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想
独面西风魂断肠,萧萧黄叶压碧窗,最难知尽是斜阳。如人说愁满长江,倒是流尽不寻常。抱病乎识死生易,只是空恨老迷茫。被酒未知春梦醒,到今辜负有心人。
尚记得曾跟某人常说起那个不寻常的理想,激扬文字,满腹波涛,可至今我也并不觉得荒唐。记得有一个人跟我说过,现在的年轻人恰恰缺少的是青春,不是鲁莽,就是懦弱,而很少激情。大多人是实现不了理想的,所以他们只能规划生活,那种不缺也不需机遇的生活,自然平淡无奇,但也过得有规律和安逸。至少
不必抱着愁苦的心,每天去失望而最终导致内分泌失调。然而有些人觉得这是有意义的,只是有些人等待得太久。
看到一则消息,福建省当年的古文奇才到如今也只能打工,直呼文章再好也只能饿死。通常这种情况会产生两种心态,一种觉得社会埋没生不逢时,一种觉得他自己老古董不识时务。而我却一向觉得不以我所爱求食,故能爱我所爱,知我愿知,不然就是报了希望得到失望,或是事事违心直至沦丧。坚持心中的一片净土为你该留的人或是物永远守望。所以我不会去做什么文人也不会去考古挖坟,毕竟有些只是爱好不是理想,也不是依托和生计。不管走到什么地步都要给自己一个退路,一片天地,而这来源于用心的坚守。
理想可能成功,也可能实现不了。但有个道理是种不了麦子的黄土可以种花生,但如果不愿意你可以选择不种花生。毕竟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愿意选择适者生存的,不然也就不会灭亡那么多,但也不是所有的都会灭亡,鸭嘴兽的古老自不必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但社会环境就是这个社会几乎出不了这一类的人。记得有个人说,你说中国现在可不可以打一场战争,只需你去问问现在的青少年愿不愿意毫不犹豫回答去。结果是失败的,我们青少年拥有了不该属于他们的过分理性最终造成了中国大部分的青年碌碌无为,而更为糟糕的是他们(当然包括自己)往往怨天尤人,内心不满。失去了可以实现理想的伙伴最终只会导致个别人的孤独坚守,可难得还是有人愿意。就像爱情,大多数人不可能毫无风波的从一而终,但还是有人做到了。做到这个的,并不是成功,而只是难得。毕竟他们曾不希望等待如此之久,可最终还是去做了,这也绝不是忍耐力,那些成功的才能说是善于忍耐的。
记得北青里那几个从走青春的人,他们真的找回来了吗?是的,人只能做能力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情商的改变。青春虽不单讲年龄但我愿从哲学上来解释,只要你不怀有一颗保守主义者的心就自然就是青春。可能有人觉得我说的与上面的有冲突,坚守不就是一种保守,我不愿意解释这个,而缺可以解释不坚守的保受守主义行为。这一类往往放不下自己的利益,自己所谓的生存,处处受到制肘这就是保守派的表现。
到现今回想起来能愁苦的是谁,能辜负的是谁?还不就是渐渐老去的自己,和没能坚守住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