创业也数不胜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草根企业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草根企业家创业故事篇一

我出生一个平穷的家庭。曾因为生活所迫多次徘徊在死亡边缘,也因为贵人相助起死回生。我一直相信命运会为那些努力执着的人开路。现在的我希望做更多的公益活动,帮助那些困难但执着追逐梦想的人,因为我深深理解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加重要和宝贵。

怀揣意志梦想,艰苦生存之路

1991年,17岁的崔兵揣着175元和一床被子,便独自离开家乡,来到向往的大城市——上海。憧憬的大城市应该是工作好找,工资又高。但现实并不是如此,年轻又没有一点工作经历的他,遭到各个部门的拒绝。最艰苦的时候,崔兵就在菜市场捡一些烂菜为生。幸运的是,一对夫妇帮助了他一把,给了他30元钱。崔兵抓着这根救命稻草,模仿夫妇开始卖菜。凌晨2点起床去菜场批发蔬菜,再挑7公里的路到另外一个菜场去卖,一天只能挣5块钱。

卖菜又苦又累,聪明的崔兵开始茶叶蛋,但不幸的是骗子以玩游戏的方式将卖鸡蛋挣来的200多块骗走了,再没有本钱去进鸡蛋去卖了。百货商城老板看他挺可怜,便介绍一份车间搬运工的工作给他,之后经过老乡介绍去背水泥,最多的时候7天6夜没有躺下休息,将轮船上1000吨的水泥背到车上,连续加班导致年少的崔兵营养跟不上,在工作时吐了一摊血。

不满足于现状,充分利用时间

辛辛苦苦一年过去了。过了年之后崔兵经过亲戚介绍去了杭州餐馆,在洗碗洗菜的期间,聪明的崔兵开始跟着厨师学厨,一年之后便换了餐厅做起了厨师。一个月2000元对于90年代的经济水平,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崔兵并没有因此松懈,这也是崔兵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他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一直利用有限的时间,挣更多的钱。

在杭州1992年——2000年9年间,为了增加收入,给家庭分担责任,崔兵利用下班的时间摆地摊,卖“茶叶蛋”、“杂志报纸”、“日用小百货”、“服装鞋子”、“夜排档”、“太阳镜”等一系列小生意充实了自己的生活。9年间的小买卖崔兵积累了十几万的收入。

富足不忘恩人,巧遇人生转机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崔兵请了几天假,放下小生意,回到上海,想要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寻找恩人的途中,崔兵在城隍庙的夜市上看到一个水泄不通的摊位,卖的是成人益智玩具,这立马吸引了他。崔兵在杭州摆夜市这么久,从来没有看到杭州有卖这种玩具,于是崔兵批了一些玩具到杭州区卖。发现了玩具的巨大商机,崔兵辞去了厨师的工作,在吴山夜市销售益智玩具,生意相当火爆。

卖成人益智玩具让崔兵挣到了第一桶金。但是市场一直在模仿,没有一个生意可以让一个人独自做下去,不久市场便出现了很多成人益智玩具。后来崔兵又来到上海看看有没有新的商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崔兵发现了木制玩具,它是铁质玩具的升级,它更环保,更适合放在手中玩耍。

日均2000万现货仓储,同行第一

2000年,崔兵转站义乌,将目光瞄准更大的全国市场。2003年,他来到了中国木制玩具城——云和,创办了“丹妮木制玩具厂”。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2009年崔兵果断决定,将玩具厂转型升级为“浙江丹妮婴童用品有限公司”。从前期生产杂牌玩具到打造自主品牌“丹妮奇特”系列益智玩具,丹妮玩具从最初的3000平钢棚,发展为现在的10000多平工厂,在全国有138个代理商,2000个销售终端,3000多家网店销售商。木制玩具有了更新的方向,成功的将动漫文化完整融入到玩具当中,让单一的木制玩具增加了丰富的内涵,能够将木玩与动漫文化相结合,使木制玩具增加了幼教价值,有更好的可玩性,让孩子在边玩边学中有进一步的提升。

企业荣誉

心怀感恩的心,用情温暖社会

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崔兵一刻没有松懈,总是勤奋的要求自己。因为自己的创业历程中,曾受到过贵人帮助起死回生,崔兵一直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多年以来,只要是崔兵觉得是有前途的,励志的人,都会拉他一把。

崔兵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在听到FM财经频道发出的爱心活动,了解到在丽水就有这样一群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崔兵马上就做出了反映,第一时间与太太到童装店买了很多漂亮的衣服,决定给每个孩子送两套衣服,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给每一个孩子配4套玩具。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在崔兵身上看到的不是一个企业家的膨胀傲气,而是他的爱心、他的善良、他的温和,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温暖着社会,将爱传递。

草根企业家创业故事篇二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下创业,从老板加伙计2个人起步,当年实现产值300万元,2009年产值600万元,2010年1500万元,2011年产值达4500万元,2012年与常州机电学院实现校企合作,2013年开始产值超亿……

5年不到的时间,这家初创的模具企业逐渐发展成一家为世界500强企业专业制造高端注塑模具的企业,从默默无闻到业内颇有名气,展现着既快又好的发展势头。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公司掌门人贾玉平竟是一位12年前从常州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由模具工学徒起步,今年才31岁的武进区政协委员、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玉平。

创业之因:“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只是为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3年出身于武进农村,家在武进成章(现在已经划归嘉泽镇),因为父亲很早就开始走南闯北经商做生意了,家境还算殷实,所以小贾8岁前的生活基本上无忧无虑。然而1990年父亲却在一次绿化生意中上当受骗,不仅亏掉了家中所有积蓄,当时还欠了别人20多万元。在那时的农村,这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沉重债务让小贾家从此一贫如洗,还有一些债主时不时上门讨要欠款。

“我刚刚懂事的那几年,我们一家人逢年过节总是在被人上门追债的窘迫和无助中渡过的。至今我还记得,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尽快还债,我们家无奈之下只好租了20亩地开始种树苗,为了看管好这些对于我们家来说像宝贝一样的树苗,晚上就直接睡在地头的草棚子里,父亲睡在这头,我睡在那头。”小贾对于曾经苦难中的生活仍记忆犹新,“所以我一直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里尽快摆脱贫穷的现状!我要努力证明我们家不会始终贫困、不会永远输给别人。”

12年前,贾玉平在常州高级技工学校选择了模具专业。毕业后,家庭清贫的小贾毛遂自荐想去常州城里一家比较有名气的模具厂当学徒。可老板认为他是常州本地人,不可能经受得了车工、钳工那份艰苦,当时竟然坚决不收。小贾靠软磨硬泡、承诺愿意不要工钱在生产车间学徒,才最终留了下来。

然而学手艺、长本事,又岂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在模具行业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更是凸显,由于工厂里钳工组开模具基本上都是实行的承包制,很少有师傅真正肯把自己的所有技术都无私传授给徒弟。因而小贾硬是拼着一股执著劲儿,在厂里重活、累活抢着干,白班、夜班连轴转,认真观察、细细钻研,掌握着模具方面的技术活儿。

“那时候我一心只想好好学个技术,尽快赚钱贴补家用,所以在工厂里干活不分白天黑夜,简直是豁出去了。还记得做学徒的第一天,月工资只有300块钱,可当时除了交房租、简单的吃用开销外,我竟然还每月存上了100元。”对于当时的小贾来说,游玩、消费更是连想都不会想到的事情,“那时我比较喜欢吃苹果,可有一次整整4个月没能吃到一只苹果,因为我每天上班时天还没有亮,商店都还没开门,等到下班回宿舍,又已经是深更半夜,路上的店家都已经打烊了。”

而说起小贾下定决心出来创业的原因,小贾回想道,“一次工厂接到一笔意大利模具订单,金额大概在2000多万元,由于时间很急,老板让我做,我带人连干了6天6夜,困了就在车间里打个盹儿,最后把活干圆满了,可结果还是受到了老板的一些批评。”小伙子年轻气盛,想着只有自己干一番事业,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件事让我明白,打工永远只是打工,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所以我最终选择了自己出来创业。”

2008年起艰难创业:“磨难给了我更好的台阶,只希望拼出自己的精彩!”

事业的成功总是让人心生羡慕,然而创业的艰辛却往往无人可知。2008年9月19日,贾玉平的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在长三角模具城正式创立。然而这一年,恰是金融风暴来袭之年,贾玉平的公司整整半年没有接到活干,许多好事者更是到处传言说“贾玉平肯定撑不到年底工厂就会倒闭”。这些都让小贾感到压力重重,小贾的自尊也从不允许他就此怯懦,他坚信,“我一定可以成功的!”

而事实上,创业之初,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技术管理,基本上没有家人朋友看好他的选择,“我父母经历过生意的失败,更是没法忍受因为没钱带来的难堪和屈辱,他们不希望我再去冒这样的风险;我在厂里越做越好,可以拿每年30多万的高薪,而我的师傅和师兄也认定了我出来可能连一年3万都拿不到。”

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中,小贾公司10多人的团队也没有裁减一个人,“我那时为了业务甚至还一个人开着辆破车,一天来来回回去了上海三趟,高速公路上,实在困得没法子,只能自己打着嘴巴,让自己保持着必要的清醒。”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碰壁更是在所难免,“企业靠的是创新技术,但是要技术和设备,就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创业之初我压根就没有太多的资产,公司受到牵制,大多数还是用的旧设备。为了打破资金的壁垒,我只能四处借贷求担保,但是大环境的影响使我屡屡碰壁。”然而,小贾并未气馁,终于长三角模具城的一位老板看中了小贾所创公司的后劲,愿意担保才帮助小贾渡过了最初的难关。

创业之初,小贾跨进的是家电的门槛,然而敏锐的他觉得汽车的模具行业将具有更大的潜力,并会逐步走向高端市场,因而他毅然转向,“做生意也是如履薄冰,当时真是痛苦的抉择!”然而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贾玉平成功了。

凭着对模具的一腔执著、敢于创业的一份拼劲,以及至真至诚的经营理念,贾玉平创立的博赢模具公司在模具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不仅公司产值呈几何级数往上窜,其模具品质和科技含量更是不断提升。如今公司主要生产各种注塑模具,并以汽车塑配件为主,主要为沃尔沃、奔驰、宝马等世界知名高端汽车厂做原厂件开模,其精确度和质量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2013年始公司产值超亿:“从制造转向‘智’造,才能抢占市场。”

争取到高端客户的订单非常不易,深知这一点的贾玉平,十分珍惜公司在模具界的这一高端“地位”,丝毫不敢懈怠,始终将一系列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贯彻、落实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质量是我们企业立足的根本,如果有哪一次我们把客户的模具做糟了,要想再争取这家客户回来,那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每件模具都开发成功,贾玉平不惜血本、花费巨资进口各种模具检测设备,目前公司所有设备投资总计达到了3000多万元。

着眼于长远的发展,贾玉平毅然决定与常州机电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并于2012年8月把公司从长三角模具城整体搬迁到了常州大学城的常州机电技术学院,还联合创办了常州机电博赢模具学院,自己兼任院长,共同创建了模具技术研发中心。

“我们进驻机电学院,由机电学院提供场地,博赢公司提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共同成立了大型的、完全现代化的机电-博赢实训工厂,为的就是希望与常州机电学院更好地进行广泛而且深入的合作,更好地取得生产与教学双赢的效果,并期待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此次的校企合作,贾玉平满怀着期待。

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在全体员工不懈的努力下,博赢先后开发成功双色模、包胶模、多层节能模、旋转模具等高端模具技术,并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奖,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认证。2012年以来,更是获得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3个、常州市高新技术产品3个,同时再次成功申请了21项国家专利: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明专利4项。前不久,企业的“汽车D柱注塑装饰板”项目获得了国家模具工业最高奖“精模奖”二等奖,也是省内唯一获奖的民营模具企业。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得到了科技项目免息贷款的支持,现在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贾玉平相信,“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一个共性:前期科技投入大,成果转化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在前期源源不断的投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个过程中,科技金融、政府项目等都能让企业更有底气,促使企业走得更远。所以我认为,企业敢于增加科技投入,就是对当前经济发展的信心表现,这个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的引导。只有始终坚持创新、创造,不断完善和提升每一道生产工艺,努力实现由制造企业向‘智’造企业的转变和转化,我们才能更多的抢占市场份额,取得真正的成功!”

草根企业家创业故事篇三

张天任有两个身份,他不仅是天能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他的村里目前走出了一百多位百万富翁,三十多个千万富翁,而村民大多数都在他的公司工作。

这一切,无论是他个人的成绩,还是村民们生活切实的改变,都源于张天任的创业。张天任觉得创业很苦,非常艰辛不容易,过程中有煎熬,却也别有一番味道,是挑战,更是磨练。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却会被困难吓跑。而他无疑是前者。

1988年,张天任拿着拼凑来的5000元,顶着29天还账期的压力,接手经营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村办电池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如今,这家企业成为年销售额300亿元的电池龙头企业,而张天任也资产过亿,拥有天能动力国际集团(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代码00819)董事局主席、总裁等多个头衔。

张天任最为自豪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无形催生促进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如果现在有当初做电动二轮车的决心与信心,让新能源汽车发展,那我们这些草根企业家,将又有一次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

5000元起家创业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努力,但也需要看清形势,要顺势而为。”对于时下热门的“创业”话题,张天任这样理解。

27年前,抱着一颗发家致富、让村里人有班上的初心,张天任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村办小厂长兴蓄电池厂(天能集团前身),开始了创业之路。“我东拼西凑借来了5000元作为流动资金接下了这家村办企业,当时没人懂技术、管理、市场、品牌之类的。”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影响了一个产业的发展。

之所以会接手这个企业,并非是张天任脑门发热,而是他通过一些信息渠道获悉,未来石油供应会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未来“以电代油”是一个趋势。而当时正好遇到农村供电不足,经常停电,蓄电池恰好能通过能源的转换与储存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张天任断定这个行业有无限潜能。

“当时农村经常停电,一个星期供电仅一两天,或者一个星期晚上10点至12点才给电,这实际上便催生了一个应急电源产业。因为应急灯可以在给电的时候充电储能,停电的时候照明,这可以解决占人口多数的农村用电问题。”张天任向记者解释道。

为了找市场,张天任跑遍了当时上海浦东几乎所有做应急灯的小工坊,寻求与他们合作。“那时我身兼数职:老板、搬运工、业务员、技术员、会计。每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赶头班车,扛着一包电池进城去推销。对方要测试电池的质量及容量,我们一等就是8小时。最终,浦东的7家应急灯制造工厂都与我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努力,张天任接手的这个村办企业,第二年便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从原来接手前的19万元年销售额,到接手第一年后攀升至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过200万元。

正当蓄电池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张天任却产生了危机感。当时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电力的加速发展,农村已逐渐缓解了供电不足的困境,应急电源的销量有所下降,市场在逐渐萎缩。

“发展要看形势。”张天任始终坚信这个道理。对市场敏感的张天任发现电动车电池是一片可以挖掘的蓝海。

事实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因为摩托车污染及安全性能问题,部分城市开始禁止摩托车行驶,但老百姓的出行问题又亟待解决,这便给了电动自行车发展的空间。但电动车行业经历的两次大起大落,根本原因在于电池问题。

在看到市场前景后,张天任及其团队花费2年的时间来研究电池,并且取得突破。他们研究出的电池充一次电可以行驶60公里,电池寿命可以达到6个月甚至一年,而当时市场上的电池充一次电仅可以行驶20公里,电池寿命仅为3个月。

因为巨大的优势,使得张天任的电动车电池迅速得到推广,并且占领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市场。2007年6月11日,作为天能动力国际集团的一员,天能电池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76亿元,并且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浙江省湖州市首家境外上市公司跻身国际资本市场。

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过渡

借力过去十多年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天能集团在电池领域确立了自己的龙头企业地位。目前,该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张天任认为最自豪的并非自己的上亿身家,也不是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的称呼,而是自己的创业无意中催生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上万人的就业。

中国电动自行车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现在保有量大概2亿辆,并且每年还以3000万的速度在增长。这个产业有200万人就业,每年产生2000亿的GDP。

而当时,张天任接手长兴蓄电池厂时,企业仅有20多个工人,目前连销售一起已经超过3万余人。“其实,我从事的制造业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这个产业的门店销售人员、维修电池等,背后是近10万个家庭。”他说。

产业的发展总有周期。张天任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动四轮车(下称“电动车”)也会像电动自行车一样迎来巨大市场需求的时代。在天能动力2014年中报中,对电动自行车产业进行了这样的阐述:电动自行车产业在中国已经高速发展超过15年的时间,产业周期已到成长期的后段,将密切关注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发展情况,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共同开发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

据创业点子网了解,2013年,天能集团在中国城市微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为51%,已经分别跟奇瑞、吉利、康迪、上汽、时风、绿地方舟及银泰等一百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且开始拓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分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在2014年上半年,天能集团实现纯电动汽车电池销售额约人民币2.98亿元,与2013年同期比较增长32.4%,占集团销售额约4.5%。

电动车分为低速电动车和高速电动车。有专家估计,这两个产业加起来规模将会有10000亿的规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微型电动车的销售量大约在20万台,相比2013年增长60%以上,保守估计,2015年的全国销售量增长会超过100%。可以说,市场增长正处爆发期。

张天任认为,新能源车辆发展以后可以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起到作用,解决雾霾问题。同时,也能改善民生,还有扩大就业,并且拉动产业链发展。“在三四线城市,低速电动车是既环保又实惠的交通工具。充一次电能跑100公里,对小城市的人来说足够了。”

为此,张天任三年来一直在两会上提议发展微型电动车,呼吁国家放开对微型电动车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多种电池路线、多层次电动汽车发展。“如果突破了政策等相关瓶颈,微型电动车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这个产业发展也将带动更多的就业及经济增长。”

就是这样,不断遇到危机,也不断发现商机,不断创新。张天任用20多年时间,将一家年产值不到8万元、负债却达6万多元的村办小厂,打造成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产销量连续10多年稳居国内同行业首位的上市公司。张天任从创业中的每一次困难挫折中都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方向,善于观察、大胆创新、抓住机会,促成了他创业的成功之路。而面对未来的发展,张天任希望能够不断创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带领企业和乡亲们不断创业向前。

面对创业——一定要有方向,一定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遇到困难——危机之中必定存在商机,要善于观察,找到突破。

创业妙招——创业要找准大事,看准国家形势,政策导向,市场缺乏什么,顺势而为。

创业寄语——创业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要看准方向作为基石,咬定目标坚持到底,不断开拓创新。

世界杰出华人奖、中国民营经济年度人物、2009风云浙商……头戴诸多光环的张天任仍然在创业道路上坚持执着、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他曾说过“做实业很辛苦,但要能吃苦、愿坚守。创业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在此创业点子网希望张天任代表未来的创业之路越来越宽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