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论文

2017-06-08

高校大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主体,但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令人堪忧。家庭、社会、感情、生活、学业是他们产生挫折感的主要成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论文篇一

《高校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分析》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现代教育的主体,但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令人堪忧。家庭、社会、感情、生活、学业是他们产生挫折感的主要成因,针对这些成因,可以从家庭教育、社会需求、学校管理以及学生个人方面着手建立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四位一体

作者简介:王佳浚(1986-),女,山东威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郎涵光(198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学院,助教。(山东 威海 264209)

“90后”是现代大学生的主体,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他们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挫折感,而承受挫折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偏向采取极端手段释放这种压力,进而引发各种悲剧。基于此,通过调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可以了解高校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以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级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563份,回收比例为78.15%,调查对象涉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多个院系,包括汽车学院、信息学院、海洋学院、计算机学院、船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其中女生422人,所占比例为27%,男生1141人,所占比例为73%,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主要原因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以理工科为主。[1]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012级高校大学生,作为“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被各种“诱惑”包围,他们追求的是独立与开放,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群体面对挫折仍保持相对乐观的心态,接近58%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一阶段遭受的挫折不多,2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一阶段遭受的挫折非常多。

1.被调查群体遭受的挫折来源呈现多元化

问卷调查显示,情感、生活、学习、家庭、社会五大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成长(见图1)。尤其是学业方面成为他们现阶段遭遇挫折的主要来源,面对学习不及格,61%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应付,31%的学生表示很担心,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面对挫折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见图2)。

2.多数被调查群体面对挫折采取自我疏导的方式[1]

被调查群体中近60%的学生认为面对挫折,可以自我排解、自我疏导,仅有4.93%的学生会逃避挫折,2.3%的学生会不知所措,32.5%的学生会找他人倾诉。可以看出,虽然“90后”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承受各种挫折,但是他们还是愿意直面挫折,并能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面对的困难,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别人。

3.被调查群体面对挫折,倾诉的对象呈现多样化特征[1]

据调查显示,面对挫折,除了自我疏导外,近32.5%的学生会倾向于找他人倾诉,其中,63.92%的学生会选择向周围同学倾诉,19.51%的学生会倾向于向自己的父母及家人吐露,还有12.41%的学生利用网络等新的媒介方式进行自我调适,仅有2.88%的学生会选择向师长倾诉自己面对的困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比较倾向于和自己的同龄进行沟通与交流,相对而言,家长以及师长与他们之间沟通很少,这也造成师生之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二、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成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快速变革使得“90后”大学生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感情、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力的范围更广、类型更复杂,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挫折感。本文根据被调查群体遭受挫折的来源进行成因分析,发现产生挫折感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年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因素。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一方面承受来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据调查显示,58.61%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对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父母从小给予他们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生活中尽量帮助孩子解决各种困难,使得青年学生丧失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再加上刚刚升入大学,很多青年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他们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许多性格相对内向的同学因此陷入挫折的困境。

2.社会因素[2]

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加大,各种国外思潮不断涌入,新的媒介方式的产生,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要求他们应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被调查群体中,54.77%的学生在与人相处时表现的很自信,40.63%的学生则认为自己不是特别自信,人际交往能力需要加强。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面临就业挫折,进而引发心理障碍。

3.感情因素

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三种情感关系,即亲情、友情、爱情。在家庭因素分析中,父母的高期望是青年学生产生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于一些单亲家庭或者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承受着给父母提供较好生活的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在面对感情挫折时,46.06%的学生会不知所措,在处理恋爱问题时他们面临较大的压力。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40.63%的学生会表现的很不自信。

4.生活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上涨趋势,但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青年学生未来将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对未来生活状态尤其担忧。75.5%的学生认为生活压力与挫折之间有关系,仅有22.07%的学生认为两者没有关系或者好像没有关系。

5.学业因素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强制学习下,对大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再加上每个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多数学生丧失了之前的比较优势,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面临学业不及格。统计数据显示,高达92%的被调查群体对学业不及格表示担心,仅有5.88%的学生面对学业不及格完全不理会。

三、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建议

综上分析,尽管被调查群体认为自己面对挫折时可以通过自我疏导或者其他方式缓解压力,但是他们面临的压力类型多样、范围广泛,为了避免各种悲剧的发生,针对此次调查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12级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3]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目前2012级新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的宠溺心理使得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逐渐减弱,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当学生面对逆境、挫折时,一部分心理脆弱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极端手段逃避问题;其次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以及从小“包办式”的管理模式使得家长在做决定时往往一意孤行,不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这也造成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离开了父母的管理,自己又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他们往往陷入学习困境,甚至面临退学的境地。

2.社会需求方面

高校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即供给人才,而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即需求人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保障。

3.学校管理方面

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并加以关注;其次,应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在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可以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如“小鸡快成长”、“信任背摔”等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其从小游戏中领悟大道理;最后,应加强对学生主要干部的培训,在班级设立专门的心理委员,建立自下而上的心理咨询体系,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4.学生个人方面

树立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凡是进入大学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基本都是班级的佼佼者,过度自信的心态使得他们认为自己不会面临挫折、逆境,或者面临挫折、逆境时自己可以从容应对,但当其遭遇挫折而又无法从容应对时,就会产生挫折感,甚至会引发心理障碍。因此,只有树立好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才不至于在挫折到来之时措手不及。

总之,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是哪一个方面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抗挫折能力的长效机制。[3]

参考文献:

[1]曹勇,等.重庆地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分析[J].传承,2009,(4).

[2]刘树霞.关于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J].教学园地,2009,(11).

[3]谭立满.浅谈高校新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论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