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阿里的“双11”

2017-02-08 | 日记本:《我的笔记》

一、磨难是成功者的必修课

马云创业之前是“变态”的。三次高考落榜未击倒他对学习的渴望,因长相应聘服务员被拒之门外不对命运低头。生活在市井,阅尽人间百态,这所有的磨难使得其愈发坚韧。成功者严重的常态就是失败者眼中的变态。

二、时势造英雄

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马云的第一次创业酝酿在Internet于中国上线之前,“网络”这个词仅流传在少数人之间。互联网是20世纪的核爆,我们甚至从未想过它会在今后成为构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超脱了时间和空间。马云敏锐的把握住这一节点且由点破面,从此成为了“探路者”。《易经》曰:“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

三、红色政权之路

阿里巴巴的成立与新中国的成立如出一辙,甚至发展模式也一模一样。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没有错,高中的历史课上对中国的现代史我只记得一句,课本里的原文是这样写的:“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

马云的二次创业造就了阿里巴巴,创业初期,没武器没队伍,但是有信仰,马云就是信仰!对老婆而言,老公就是信仰;对朋友来说,兄弟就是信仰;对同学来说,学长就是信仰!所以马云的创业团队都是自己人,而且是他为中心,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强大的执行力。马云是人,也会犯错,也许马云的方案是三流的,但往往能有一流的执行,坏也能变成好。另外马云的政治工作从不落后,对自己人也坚决贯彻他的马氏洗脑,这叫“频率共振”,为什么军队过桥的时候禁止齐步走就是这个道理,伤害太高。马氏洗脑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洗脑”,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这也是构成企业文化的五大核心要素,与“传销式”洗脑最大的不同是“马氏洗脑”充分保留了员工的“能动性”,集思广益,参与决策而不做决策。所以马云爱开会,既能洗脑又能解决问题。高中的政治课我也只记得一句,课本里的原文如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机制,引用到企业里就是:“群体是不做决策的,可以民主,但一定要集中”。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果说马云最失意的时刻应该是在2000年,这一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寒冬。百分之九十的互联网企业如割麦子一样倒下,这其中融资上亿的大有人在。阿里巴巴也迎来了劫难——资金断裂。此时的阿里不得不壮士断腕,开源节流,实行了裁员,撤掉海外所有分部,将主要市场定位在中国大陆。阿里需要一笔钱,渡过寒冬。而此时的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帮助阿里的融资,尽管此时海尔集团与格力电器风生水起。传统企业骨子里是瞧不起新兴企业的,特别是制造业歧视互联网企业,实业兴国的观念深入老一辈人心中。

有这样一幕,“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新锐奖”的颁奖典礼上,CCTV主持人陈伟鸿邀请马化腾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推销QQ,马化腾用特别简练的语言介绍了QQ,并表示“这个东西可以满足你在未来互联网的需求。”不过很遗憾的是,在听完马化腾的介绍之后,张瑞敏不为所动。当时,坐在马化腾面前的大佬有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王石(万科地产董事长)、陈彤(前新浪副总裁、现小米副总裁)、胡舒立(财新传媒创始人、总编辑)等。12年过去了,海尔还是海尔,腾讯早已不是当年的QQ。有趣的是,马云也坐在台下,别以为马云在这只是个普通观众。能坐在这里是因为马云在2004年获得了“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年获得“2004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还有联想杨元庆、TCL李东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人物。

我只是觉得很惭愧,传统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无可厚非,但却少了一样东西,叫做“敬畏”。如果现在阿里要融资,怕是有大把的人拿着大把的钱去哭着求着让给融进去。

最后,马云找到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完成了融资,靠着这笔钱渡过了互联网寒冬。

寒冬是枯寂的,也是充满生机的,唯有心怀梦想,不忘初心,才能长生久视,死而不亡。这一年,新浪、搜狐、腾讯、百度也于寒冬里迎来了春天。

五、日月同辉帝国崛起

2003年,马云创立淘宝,网民们足不出户可搜罗天下奇珍,鼠标一点世界触手可及。

2004年,马云创立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闪付时代到来。

淘宝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供求关系摆脱了地域的限制,“网购”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云的野心,让阿里巴巴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双11天猫购物狂欢节”一个属于电商的节日,一个资源整合+商业模式的奇迹。庞大的电商帝国所带来不仅仅是上千亿的财富,更是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

日月同辉,各领风骚。世界的改变远远不止于此,单身汪们快乐!剁手节快乐!

更多相关作文