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红鲤
儿子大学毕业后被应聘到深圳的一家公司,去年回家过春节,顺便要把他已养了几个月的观赏鱼——两条红鲤,给我带回来。因为他知道我钟爱红鲤。
儿子还在火车上时,我就十分焦急,一方面牵挂儿子,另一方面也牵挂那两条可爱的生灵,不时的告诉儿子说:“千万不要把它们给闷死了!”儿子说:“不要紧,红鲤的生命力可强了!”其实不要儿子说,小红鲤顽强的适应能力,我何尝又不知道呢。
儿子终于到家了,我顾不得问候儿子一路辛苦,却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那两条鱼身上。只见,那两条红鲤被装在一个广口的塑料瓶里,儿子为了防止瓶子向外渗水,把瓶塞拧的死死的。我急忙开瓶,放生,闪目观看。还好,那两条身长大约有十厘米的小生命,精神虽有些疲惫,但还顽强的活着。它们一进入我给它们准备好了的小鱼缸里,稍微愣了一下,它也许还不知道这两天一夜,从广东来到了安徽,走了几千里的路程。
到了另一个天地的它们,愣愣的、傻傻的,过了好大一会,呼吸总算是均匀了,身子总算是舒展了,心情似乎也畅快了很多。于是,招摇过市般的游走,就是它们唯一愿意做的事情!
对于红鲤这种观赏鱼,其实我并不陌生,记得,九八年我和同事一起去南京,在天王府的那精致的池塘里,我第一次和它们邂逅,喜欢也由此产生。
那是一个七月份的一天上午,我们一行十几人不经意的来到池边,我一下子就被那一群一群浅红的生命吸引住了,只见它们在不大的一汪池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似与游人相戏,那种翩翩的风度着实让我叹服。很多游客一定也是被它们打动,就把一些面包碎片,丢在池水里,吸引它们到自己的跟前来,那成队成队的,错落有致的,大大小小的红鲤们,就勇敢的为追逐食物蜂拥而来,像是一大片云霞,又像是一大片红雾,十分壮观。但当你伸出手来,想用手把它们掬起,这些可爱的天使般的生命,又倏忽离开,让人不免有点惆怅!
没大见过世面的我,被这种聪明可爱的生灵感动了。
从那以后,我对这种鱼,就十分的留意。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种作为观赏的红鲤并不名贵,医院、机关、公园,凡是有水池的地方,差不多都有这种红鲤在游动,都用这种生命来装点。
从南京回来之后,校长大概也被红鲤戏水的美景吸引了,学校就把东南角的一片空地,开挖了一个面积不大的水池,池边栽柳,池里植荷,池水养鲤。只几年的功夫,柳已成荫,婆娑起舞;荷已田田,亭亭玉立;鲤鱼成群,撩人眼神。尤其是在春夏二季,柳枝随风而摇摆,袅娜拂水;荷叶参差于碧水,美丽可人。清清的池水中,高低的清荷间,更有千百红鲤成群结队,游弋在绿荷碧叶之间,红绿相间,动静相衬,给人一种“风光这边独好”的感受,古人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水影共徘徊。”的句子,用在这里真是太确切了。
我站在池边就常常想,什么时候我也在我家小园中,造一方小小的水池,也养几条红鲤,供我天天欣赏。
什么事情,你只要有想法,那离成功就不太遥远了。
造个水池,动作太大,费用太高,可以暂时不考虑。但买个大一点的玻璃鱼缸,购几条喜欢的红鲤,那倒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有一天,我和妻到市里花鸟市场,买了两条,考虑到越大越好养,就选了两条最大的,喜滋滋的把它们请到了自己的家里。
至此,我终于完成了从欣赏红鲤,喜爱红鲤,到饲养红鲤的华丽转身。
妻子也是一个喜欢生灵的“慈善家”,再说这两条宝贝,也没花几个钱,她也没有理由不高兴。
我在没有它们之前,天天放学回家,不是看报纸,就是看电视,要不就是收听妻子的“社会新闻联播”。可自从有了这些小家伙以后,自己就又多了一项消遣——看鱼。但是它们来到我家的前几天,我很失望,它俩根本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活泼,倒是它们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鱼翔浅底”“犹抱琵琶”,观赏的红鲤,它不给你好样,就想娶媳妇,娶了一个冷面美人一样,让人失望。还是后来有老师说,那是鱼儿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时间一长,自然就好了,于是我也就安定下来了,大约几天后,就有一条大胆的浮出水面,虽然是迅疾又潜入水底,但是毕竟是让我看到了希望。鱼们经过反复几次试探,可能是看到了没人要伤害它,自信心慢慢的增强了,胆量也渐渐的大了,后来不要说是我一个人,就是我和妻子一起看他们,也能勇敢地面对了,它们终于适应的环境。
鱼也高兴,我也高兴!
老让它们呆在屋子里,我也于心不忍,该让它们到院子里去,见见阳光,吹吹清风,听听鸟鸣,看看绿树。在一个风清日暖的夏初天气里,“养在深闺风未识”的红鲤们,终于与久违的日光做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它们也兴奋了,游的更欢快,舞得更起劲。
原先天天都是我在家时,才把它们请到屋外,我出门了,就把它们再端到屋里,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比较安全,安全第一嘛。但是人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警惕性就放松。世界上好多的悲剧,都不是不能防范,而是疏于防范。不信你研究一下车祸发生的原因,越是车辆拥堵的地方,越安全,因为人们觉得这个地方危险,所以警惕性高;越是车辆畅通的地方,事故发生的几率越高,原因是人们觉得安全,所以放松了警惕。
我的那两条红鲤,就牺牲在我们的疏忽上。
那是两条鱼来到我家大约一个月以后,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看到的是妻子一张满是愧疚的脸,继而我又看到一个空空如也的鱼缸。原来这天快到中午的时候,妻子看到天气很好,就自作主张的,把鱼缸捧到院子里。就到厨房里忙活去了,半小时不到的功夫,出来一看,就看到那个鱼缸,好像还听到了那鱼缸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似的在孤独的叙说!
我明白了,邻居的花猫,一定就是罪魁祸首。它对这两条红鲤觊觎已久了。
从小就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没想到现实版的小猫钓鱼上演了,而且就在我的院子里,用我的可爱的红鲤作为道具。
自此多少年,我也不再养红鲤,只是觉得,对它们有愧。后来儿子也知道了这件事,就不断的安慰我,他要帮我抚平这心里的伤痛,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