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原理:眼脑直映,阅读提速
速读,作为一种现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国古代,《北齐书》曾记载王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看杂志,往往是“几页几页地翻”。经科学地速读训练,其读速更大得惊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最快可达每分钟读20万字。我国北京铁路二中程 汉杰老师,台北师专附小谭达士校长训练的学生其阅读效率也是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模式实验表明:学生 阅读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达到1500字/分。大量经验表明,速读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样:通过训练,才能提 高;通过有效的训练,就能迅速地提高。
传统阅读者的阅读路线往往是由视觉中心传至说话中心,经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传至听觉中心,再由听觉中心传到阅读中心,最后才达到理解文字意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曲折迂回路线太长,不仅费精力、易疲劳,而且直接影响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速读记忆则是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从感知文字到理解内容,除眼睛和神经系统外,一般不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眼脑直映”。眼脑直映的关键是排除头脑里潜在的发音现象,即阅读时做到不朗读、不唇读、不喉诵、不心诵。
眼脑直映的原理依据是,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的不一致性。语言表达必须运用明确的、线形的、连贯的语言,而思维活动却可以是片状的、块状的,具有极大的压缩性、高度的跳跃性。读者在理解文字时,是按自己的思维习惯,用自己内潜性的“语言”来理解。因此,阅读中经常出现理解速度大于视觉速度的现象。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即掌握文中表达的观点、要旨、意图、情趣等。而很多文字注入了过多的“水分”(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是不需要关注或阅读的。训练有素的读者对同类文体的阅读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阅读时可以忽略次要的内容,抓住某些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段,按预定的程序去思考,使大脑即刻作出相应的反应,瞬间形成自己的概念,从而高速有效地完成阅读理解任务。由此可见,快速阅读的实质是快速的思维和快速的信息摄入有效配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