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啊,你在哪里?

2012-06-06 | 日记本:《个人日记》

今天上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提问方同学:“作者为何忘不了家乡的鸭蛋呢?”方同学欲言又止。我进一步引导:“鸭蛋可是最常见的食物啊。”方同学还是不语。于是,我决定迁移一下,问道:“你的老家有没有你难以忘怀的东西呢?你通常会在什么情况想起呢?”我以为这下她可以顺利回答了。不料,她说:“我在老家只住过两天。”她的回答让我很尴尬。但我没有责怪她,依然带着笑容问:“那你随父母在外生活,有没有对你深刻印象的东西呢?”她想了想说:“有……”却又停住了,我轻声说:“大胆说出来,让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然后说她对曾经租住过的某处环境有深刻印象。终于,把话题转了回来。我让她坐下,对大家说:“方同学对曾居住的好的环境都能恋恋不忘,那作者对家乡久负盛名的高邮鸭蛋当然是不会忘记的,这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感。是对家乡的怀恋和热爱。” 课后,我心里一直不能平静。记得每逢过年过节我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每回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和我对家乡的依恋,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恨不得一下子就能飞回养我、育我、给过我无限快乐的家乡。我以为热爱家乡的情怀是人人都有的,不料一个十三、四的孩子却无从体会到家乡的味道。这些孩子在外地出生,在外地成长,在外地和父母一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们到哪里去体会家乡的美好呢。我突然想到杜甫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多希望这些孩子有个固定的家,能跟城里的孩子一样过稳定的生活啊!

家乡啊,你在哪里?如果没有了家乡的观念,那么乡音、乡情、乡愁将何去何从呢?这是我的尴尬,还是社会的尴尬!

更多相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