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大专论文

2017-05-27

药学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实验教学。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大专论文篇1

中药饮片传统与现代应用分析

[摘要]从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饮片和颗粒饮片3种剂型的应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几方面论述中药饮片传统与现代应用的合理性;对有关3种剂型评价的不同观点加以论证;对传统中药饮片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阐明传统中药饮片不能被取代,而必须坚守应用的观点和理由;展望中药饮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希望。

[关键词]中药饮片应用;对比分析;合理性;问题;对策

衡量药物的包装、工艺、剂型等方面在应用中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符合“三小”、“三效”、“五方便”的基本原则。“三小”指用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指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包括使用、携带、贮藏、生产、运输。传统中药饮片、现代小包装饮片及颗粒饮片的应用,与上述原则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者的利与弊,来探讨其应用的合理性。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应用数据,从本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传统饮片与小包装饮片使用信息,运用Excel软件对各类中药饮片进行数据排序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使用数据统计,本院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使用品种共计526种。小包装饮片使用品种和规格数据见表1,传统饮片与小包装饮片差错率统计见表2,传统饮片与小包装饮片使用数据对比见表3。

3 分析

以上数据说明,传统中药饮片使用品种为526种,所占调剂货位也是526个,原有周转库房可以满足使用;使用小包装饮片,每个品种至少需要3~5个规格,以不同规格累计计算为1 198种,在原有面积不变情况下,所占调剂货位至少是1 198个,货位增加了672个,原有的周转库房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调剂台从4套减少到1套,调剂和复核人员人数增加50%,调剂时同一货位相互干扰性明显增大,劳动强度加大,内部差错与外部差错更是明显增加。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饮片利弊分析见表4。

中药颗粒饮片是根据中药制剂理论,选择适当的溶媒,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饮片颗粒,为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应用现代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在应用中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利弊分析见表5。

针对小包装饮片,有关部门曾发布相应文件推广应用。个别医院也相继使用,经过应用实践,均出现上述问题。本院门诊中药房自2004年初,将传统饮片调剂模式全部切换成小包装饮片模式,历经4年多时间的应用,争议不断。医院和药学部门在面临各种压力和矛盾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做了更改和调整,因此到2008年9月又全部切换回来,继续使用传统饮片调剂模式,损失可见非同一般。天坛医院目前全部使用小包装饮片,仅差错方面问题已难以应付,医患矛盾严重,因中药处方量与人员配备尚可承受,所以目前还在使用。西苑医院中药所占比例较大,原有使用传统饮片调剂模式不变,增加一套小包装饮片使用模式,但以使用传统饮片为主,小包装饮片为辅。

对于传统饮片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文献不断刊登有关专家的观点,认为传统饮片使用的突出问题是称量不准、效率低、复核难、养护难、卫生差等,而小包装饮片不存在此问题。笔者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看法:

剂量问题:传统饮片称量不准、分剂不匀是人为造成的,如果调剂人员严格按照调剂规程操作,都能够符合规定标准,此问题不难解决。

效率问题:传统饮片的配方速度不低于小包装饮片。以使用小包装饮片的某试点医院计算的结果为例:传统饮片每张处方调配用时20 min,小包装饮片每张处方调配用时5.28 min。实际上,传统饮片配方用时已包括分药时间,而小包装饮片的分药时间已转嫁到复核程序中,因小包装饮片需要核对每个包装上的名称与包装内药物是否一致,并要对药物质量进行检查,所以1张处方调配完成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小包装饮片要高于传统饮片。

复核问题:传统饮片调配后每味药物应按顺序排列,“单摆浮搁”一目了然,非常便于复核和质量检查,不存在复核难的问题。

养护与保存:传统饮片的养护与保存对环境要求低,只要保证干燥通风并掌握一定的温、湿度标准,完全能够确保药物质量。如果保存方法得当,夏季不用低温设备也同样能够保证药物质量,这已被过去没有低温设备的时代所证实;而小包装饮片由于大、中、小3层包装通透性差,对于环境及码放要求较高,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卫生问题:传统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前期洁净、干燥、灭菌等过程完全相同,卫生标准两者没有差别,而小包装饮片的分装过程是容易被污染的环节。长期以来已被人们证实,饮片的煎煮过程同样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的卫生问题根本不必担忧。

关于传统饮片与颗粒饮片有关专家的观点:颗粒饮片有效成分提取充分可使含量增加、颗粒饮片功效比传统饮片功效增强[1]。有大量研究者对颗粒饮片和传统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基本无明显差异。如杨安平等[2]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黄颗粒饮片和大黄传统饮片中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含量,结果发现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中所含有效成分差异不大;同时又分别用超声波和挥发油提取器测定薄荷、荆芥、砂仁在颗粒饮片和传统饮片中挥发油的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薄荷颗粒饮片及薄荷饮片中薄荷脑的含量,结果含量接近,均无明显差异[3]。又如高吾文等[4]对黄芪、山楂、苦杏仁3种中药饮片和颗粒饮片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除黄芪颗粒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接近传统饮片外,其他2种则低于传统饮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颗粒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没有增加。

大量研究表明,传统饮片比中药颗粒饮片的功效强。胡义飞等[5]认为复方汤剂和煎时有些成分之间可能会起化学反应,起到改变药液pH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增溶、增效、降毒的效果。有学者用当归补血汤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雌激素受体磷酸化进行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触发了S118和S167的雌激素受体的磷酸化,而黄芪和当归单独的提取物或2种提取物的混合物没有相应的作用[6]。

4 结论与讨论

4.1 坚守保留传统中药饮片的使用地位

传统中药饮片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是我国独特的宝贵财富。传统饮片经过无数次临床实践,在正确辩证、处方、药物、剂量、调配、服法的前提下,其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传统饮片符合中医处方的配方、用量、煎法、服法理论,占中医用药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传统中药饮片的使用地位坚不可摧。

4.2 小包装饮片不可取代传统饮片

综合分析说明,现阶段推广应用小包装饮片弊大于利,小包装饮片只适用于特殊用法的药物。

临床用药的原则,首要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因此,保证药品质量是关键,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生产企业没有建立建全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大部分饮片没有建立质量控制标准,会出现为谋取高利润,产品以次充好、甚至劣质药物混入的问题;由于小包装饮片剂量小,机械设备包装,需将部分饮片打碎,因此药物鉴别特征不明显,不易于外观鉴别,与现行的标准不符。使用单位有效地监督药品质量,存在一定难度,由此会导致质次或劣药进入使用单位,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包装材料不环保严重污染环境,有安全隐患,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小包装饮片经过多道工序包装后,煎药时还需逐一拆掉每1个小包,最终仍同传统饮片一样将群药混合一起煎煮,等于增加了中间的无用环节。笔者认为收到效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中,明确从规格、加工、保存、质量控制、包装、生产成本、场地等方面指出了小包装中药饮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问题。

4.3 中药颗粒饮片不能起到取代传统饮片的作用

中药颗粒饮片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改进后,方能被人们接受和得到全面推广。

单味独特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煎药理论不一致。传统中药多药味混和煎煮,存在着中药复方组合效应问题,即指药味化学成分之间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物理效应指药物成分的电子之间相互影响,使药物化学分子的极性和磁性发生变化,甚至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诱导各种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效应则主要指药物化学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中药颗粒饮片是单味中药分别提取有效成分,不会产生煎煮过程中的复方组合效应,同时会丢失部分成分,药效作用是有一定差别的。

含量与剂量换算缺乏科学性,临床使用颗粒饮片剂量是按生药剂量换算而成,从而会出现实际服用剂量高于传统煎药的剂量,产生临床使用剂量偏高的问题。大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用药剂量因病因人而异,并非大剂量就一定有好的疗效;相反,可能发生毒副反应和疗效降低的问题。质量标准不统一、包装不规范、企业使用药材的各项指标、溶媒的选择、有效成分提取的种类均难以控制和监督,临床使用安全性差。

4.4 解决传统中药饮片面临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疾病种类的复杂化,以及中药治病与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中药饮片的使用人群也在不断增加,需求量猛增,造成了中药资源匮乏,地道药材减少甚至灭绝,中药质量下降,调剂强度加大,调剂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传统中药饮片堪忧。因而,一些中药企业实施了对中药饮片应用的改进和研发,相继出现了改进剂型,如小包装饮片、颗粒饮片、破壁饮片微粉等,一部分人建议以此取代传统饮片,对此争议不断。但鉴于人们对中药治病疗效的信赖,仍保持现状。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多轨式”并存应用策略:中药生产技术、新辅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我国中药制药水平、促进中药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中药剂型在保持传统的丸散膏丹基础上,发展到40多种现代剂型,无疑减轻了传统饮片应用的压力。另外,应加快对中药小包装饮片、颗粒饮片、高微粒饮片等剂型的研究进程,使之趋于完善后,有各自的用武之地,依据不同的适用特点,使其各自发挥相应的作用(如慢性病、机体调理等可用颗粒饮片等),从而更能大大减轻传统饮片使用的压力,对提高传统饮片应用质量是很有效的办法。

加快研究发展中药复方颗粒和复方浸膏浓缩颗粒:在中药单方颗粒制剂的基础上,应选用我国经典古方、成方、验方或基本汤头处方,以生药加工成复方免煎颗粒或复方浸膏浓缩颗粒,调配处方时可用单方颗粒做补充。复方中药颗粒制剂既保留了传统饮片的制剂特点,临床组方与加减应用也能基本上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和配伍原则,同时又能体现中药饮片现代应用的优势。总之,要本着保留和发展传统精制饮片的宗旨,在做好传统饮片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颗粒饮片临床配伍规律及其药效学、毒理学的研究,在充分实践和比较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其适用范围,阐明其作用机制。

4.5 中药饮片未来发展方向

促进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应从源头抓起,未来中药生产企业将改变现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仍限于外观、性状鉴别的传统方式,通过科技进步,将加快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同时加快中药饮片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研究。并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化剂型的新一代中药。尽快实现中药饮片的机械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向临床提供无污染、品种齐全、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早日实现中药理论、质量标准和规范、生产技术、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形成多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体系。展望中药现代化研究前景,我国通过制定和实施GMP,GAP,指纹图谱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中药现代化以逐渐走入正轨。特别是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推广得很快,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中药现代化应用必将有更快更高地突破。

[参考文献]

[1] 贾芸.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传统煎剂[J]. 中医学报,2012,27(11): 76.

[2] 杨安平,韩英光,温期麟,等. 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J].中药材,2006, 29(4):394.

[3] 杨安平, 温期麟, 韩英光, 等. 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挥发油含量对比研究[J]. 中药材, 2006, 29(4): 394.

[4] 高吾名,陈建华,陆婷,等. 颗粒型与传统型中药饮片的质量比较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2000, 18(5):301.

[5] 胡义飞,刘根凡,舒朝晖,等. 超微粉碎设备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J]. 湖北中医杂志,2004, 26(1): 314.

[6] Cao Q T, Choi R C, Cheung A W, et al. Danggui Buxue Tang——a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activates the phosphprylations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nd estrogen receptor alpha in cultured MCF-7 cells[J]. FEBS Lett, 2007, 581(2): 233.

药学大专论文篇2

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近年来中药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后,中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中药现代化尚无重大突破。这就要药学人员努力从不同方面去分清楚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的区别与联系,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药的资源管理,种植、加工、炮制、制药设备、工艺、创新药物等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使中药的现代化升华出一套现代中药理论,让现代化中药早日进入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药,传统,现代;区别;联系

1中药的一些概念

1.1中药的概念及定义:中药指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包括了传统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草药及其制品,民族药及其制品,中草药提取物,进口中药和植物药及其制品,中药和天然药物有效部位及其制品、有效成分结构修饰物及其制品、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药物等。

1.2传统中药:传统中药是指收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成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的总称。包括中药材、草药、饮片和一些古方经典制剂。制剂主要以生药粉入药制成的膏、丹、丸、散、汤等。

1.3现代中药:现代中药是传统中药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实需要做出功能上的适应中药。

现代中药:近现代中药主要指员怨远园年以来的中成药制剂。多以粗提物入药,以片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为主。

1.4现代化中药:现代化中药指近年来成功开发的主要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入药,药效物质基础基本明确或部分洋中药、植物药、天然活性单体药物。如德国的银杏叶制剂、水飞蓟制剂,优秀的日本汉方制剂,国内的复方丹参滴丸、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杏灵颗粒、青蒿素、靛玉红、川芎嗪、亚砷酸、薏苡仁内酯、人参皂苷砸早猿、小檗碱、麻黄素、三尖杉酯碱、长春花减、紫杉醇、石杉碱、芦丁、延胡索乙素、斑蝥素、五味子素、葛根素、雷公藤甲素、山莨菪碱、灯盏花素、天麻素、士的宁、水蛭素、熊去氧胆酸、齐墩果酸、甘草甜素、葫芦素、黄芩苷、绞股蓝总皂苷等。

1.5后现代药:后现代中药亦称创新中药,由于非自然因素的作用,属性(形态、结构、性质、成分和作用等)发生明显改变的中药。包括:(1)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的合成和半合成化学药物以及成盐衍生物:如二氢青蒿素和蒿甲醚(均以青蒿素为基础的结构改造产品)、联苯双酯(以五味子丙素为先导物的半合成品)、双环醇(联苯双酯的换代改进产品),甲基斑蝥胺、羟基芦丁、小檗碱、麻黄素、伪麻黄碱等;(2)以生物技术生产的天然活性物质和生物制品(如组培人参毛状根及其制品、黄芪毛状根及其制品、虫草发酵菌丝及其制品、重组水蛭素等);(3)人工化学调配药材(如人工牛黄、人工麝香等);(4)药材代用品:塞龙骨(代虎骨)、水牛角(代犀角)、虫草菌丝粉(代冬虫夏草)等;(5)转基因药用动植物: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和生产天然药用成分,在转基因奶牛中表达和生产天然药用成分。

2区别与联系

传统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躁、配伍反畏、功能、主治和配伍(君、臣、佐、使)等中医属性内涵为特点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而现代中药则以传统中药为基础,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制备并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两者既有区别有又联系。

2.1区别

2.1.1用药部位:传统中药用药部位以原生药材入药,不讲究药材中的具体成分,或以药材直接服用,或以药材煎煮入药,或以药材粉末制成的粗糙剂入药。而现代中药的用药部位比较讲究,对药材的成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中药入药均需弄清楚其有效成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为哪一类。目前中药研究的方向已从有效成分发展到了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有效部位指有效成分含量占整个入药浸膏50%以上的那一类化合物,如紫草素含量超过紫草提取物50%以上,那么紫草素就为有效部位。有效单体指单体成分含量占提取物90%以上的单一成分,如左旋紫草素在紫草提取物中的含量超过90%,那么提取物中的左旋紫草素则为有效单体,有效单体也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方向。现代中药与传统中药药用部位的不同集中体现在其有效成分是否清楚。

2.1.2药物剂型及制备方法:传统中药制剂主要以膏、汤、散、丸等入药,而现代中药制剂则在汤、散、丸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今中药制剂已与西药制剂相差无几,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凝胶制剂,速溶制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注射剂等等。在制备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传统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仅以煎煮、粉碎过筛加以适当的辅材制成相应的膏、汤、散、丸等粗糙制剂。现代中药制剂则应用先进的科技,以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制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制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法的创新,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加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中。

2.1.3药物质量:传统中药的质量往往以有效无效作为评价标准,未对其有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使其稳定性,毒副作用难以判断。人们常在用药中发现:同样的配方及其制剂,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服药,疗效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这均是由于传统中药质量未得到很好的控制。而现代中药的质量从药材一开始就得进行质量控制(指纹图谱),质量不合格的药材不得药用。对整个制剂的研究开发也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制备的制剂还得符合药典质量标准和国家的其他标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制剂不能作为药品在临床上使用。从上述可看出,两者在质量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是否有质量标准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2.1.4理论基础:由于我国的历史社会原因和民族文化背景,传统中药有其独特的理论和诊疗方法,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现代中药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中药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吸收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制剂学等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实现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立体的融合。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对每味中药的成分、含量、药理及作用于人体的过程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与传统中药的理论相区别开。

2.2联系

2.2.1药材来源:药材的来源不外乎均来自于野生或种植,不论产地如何,只要药材的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均可入药。中药材虽有地道之称,但也仅仅是其中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其他产地。所以从药材来源的角度说,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实质的区别。

2.2.2物质基础:作为药品应用于临床,不论是传统中药还是现代中药,其主要是看其是否能治病救人、起效的物质基础、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起效的物质基础是否一致,临床上延胡索应用于止痛,其中起效的物质为延胡索乙素,这是公认的事实。

2.2.3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为药品,最大的特点是有效性和安全性。传统中药与现代中药在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疗效方面,现代中药基本是在传统中药疗效确切的基础上展开研究,通过现代方法制得疗效更优的产品。所以说现代中药和传统中药的疗效是一脉相承的。

安全性上,以前的认识是中药为无毒安全的药品。但通过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中药的成分复杂,含量低,传统中药不易发现其毒副作用,在长期用药后才会发现部分毒副作用。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中药中很多毒性成分被分离出来,在现代药理毒理研究中显现出来,以前很多认为很安全、有效的中药,现在也发现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疗效和毒副作用方面,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