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 醉柳亭——与美国作家话沧桑

2012-06-28 | 日记本:《个人日记》

端午醉柳亭

——与美国作家话沧桑

文/申保箱

端午前夕,搞传媒出版工作的八零后作家施晗与我联系,要我一同去看望翟民安老师,翟先生是一位出自北大的古汉语学家,他是我国古汉语大家王力的得意门生,是鲁迅、朱自清的再传弟子。言语间颇有鲁迅与朱自清的“矜傲”。

是晚,施晗又来电话说,明日要我和翟老师一起去他那里,因为他那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是华裔作家。另外他还有一位同事,怕给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端午节这一天,一大早我就出发了,因为我住在京畿西山,虽然是四面环山,峰峦叠翠,就是离城里有点远。来到老师这里,已近十点。那位相约而来的女生扬召红已先我而到。老师见我就说:“锅里还煮着粽子呢,咱们一块吃了就过去。”

不大会儿,施晗又来了电话催我们过去。我接过电话与翟老师商量说:咱们带着粽子到那里一起吃吧?老师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就出门打车。在楼房外面,看到老师栽种的葡萄架上一嘟噜一嘟噜的青葡萄已缀下枝蔓。爬上窗台护栏的架瓜开放着黄灿灿花。时而见蜜蜂在忙碌着。

我们打车来到施晗的编辑部,桌子上已摆好了樱桃、李子、翡翠桃等等之类的新鲜水果。一进门,施晗就指着一位黑发披肩、高挑而漂亮的女子给我们介绍说:“这就是美国华裔作家——孟悟;这是我的同事方杰”……

然后又向孟悟介绍:“这是翟老师;这是……”大家一阵问候之后,各自落座。方杰满面春风地说:“为迎接各位,施晗把这些水果洗了一遍又一遍,把这樱桃摘洗得溜光……”

“嘿!”老师说:“樱桃这水果,就是拿着把吃才好哪!”

“呵呵!我又好心办了一次错事儿”。施晗乐呵呵地说着,把果盘端到大家面前。

这时,漂亮的美国作家也从包里拿出一袋精美的食品放在桌子上,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这是我从美国带来的最好吃的食品,大家都尝尝!”

“这不会又是‘中国制造’吧!”方杰等人不约而同地说。然后是一阵哈哈大笑。美国作家拿起包装袋看着,矜持地说:“买的时候,我特意看过,这绝对是美国的本地特产。”

我原以为这位美国华裔作家,也是那种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西方人,相见之际,言谈之下,得知她出生自70后,祖籍重庆,黄色的皮肤,流利的汉语,一下打消了我心底的隔阂。

听了他的辩解,我窥见她心底的些许窘意,便打圆场说:“至于别的不好多说,美国政府一向严谨,对于易变质的食品而言,一般是不会进口的。”于是大家说笑着,各自品尝。由于我在不住地录像,她倒显得有些拘谨。时而把相机要过去,查看一下录像画面。

施晗一转身,携来一摞他们出版的一些新书给我们看。我见其中有一本是《率性林语堂》从封面到设计,加以平时对林语堂作品的关注,一下吊起了我的胃口。

我一边忙不迭地用照相机录像,一边想,今天是端午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有来自美国的作家,有精通古汉语的学者、教授。又都是搞文学的同行,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留作日后乐享余韵!对!有道是:“文人相轻,索书不鄙!”于是我向施晗索书说:“如果方便的话,就送我一本《率性林语堂》吧!趁着端午佳节,还有来自西方的美女作家,每人留一句话,签上名字……”

“这是命题作文?”施晗接着说:“咱们也来一段《柳亭序》?”“端午佳节,岁在戊辰,夏至伏初,会于紫南佳苑之柳亭。当此之际,天宫对接,美女亦修禊事也。东西贤至,少长咸集。此地虽无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但有壁蔓垂挂、游丝袅袅,柳莺和鸣,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桃一李,一盏碧螺清茗,亦足以畅叙古今……”他诵后转身而去,身后留下一片喝彩!

翟老师翻看一阵图书,掂量着说:“能保持一片净土,实属不易啊!”

“的确不易——”我接话茬说:“在这纸迷金醉之世,不为世俗所惑。一路坎坷,求索而来,能独树一帜,彰显“三友”精神者,唯待西风凋碧树啊!”

“是啊”翟老师说:“五、四”以来,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其影响已近百年。时下,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又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文化届势必又要诞生新的领军人物。”

是啊!我看着墙上施晗与诸多名家的合影,如:贺敬之、林非、乔十光、周海鹰等人的照片,心里说,能得到诸多名家指点,真是天公作美啊!倏忽间,在我的意念里,骤生“天恐文章中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的感触!但,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还有待于历史的评说!

不过,鉴于施晗对种种腐败现象的敏感与憎恶。那种“出淤泥而不染”、“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历练与旷达。那种对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那种甘守清贫,不为世俗所动的操守;那种宁缺毋滥、对出版事业的严谨,更为同行所称道。这一切,较之当今八零后的年轻人,能出其右者实在不是太多。

这也是翟老师所看好的一个基点。

之后,大家又谈了很多很多。

当我问及美女作家的家庭和生活状态?

她说她与爱人都不怎么关心政治,也不喜欢孩子。没有中国孝道的理念。

谈及“长城”,有人说“长城砖”包装一下,值八千!令人听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本想追问一句,却被抛到脑后,给忘掉了。

谈及历史各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一直都走不出潮起潮落的窠臼。

谈及党的内部斗争,有一个现象令人折服,那就是不少共产党人,不管受到多大挫折,哪怕是掉头,始终不会动摇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尽管道路曲折。

对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有些人则笑笑,摇摇头说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社会。我则坚信那是必然要实现的理想社会。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将逐渐失去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殊属性,将被机器人所取代,将逐渐退出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的社会存在,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其实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只有一壁之隔,且还是一道纸壁。这就需要大智慧,引领世人走出驴拉磨式的社会空间。

谈及长征西路军的突围;说有位将军写了一部回忆录,遗言是再过几十年才能面世。

方杰说,他正编纂《将军传记》;我说我正在编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实记》。他说他在梳理每一位将军的成长史;我说我在复制那片土地上被历史遗忘的足迹。

令美女作家感兴趣的是翟老师的大学时代,第一次听王力老先生讲国学的趣事。起初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室,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学生宿舍里上课。王力老先生都是即兴发挥。同学们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坐凳子、有的坐马扎。课讲得非常生动。学生时代的翟老师就坐在马扎上边听边作笔记。快下课了,坐在他身边的班长见他在笔记本上在画画,就推了他一下。他一下蹲在地上。王力老先生说:“怎么回事儿?”

班长说:“他画画!”

翟老师分辩说:“我不是画画,我这是做的笔记。”老先生说拿来,我看看!”王力老先生见上面画的都是圈圈点点,点多点少的方方块块,上下左右的箭头,及钩钩叉叉。王力老先生也看不懂,便下意识地点点头说:“你就给大家复述一遍你作的笔记吧!”

于是他站起来,学着王力老先生的言行举止,以及声调的高低,阴阳顿挫,声情并茂地一字不落地复述了一遍。这一下旁惊四座,老师垂爱。王力老先生命他三天整理出来,在校报上发表。他当晚就整理好送给了老先生。老先生看后,非常高兴,可谓:“得良才而育之,人生一乐也!”王力老先生让他署名他说啥也不同意。

美女作家好奇地问?你画的都是些什么啊?

老师说:“比如一个方框,代表“四面八方”中间一点代表“中国共产党,”旁边一点代表“五湖四海”;一勾一点代表“社会主义”等等等等。美女作家说:“三角”代表什么啊?

翟老师说:“没有三角”。

令美女作家兴致勃发的是:由于老师身体不好,由西医谈到中医,由中医谈到中药,由中药谈到红楼梦,由红楼梦谈到谈到红楼梦里面的诗词,谈起红楼梦里的诗词,我也一下子来了兴致,莫说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就是最初上演的越剧《红楼梦》里的唱词中精彩之处,我也都能吟咏十之八九。相隔多年,骤然提及,一片空白……

美女作家眉梢一挑,兴致勃勃地说:“特别是《咏柳》”……她话没说完,方杰脱口咏到:“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美女急忙接说道: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方杰,悄悄地与美女作家默吟了后面的两句后,又笑吟吟地说:还有“咏白海棠——

美女作家张口道: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方杰接道: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到底是长他们几岁,已不如年轻人灵动,几次都插不上嘴,就如与年轻人同餐,只有用馒头沾汤的份儿了。

……

大家聊得兴起,不知不觉间,已是日坠西楼,翟老师看表时,已是五点多种。于是我们告辞而出,老师坐得较久,有点站立不稳,我与一直默默旁观的漂亮女孩急忙扶住他。慢慢地走下三级门台,幸亏我俩扶持得紧,老师从第二台上滑下来,却没有栽倒。我们都走到庭院当中,方杰突然想起送给我的那本书——《率性林语堂》,他又急忙去取。

我打开扉页,让每个人签名留言。老师只给签了名;施晗的留言是:“读书索理,思想人生。”方杰的留言是:“申老师健康富乐!”美女作家有些矜持地说:“我的中文写得不好……”她迟迟不肯接笔;我却信以为真地说:“那就写英文名字吧!”她接过笔,自谦地说:“写得不好……对了!我的书还没有出来,不能……”

我抢说道:“没关系,等书出来了,签好名就放在这里,我会来取的!”

这次第她签好了名,她写的“孟悟”二字,竟是那样润实而稳健!

我们走出好远,我又不住地回头望望她,心想,不知身处异国他乡的美女作家,身边有多少人能陪她吟诗诵词。再回头望望她们远退车后而渐渐消失的身影。使我骤然吟起一首即兴改作的《题旧帕三首》中的第一首: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云飘万里同吟诗,叫人是喜还是悲!”

2012年6月30日于京畿西山北坡草庐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