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琐碎时光

2012-07-12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人总期待着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像老鹰,永远在等待捕抓猎物的那一刻;年幼的心中,不知从哪儿学来一种惯性,仿佛,一定得把平静的空气搞得沸沸扬扬才有意思。

有时我觉得,烦躁的心好像古代大宅院里住着的一些怕闲着没事干的妯娌,由于天下太平无事,深宅大院阴森森的空气闲得人发霉,于首想尽了办法要生风波,东打探西挑拨,让自己感到活着还有事做。

忙得直喘气的时候,才会想起,生命中有一些平静的琐碎时光,像浊水上的浮萍,点点青绿,使停滞的水泽多了点呼吸。

琐碎时光,像字字句句中的逗号。

从小就忠于一种定律:无所事事是不道德的。使我们无法体会无所事事,或者做点琐碎小事的美感;不做正经事貌似我有罪恶感。

我想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不想做什么事,却无法坦坦然然面对宁静,于是打开电脑,让声光影画无意识的占据。不想看,也不想关。

“有声音总比没声音好。”一些保持单身、独居生活的朋友这么解释回家后随手打开电脑的行为。

怕没声音,又害怕太会牵扯自己真实情绪的声音;老公吆喝老婆吵,孩子哭闹,对他们而言是会杀死美好人生的高分贝噪音。

滔滔说着国家大事、人生大计、工作鸿图,却不知道,在某个没有约会太早回家的夜里如何面对一室清幽;在某个太阳狠毒的周日西后,独自一人如何规划。

这也是我们这群小青年曾经面临的难题。心远志大,却为琐碎生活而愁容满面。

不只是单身一族有这般苦恼,许多成了家的人,也染上“恐惧周末症候群”和“下班忧郁症”。

忙忙忙,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让别人失望?有首歌这么唱进很多城市人的心里,我大概可以为它多加一个问句:忙忙忙,忙是为了遮掩痛苦的真相还是不让自己发慌?忙,明知贪多嚼不烂。

从小就想学很多种技能,企图变得多才多艺,偶尔有点小心情的发泄言语表达,但并没有学过如何在独处时面对自己。

我们这一代几乎每个人不是在“食指浩繁”的家中长大,就是从小哭了有人哄,做错事了有人骂,很少人学到独处时不做什么该怎么办。有些人活了几十年尚未“真正独处”过五分钟——独自看电视、录像带、打电脑玩、看杂志或书打发时间不算。做以上请事时,我们的心多半匆匆忙忙,不过是想做些事打发时间、填补空虚而已,没办法享受琐碎时光中的美丽。

我太急、太怕浪费时光、怕一事无成,于是好一大段时间,我用“忙”来浪费时光。

我开始学习享受宁静的时光、琐碎的小事。因为奥修说的一段话:

活着,就是如此美妙的礼物,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要对存在感谢,相反的,每一个人都不高兴,都在抱怨。

原来我被制约了。

我总觉得现在的样子是不够了,有某些东西欠缺了,我应该到某个地方去,成为某种人……

奥修说:我们自然的本能因此被转向,导入歧途。一朵金盏花急着想开出玫魂花,除了挫折外只有紧张,稍微做少了点,就有自卑感。

我感到“五雷轰顶”一般,这么多年来,都在匆忙生活,正如喝咖啡时只想把咖啡喝完,并未享受过它的滋味;或走路时只想达到目的地,但自己并不觉知于:我在走路。

我慢慢学习独处的奥秘。

当我发现“一个人的我依然会微笑”时,我才开始领会,生活是如此美妙的礼物。

喝一杯咖啡是享受,看一本书是享受,无事可做也是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享受,生命中的琐碎都是自我发觉享受的一种高姿态。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